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秋西南交大《中国法制史》在线作业二 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15秋西南交大《中国法制史》在线作业二 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adfa181964bcf84b8d57b2e

谋学网www.mouxue.com

西南交《中国法制史》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1. 工农民主政权的土地立法较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土地立法是( )。 . 《井冈山土地法》 . 《兴国土地法》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 《中国土地法大纲》 正确答案:

2. 《法律问答》是( )。 . 法律条款 . 私家法律 . 判例

. 官方法律解释 正确答案:

3.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正式的宪法是由哪个政权公布的( )。 . 孙中山政权 . 曹锟政权 . 袁世凯政权 . 蒋介石政权 正确答案:

4. 1902年,清政府任命了两位修订法律大臣,一位是沈家本,一位是(. 张之洞 . 伍廷芳 . 劳乃宣 . 刘坤一 正确答案:

5. 根据西周法律的规定,法官报个人恩怨而出入人罪的称为( )。 . 惟官 . 惟反 . 惟内 . 惟货 正确答案:

6. .秦律确定刑事责任年龄的标准是( ) . 身高 . 年龄 . 性别 . 胖瘦 正确答案:

7. 古老的五刑是指( )。 . 墨、劓、刖、宫、大辟 . 断手、刖、宫、大辟、劓 . 墨、脯、宫、烤、大辟

. 戮、劓殄、炮烙、剖心、大辟

。 ) 谋学网www.mouxue.com

正确答案: 8.

赎刑制度始于什么朝代( )。 . 夏朝 . 西周 . 战国时期 . 汉朝 正确答案:

9. 西周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区分为什么( )。 . 非终与惟终 . 误与故 . 不端与端为 . 非眚与眚 正确答案:

10. 观察受审者的面色,不直者则头上冒汗,脸上发红,这种方式属于“五听”中的( )。 . 色听 . 气听 . 辞听 . 目听 正确答案:

11.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最高政权是( )。 . 全国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 . 人民委员会 . 政府主席

. 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 正确答案:

12. 郑简公三十年(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于鼎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 ( ) . 编撰成文法 . 公布判例法 . 编撰判例法 . 公布成文法 正确答案:

13. 宋太祖于建隆四年在刑罚制度方面实行的一项新规定是( ) . 折杖法 . 盗贼重法 . 重法地法 . 刺配之刑 正确答案:

14. 中国法制史上最后一个用“令”作为法典名称的王朝是( ) 。 . 清 . 明 .

谋学网www.mouxue.com

宋 . 唐

正确答案:

15. 西周时规定缔结婚姻需符合下列条件()。 . 六礼 . 同姓不婚 . 七去三不去

. 父母之命,媒妁之约 正确答案:

16. 西周时期故意犯罪称为( )。 . 眚 . 非眚 . 非终 . 惟终 正确答案:

17. 《洗冤集录》是我过宋朝时期的一部重要法医学著作,其作者是( )。 . 宋慈 . 桂万荣 . 郑克 . 宋太祖 正确答案: 18. 在秦代,“子盗父母”、“父母擅刑”属于什么行为( )。 . 公罪 . 私罪 . 非公室告 . 公室告 正确答案:

19. 附于《大明律》之后,与《大明律》合称《大明律例》的例是( ) . 问刑条例 . 刑部则例 . 充军条例 . 礼部则例 正确答案:

20. 重罪十条是为了镇压危害封建专制统治和违反伦理纲常的行为而制定的重罪十条的规定,始见于( )。 . 《新律》 . 《晋律》 . 《北齐律》 . 《大统式》 正确答案:

21. 唐律十二篇中,关于擅自征调军队,违犯军法的犯罪规定在( )中。 . 擅兴律 . 卫禁律

谋学网www.mouxue.com

. 厩库律 . 职制 正确答案:

22. 首次采用七篇体例——名例律、吏律、户律、礼律、兵律、刑律、工律——的法典是 ( ) . 吴元年的《大明律》 . 洪武六年的《大明律》 . 洪武二十二年的《大明律》 . 洪武三十年的《大明律》 正确答案:

23. 在清朝,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机关是( )。 . 宣政院 . 理藩院 . 审刑院 . 大宗正府 正确答案:

24. 中国法制史上最后一个用令作为法典名称的王朝是( )。 . 清 . 明 . 宋 . 唐

正确答案:

25. 清朝每年秋季举行的复审全国各省死刑案件的制度称为( )。 . 朝审 . 秋审 . 九卿会审 . 热审 正确答案:

26. 编敕作为一种重要的立法活动和立法形式成于哪朝( )。 . 隋代 . 唐代 . 宋代 . 明代 正确答案:

27. 宋朝最早编定的“条法事类”是( ) . 庆元条法事类 . 淳佑条法事类 . 淳熙条法事类 . 宋刑统 正确答案:

28. “亲亲得相首匿”的思想最早来源于( )。 . 庄子 . 孟子 .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