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化学必修1: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二) Word版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化学必修1:高中同步测试卷(十二) Word版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adb3486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8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先打开a、c止水夹,再挤压胶头滴管,在烧瓶Ⅱ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挤压胶头滴管和控制止水夹,在烧瓶Ⅰ中产生“喷泉”现象,烧瓶Ⅱ中不产生“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分)已知NO2和NO能与NaOH发生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 2NO2+2NaOH===NaNO3+NaNO2+H2O NO2+NO+2NaOH===2NaNO2+H2O 该反应常用于NO、NO2的尾气处理。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演示铜片分别与浓HNO3、稀HNO3的反应,在Y形管一侧加入约5 mL的蒸馏水,另一侧加入1 mL的浓硝酸和几块铜片。

首先进行Cu与浓HNO3的反应,放入铜片后,反应剧烈,Y形管内充满了红棕色气体。然后再进行Cu与稀HNO3的反应。

(1)为了开始进行Cu与稀HNO3的反应,需要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证明Cu与稀HNO3反应生成的气体是NO,而不是N2,需要的简单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完成后,C中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写化学式)。已知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某同学为了验证亚硝酸盐的存在,在C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后,滴入几滴淀粉-KI溶液,结果溶液变蓝,他认为有亚硝酸盐存在。你认为他的方法合理吗?________,若不合理,请用离子方程式来说明不合理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需文字说明)

参考答案与解析

1.[导学号69860220] 解析:选D。注意吸收多余的SO2气体要防倒吸。 2.[导学号69860221] 解析:选A。硫化氢中S是最低价,只有还原性。 3.[导学号69860222] 解析:选B。SO2气体使品红褪色,加热后颜色又恢复。

5

4.[导学号69860223] 解析:选A。浓硫酸与铜生成硫酸铜,表现酸性;生成二氧化硫,表现氧化性,A正确;浓硫酸与金属反应生成二氧化硫,B错误;浓硫酸使蔗糖炭化表现浓硫酸的脱水性,C错误;硫化氢气体具有强还原性,不能用浓硫酸制硫化氢气体,D错误。

5.[导学号69860224] 解析:选D。浓硫酸常温下使Fe钝化,而稀硫酸常温时与Fe反应放出H2,A错误;稀H2SO4常温或加热时,均不能与Cu发生反应,也不能作干燥剂,B、C错误。

6.[导学号69860225] 解析:选D。浓H2SO4具有吸水性,苹果块中的水分、胆矾晶体中的水分、饱和KNO3溶液挥发产生的水分都被浓H2SO4吸收,从而导致苹果块变干瘪、胆矾表面失水而出现不带结晶水的无色CuSO4、饱和KNO3溶液失水而有晶体析出。浓H2SO4具有脱水性会使pH试纸炭化而变黑。

7.[导学号69860226] 解析:选C。NO2与HNO3中氮元素化合价不同,二氧化氮不是硝酸的酸酐,A正确;3NO2+H2O===2HNO3+NO是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二氧化氮是大气污染气体之一,C错误;通常状况下,2NO2N2O4,两种气体同时存在,D正确。

8.[导学号69860227] 解析:选C。NO2和溴蒸气在性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①均有氧化性;②溶于水后溶液均呈酸性;③均能与碱反应。鉴别溴蒸气和NO2不能用淀粉-KI试纸、碱溶液等。

9.[导学号69860228] 解析:选B。因经多次反应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故不可能含有N2,可能含有O2。

10.[导学号69860229] 解析:选C。工业上合成氨原理为N2+3H22NH3,为催化剂氧化还原反应,A项错;实验室制氨原理为2NH4Cl+Ca(OH)2=====2NH3↑+CaCl2+2H2O,为非氧化还原反应,B项错;浓氨水不和Ag反应,应用稀硝酸除去试管内壁上的银镜,D项错。

11.[导学号69860230] 解析:选B。150 ℃时,NH4HCO3=====NH3↑+CO2↑+H2O↑。产生的H2O和CO2分别与Na2O2反应生成O2,分解产生的NH3能被浓硫酸吸收,所以最终得到的气体是O2。

12.[导学号69860231] 解析:选C。由题意知无色的气体D为NO,则盐中要含有N元素,A与B两选项不符合题意;NH4HCO3分解生成的NH3、CO2与Na2O2反应后的气体为NH3、O2,此两种气体催化氧化后可生成NO,正确;(NH4)2SO3分解生成的NH3、SO2通过Na2O2后,SO2被吸收只剩余NH3,错误。

13.[导学号69860232] 解析:选C。S化合价升高2,N化合价降低3,根据化合价升降相等SO2(还原剂)前配3。

14.[导学号69860233] 解析:选B。(1) Cu+ 4HNO3(浓)===Cu(NO3)2+2NO2↑+2H2O;

△△

高温、高压

6

(2) 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已知铜的质量相同,(1)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比(2)多;两个反应都有化合价变化,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5.[导学号69860234] 解析:选A。绿色化学理念是不产生污染环境的物质、原子利用率高、消耗原料少、产量大、反应易进行、实验设计合理,A不符合。

16.[导学号69860235] 解析:选A。亚硫酸钠晶体和浓硫酸反应能够生成SO2气体,SO2溶于水生成H2SO3,H2SO3能够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虽然SO2具有漂白性,但是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试纸不能褪色;蘸有酸性KMnO4溶液的滤纸褪色是因为KMnO4与SO2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SO2的氧化性较弱,不能氧化KI产生I2,试纸不能变蓝;SO2可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SO2+2NaOH===Na2SO3+H2O。

17.[导学号69860236] 解析:(1)依据4NO+3O2+2H2O===4HNO3计算。(2)设混合气11

体中NO x mL,NO2(40-x) mL,NO2与水生成NO体积为(40-x) mL,所以NO共(40+

3331

2x) mL,根据4NO+3O2+2H2O===4HNO3,①若5 mL气体为O2,则20-×(40+2x)=5,

43180

x=10。②若5 mL气体为NO,则(40+2x)-=5,x=27.5。

33

答案:(1)3∶4

(2)10 mL 30 mL(或27.5 mL 12.5 mL)

18.[导学号69860237] 解析:(1)常出现的错误是不管分液漏斗的活塞及止水夹a、b、c是关还是开,只描述加热圆底烧瓶时广口瓶C中产生的现象。

(4)据题意知,装置C用于检验SO2的存在,则D用于除去SO2并检验是否除尽,为装置E检验CO2的存在做好准备。

答案:(1)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止水夹a和b,关闭止水夹c,用手捂热(或微热)圆底烧瓶A,若C中有气泡冒出,移开手掌(或热源)后,C处导管内液面上升,则证明A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③①② (3)品红溶液褪色

(4)A 除去SO2并检验SO2是否被除尽

19.[导学号69860238] 解析:(1)若在烧瓶Ⅱ中产生“喷泉”现象,应该关闭c,打开a和b,挤压装有水的胶头滴管即可。

(2)若先打开a、c止水夹,再挤压胶头滴管,则氯化氢气体会和氨气混合发生反应,产生白烟。

(3)在(2)基础上,关闭a,打开b即可。

答案:(1)打开a、b止水夹,挤压装有水的胶头滴管 (2)产生白烟

7

(3)挤压装有水的胶头滴管后,打开a、c止水夹,然后再关闭a,打开b

20.[导学号69860239] 解析:(1)把Cu与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集合在一起套装置中能验证Cu与浓硝酸、稀硝酸的反应产物,题中由浓硝酸变为稀硝酸,只需加水即可,故可将Y形管倾斜,使少量水进入另一侧。(3)判断无色气体是NO,可使NO与O2接触,利用反应2NO+O2===2NO2,产生红棕色的NO2气体来证明。(4)NaOH溶液吸收NO、NO2后可生成NaNO2、NaNO3,加稀盐酸后,若溶液中含有NO3,则相当于存在HNO3,故可氧化I,-

不能证明是亚硝酸盐的作用。

答案:(1)倾斜Y形管,使蒸馏水进入另一侧 (2)3Cu+8H+

+2NO-

3===3Cu2+

+2NO↑+4H2O

(3)待B中溶液上方气体变无色后,旋开D,出来的气体变为红棕色 (4)NaOH、NaNO2、NaNO3 不合理 6I-

+8H+

+2NO-

3===3I2+2NO↑+4H2O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