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施策略和课题研究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施策略和课题研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a991e06e87101f69e3195db

第十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施策略和课题研究 207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过程①

要很好地实现各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就要求教师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并且要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学习,不仅仅是教师用来演示;还要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信息集成的数字化工具,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从一个学校的角度来看,要很好的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需要经过如下八个基本过程:

(1)建设数字化硬件环境,为整合提供物质条件,比如数字教室、数字化办公室、数字校园建设等,在建设硬件设备时,要强调教学的重要性,优先建设与教学密切相关的设备。

(2)搭建各种教学应用软件平台:硬件作用的发挥,还有赖于与学校各种业务相关的应用软件平台,包括教学平台、资源平台、管理平台、通讯平台。 (3)建设教育教学软件资源库:软件只提供了处理教学或管理问题的工具,它必须要有加工的对象才能真正有价值,因此必须建设与软件配套的教育资源,比如基于教学平台的教学资源库、基于管理平台的管理信息资源库等。 (4)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整合的关键是教师,离开了教师的积极参与,整合将无从谈起,为此,需要对教师实施四个层面的培训:现代信息环境下先进的教育理论培训,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使他们能够运用技术表达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教学设计方法培训,使教师能够很好地规划和设计自己的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培训,使教师了解信息化教学展开的具体进程与方式。

(5)加强管理与激励机制: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会促进学校内部管理机构职能的逐步转变,教师的工作方式也有很大的变化,传统的一些管理体制与方法会有很大的制约作用,学校必须制定一些积极的配套政策并调整相关机构的职能。

(6)建立示范学科:建立应用(教学应用为主)示范科目,培养主干教师,推出一些具有创新的典型课与公开课,通过示范科目带动其它学科,推动整个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

余胜泉,何克抗,简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http://www.chinaedustar.com/pro/webclass/3.htm

第十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施策略和课题研究 208

(7)全面推进整合:将信息化教学制度化,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全面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与管理的必备工具,使信息技术进融入每一个教师的每一堂课。

(8)参与课题研究,开展校内、校际交流:参与一些相关的研究课题,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走出学校,加强交流,观摩其它学校的优秀课,吸收先进经验,跟踪领域的学术前沿。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施的方法①

(1)确定学习主题,搜索资源,选取资源 (2)利用学习资源,设计问题,自主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引导观察,思考分析 (4)设计虚拟实验,科学探索,发现规律 (5)组织协作学习,通讯讨论,学习交流 (6)提出课题任务,创作实践,解决问题 (7)强调语文表述,形成作品,知识重构 (8)进行网上评测,自我评价,逐步完善 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功实施的保障②

如何选择必要的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的课程和教学环节,解决课程之间存在的上下衔接不清,左右缺乏协调的矛盾,尤其是课程内容的严重重复问题,对保证课程整合成功实施,开展课程整合的保证体系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开展课程整合,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组织领导。这是课程整合的保证。如果领导不重视,不支持,不给课程整合造成一个良好的环境,特别是发挥其在课程整合中的组织协调作用,这项工作是开展不下去的。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是课程整合的关键。如果教师思想观念不转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提高,教师没有开展课程整合的动力,课程整合也是不会成功的。

(3)加强教学内容改革。这是课程整合的核心。课程整合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到高质量的课程,教学内容无疑是最主要的部分。尤其是要加大综合性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力度和比重。

(4)加强实践性教学。这是课程整合的重点。理论课与实践环节的有机配合,是实现知识与能力并重的重要途径。而这项恰恰是我们当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5)加强教材建设。这是课程整合的基石。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体现,课程整合必须落实到教材的编选上,要根据实际需要选用或编写高水平高质量的教材。

①②

李克东,http://pc.gjxxzx.com:6969/llxx/

杜栋,课程整合及其成功实施的保证体系,高等理科教育, 2002年第5期

第十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施策略和课题研究 209

(6)加强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这是课程整合的手段。教学内容改革必须要有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上可见,通过课程整合,可以促进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带动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基本建设,构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

二、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案例

以台州中学周锐老师做的《运用Excel研究弹簧振子周期与小球质量关系》为例子。

运用Excel研究弹簧振子周期与小球质量关系

台州中学 周锐

在学习了“建立图表”的基本操作后,本任务将引导学生运用Excel的图表进行一项物理课题的研究。通过本任务,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图表的操作技巧,并启发他们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平时的学习与研究中。

一、任务分析

本任务来自高中物理第一册 “课题研究”部分。原课题如下:“对于确定的弹簧,小球质量不同时,弹簧振子的周期不一样。改变小球质量,测出周期,作出曲线,写出曲线代表的函数式,确定函数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可以依次尝试作出小球质量与周期的一次方,二次方,三次方??关系曲线,选择最明确、最简单的曲线进行处理。”

这是一个探索性的实验,弹簧振子周期和小球质量关系在教材中没有提及,学生在不知道两者关系的情况下,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作出小球质量与周期各次方的关系曲线,研究二者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这是科学研究中的典型方法。利用Excel,可以方便地计算数据、绘制各种关系的图形曲线,还能使用趋势图得出函数关系,是本实验极佳的辅助工具。另外,运用Excel研究物理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新奇,有助于任务的完成。与以往手工处理数据和绘制图形相比,学生可以体会到新工具所蕴涵的优势。

任务的难点,是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不再是单纯地学习知识,这可能会令一些学生无从下手,教师需要予以提示。任务所涉及的知识点,除少量公式计算,主要是图表的建立和编辑,学生已初步掌握此项内容,通过协作和提示,问题不会太大。根据任务的特点,采取让学生自主探索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学习模式。为照顾一些能力薄弱的学生,提倡协作精神,采用两人(同桌)一组、两组结成互助组的合作模式。为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每一个同学的作用,要

第十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施策略和课题研究 210

求组内分工绘制曲线,分析时综合起来。

在课前,可以让学生在研究课或物理实验课中通过实验得出六组数据,作为本任务的研究基础,也可以由教师直接提供数据。

二、教学目的 1、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手段研究问题的能力和素养以及观察、操作、思维、交流、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素质。

2、技能目标

根据需要设计Excel表格,建立和编辑图表;应用图表研究实验数据、推导实验结论。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创新精神,培养严谨客观的科学观念与研究态度。 三、教学过程 1、任务交代

我们已经学习了在Excel中如何建立图表,本节课我们的任务是通过已得到的实验数据,借助Excel软件,研究弹簧振子周期和小球质量的关系,要求大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小球质量与周期一次方、二次方、三次方的关系曲线,选择最明确、最简单的曲线进行处理,写出函数式,确定函数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推导结论(物理课本201页)。

课题要求绘制我们三种以上的关系曲线,我们选择的图表类型是散点图和趋势线(演示示例但不具体操作)。要求同组同学分工完成,速度快的绘制两个或三个,速度慢的至少一个,分析时综合起来。

研究报告要求:数据表,关系曲线(至少三个),函数式,物理意义,简要结论。报告一组一份,格式为Excel,也可以是Word。

2、操作步骤

①在Excel中利用公式建立质量与周期一次、二次方、三次方??的数据表(保留3位小数)。

②根据实验数据,以质量为横轴,周期为纵轴作散点图。 ③给散点图添加趋势线

④对图表大小、标题、坐标轴刻度、字体、标题以及图例进行适当调整。 ⑤观察曲线,去除误差较大的数据点。 ⑥写出曲线代表的函数式 ⑦确定函数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 ⑧简要说明研究结论。 3、提示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