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a70861e33687e21af45a99c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1、科学是研究各种 ,并寻找它们 的学问。如牛顿发现了 瓦特发明了 。而这些都源于对身边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探究,所以从 身边的问题着手就能进入科学世界。

2、科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使人们改造和利用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

3、科学技术使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但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4、学习科学的方法是: 。 5、重要的实验:鱼和气球的浮沉、“喷泉”实验。

第二节:实验与观察

1、 是科学探究最重要的环节;实验前要了解实验的步骤,熟悉实验的仪器。实验时,我们要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尊重实验事实,不得捏造实验事实,更改实验数据。 2、请填出下列仪器的用途:

(1)试管架: (2)试管: (3)停表: (4)酒精灯: (5)显微镜: (6)天平: (7)量筒: (8)刻度尺: 3、在很多情况下凭我们的感觉器官对事物作出判断是不可靠的,为了准确的判断,实验时我们要借助一些 和 。

4、测量工具:天平、量筒、刻度尺、停表;观察工具:显微镜、放大镜、望远镜、雷达 5、人们直接用感官器官的观察叫: ,借助仪器工具的观察叫: 。 6、重要的实验:鸡蛋浮沉实验。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 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主单位是 。较大的还有 ,较小的还有 。

3、长度单位的换算:1千米= 厘米、1米= 微米= 纳米 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1纳米= 米

4、雷达、激光、声纳等可测长度。 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正确使用该工具的方法是:

(1)放正确: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2)看正确:视线与尺垂直。(3)读正确:先读准确值,再读一位估计值。(4)记正确:数值一定要有单位。使用时还要注意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及最小刻度。

5、一些特殊的长度测量方法:

(1)累积取平均值法:得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和的方法间接测量。例:测纸厚、细铁丝

的直径、一枚邮票的质量。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曲线从一端滚到时另一端时,记下轮了滚动的圈数。长度=周长 X 圈数。例:操场的周长。

(3)化曲为直法:测一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起点处,逐步沿着曲线旋转,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的标记。拉直棉线量出标记到端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的直径。

6、体积是物体 的大小。体积的主单位是: ,较小的还有 、 等。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 和 。 7、体积单位的换算:

1米3= 分米3= 厘米3,1分米3= 升= 毫升 1毫升= 厘米3= 升 8、体积的测量:

(1)液体的体积: 。 (2)规则的固体: (3)不规则的固体:

排液法(适用于沉且不吸水): 针压法(适用于浮且不吸水): 悬挂法(适用于浮且不吸水): 包裹法(适用于沉且吸水): 9、量筒的使用方法:首先要注意量筒的测量范围(量程),量液体时量筒应放平,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读数仰视导致: 俯视导致: 。

第四节:温度的测量

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 程度。人体凭感觉对温度高低的判断是不准确的,要准确的测量温度,需要使用 。 2、常用的温度计有 、 它们都是利用 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

3、温度的常用单位是: ,它的规定: 温度定为100, 温度定为0,在0~100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等份表示: 。 温度的国际制单位是: 。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应观察温度计的 ,不能用来测量超温度计 温度。 (2)测量时,手握温度计上端,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 。若测液体的温度,应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接触容器壁。

(3)读数时,应等到温度计中的液柱稳定后开始,一般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眼睛应平视,视线与 相平。注意零下和零上温度的区别。 (4)记录时,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零下的温度要标上负号。

5、体温计

(1)用途:测量人体的体温

(2)构造特点: 、 (3)优点: 、

(4)使用时应注意:一次用后,再次使用应先 (5)测量范围(量程): 。

6、其他温度计: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不同的温度计原理不同,构造和量程不同。

第五节:质量的测量

1、质量表示物体: 。质量的主单位是 ,较大的单位有 ,较小的单位有 、 等。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改变物体的 、 、 都不会改变物体的质量大小。

2、质量单位的换算:

1吨= 千克,1千克= 克= 毫克 3、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 4、托盘天平的使用

(1)游码移到“0”刻度线,天平放水平;

(2)调平衡,用平衡螺母向指针的反方向调节; (3)左物右码,取码用镊不用手,先大后小再游码; (4)读数: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质量 (5)称量后及时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

注意:使用时不能测超量程的物体,加减砝码应轻拿轻放,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应放在纸上或烧杯中。

第六节:时间的测量

1、测量时间的标准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古代的计时方法: ,现在在生活中常用的计时器: 。 2、时间的主单位是 ,常用单位还有 等。 3、时间单位的换算:

1小时= 分、1分= 秒、1天= 小时= 分= 秒。 4、时间间隔和时刻的两种不同的时间表示,日常生活中的表、钟是测: 的工具,而 是测量时间间隔的工具,它分为 、 两种。 5、注意表和停表的读数。

第七节: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六个环节) 、 、 、 、 。

2、探究的实例:天花和牛痘、脚印的长度与身高的关系、灯不亮的探究、黑盒问题、医生诊断病情。

第二章:观察生物

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

1、蜗牛的相关知识:蜗牛是腹足纲的软体动物,整个身体分为:壳(具保护作用)、足(在腹部)、触角(两对上长下短)、眼(在长触角顶端)、口(内有齿舌)。

蜗牛具有触觉(触角部位最灵敏)、嗅觉、视觉,但无听觉;食物主要为植物的根、叶和叶芽,因此对农作物的危害较大,所以是农业的害虫。 2、生物与非生物:最大的区别是有无生命。 生命活动 感 觉 运 动 摄取食物 吸收氧气 排出废物 生 长 生 殖 动物 植物 岩石 汽车 3、动物与植物 (1)动物和植物都属于生物两者最大的区别是:营养方式不同。

动物:由于细胞中无叶绿体,自身不能制造养料,要摄取食物来获得营养。 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能利用阳光、水、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2)动物与植物的对比: 对比项目 是否需要吃动西 是否能快速运动 能否制造养料 是否对刺激有反射 生长是否持续终生 动 物 植 物 (3)植物是整个生物界的基础,是动物生存的基础,而动物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4、观察生物的方法:先观察外表、再观察内部、然后观察一些变化。

第二节:常见的动物

1、 对物体进行分类操作的一般步骤: (1)明确分类的对象。(2)确定分类的依据。(3)得出分类的结果。

分类的依据一般是分类对象间的区别;而事物间的区别往往较多,所以依据不同,同一分类对象的分类结果也会不同。

2、 动物的分类:按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