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技术课要以“趣”激“学”注重实践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劳动与技术课要以“趣”激“学”注重实践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ae4b32ba417866fb94a8e2d

劳动与技术课要以“趣”激“学”注重实践

柴湖镇希望小学 罗云

当前整个教育课程中,劳动技术课是个薄弱环节。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孩子的劳动观念较为淡薄,动手能力越来越差。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尤为重要。

由于轻视劳动与技术课,课上,学生对自己做的作品不屑一顾,大多数学生只求老师评个成绩就算了,根本谈不上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下课后大部分把它仍进纸篓里去。针对这种情况我就采取多种方式激起学生对劳技课的重视。通过一年的实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景,诱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情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所谓创设情景,是根据学生生活实际设计事件,在事件发展分析、思考,激发情趣。在讲《蛙声筒》这一课时,老师在幻灯屏幕上显示一幅农村夏夜人们乘凉的画面,同时,播放优美动人并富有农村情调的乐曲,中间夹着一阵阵强弱逼真的蛙声。紧接着教师问:这是什么声音?学生齐答“青蛙的叫声”。这乐曲这蛙声激起了学生的情趣。紧接着老师又问:蛙声好听吗?你们想不想经常听到蛙声?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这时老师把已做好的蛙声筒当场进行表演,发出的声音与刚才录音的蛙声差不多。学生也感到很奇怪:一根棍子、一根线,一个瓶盖怎么能发出“蛙声”呢?这时教师抓住火候,利用迁移的原理,把学生的兴趣引向学生新知──《蛙声筒》这一课上来。

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工艺”技能应用到课外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法。例:学生学了“纸链”“灯笼”“纸花”等内容后,我就让学生讨论:能不能让自己做的作品发挥作用?接着我就结合“六一”节,把学生做的“纸链”“纸花”等连起来,挂在教室里,这样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兴趣一下子浓起来。

另外,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讲《做头饰》一课时,上课铃声刚落,我头戴小白兔头饰走上讲台,邀请同学们参加动物联欢会,并问同学们想不想参加,(同学们异口同声说:“想参加!”)但联欢会有“黑猫警长”守门,人人必须戴上动物头饰,才能参加联欢会。这样,无形中激起了学生学习做头饰的欲望和兴趣。 二、指导实践,培养兴趣。

《劳动大纲》指出:“在劳动课教学中,劳动实践是进行劳动教育的基础。劳动课要以劳动实践为主。”小学生的特点是喜欢动,喜欢玩。根据《劳动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年龄特

点,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劳动课的兴趣十分必要。具体作法如下: 第一,处理好教师讲解示范与学生实践操作的关系,激发劳动实践的兴趣。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一般采用先讲后练、边讲边练、分段讲练等教学形式。如《蛙声筒》采用边讲边练的形式,教师对制作蛙声筒的五个步骤(钻孔、削槽、沾松香、线打结、系火柴梗)采取示范一步,学生看后做一步。又如上《剪刀的使用》一课,采用分段讲解示范,分段操作,逐步掌握的方法。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剪刀的构造,讲述使用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由剪纸,体会动作要领,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求:剪直线──剪曲线──剪图案;材料由剪纸到剪布,从而达到熟练掌握剪刀的使用方法。劳动课教学步骤一般为:“查”(课前检查工具、材料准备情况)、“趣”(提出学习目标,导入求趣)、“读”(指导阅读课文,初知操作要领)、“讲”(教师精讲)、“示”(准确示范)、“练”(指导实践练习)、“评”(欣赏或评价劳动作品,小结操作方法)、“提”(提出课外实践要求)。

第二,劳动课要以实践为主,寓思想教育于劳动实践之中,做到实践性、教育性相统一,激发劳动热情。例如学生实践做简单的饭菜,做后在作文中写道:“这饭虽然没有爸爸做的那么香,这菜虽然没有妈妈炒的味美,但吃起来要好上千百倍,因为这是我自己做的”。 第三,“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即把在课堂上学习的技能在家庭、在活动中去实践,享受成功的欢乐。生活与劳动》不能仅限于纯劳动,而应该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养成劳动的习惯。课堂教学有其时空上的局限性,而家庭教育环境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它能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综合的、自然的、灵活的实际活动。我们在课堂上是学生的老师,而家长在家里配合学校当孩子的老师。新教材《拣菜》《洗茶杯》《钉钮扣》《折衣服》等内容,老师在课堂上只限于操作程序的教学,即传授一些方法,具体的实践都要在家里进行。所以在每学期的开学初,我就利用开家长会的时候,首先向家长讲清这学期的教学内容,然后要求家长配合教师,打好学生在家操作的分数,及时反馈学生在家操作的信息,以检查课堂教学效果。

劳动技术课是向学生实施劳动教育的主要课程和途径,所以,要把课内所学的知识、技能转为能力就必须把学习同实际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我努力寻找课内知识和课外活动的结合点,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在实际活动中加以运用。

三、普遍结合,发展兴趣。

系统原理告诉我们,系统内部若干因素按一定方式组合起来,就形成了系统的结构。根据这一原理,正确处理好劳动课与各科课程之间相互联系与渗透的关系。

首先,提高劳动课教育的整体效应,把劳动教育与各科教学进行有机组合,融为一体,发展劳动的兴趣。如教《做纸帽》一课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纸帽的制作方法,在教学的方法和形式上,突出一个“趣”字,狠抓一个“做”字,着力于激情引趣,讲练结合,有扶有放,让学

生自己动手实践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并以艺术的形式将绘画、设计、劳动实践融为一体,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盎然,寓教于乐,效果很好。

四、成果评价,激发兴趣

1.开展劳动竞赛活动。如教学《缝纽扣》让学生预先准备好钮扣、针、线等。上课开始就向学生宣布:“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缝纽扣的方法后,将进行一次缝纽扣的比赛,看谁缝得又快又好!”学生为了在比赛中取胜,整节课都能认真听讲,注意看演示,这就将教师被动的传授转化为学生主动的求知。

2.作品展评。在教学《制花》之前,布置学生在家里利用塑料饮料瓶、彩纸等,制成各式各样的花篮、花瓶、人物头形等,到时把自制作品带到班上展览。展览时引导学生认真进行评价。使这个过程成为一个“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过程。

3.颁发《劳动手册》,实行劳动考核记载,激励劳动的兴趣。根据《劳动大纲》对低、中、高三个年段教学具体内容和要求,将具体内容分成家庭、学校两大类十个方面,在家长、老师的相互配合下,进行劳动考核记载,期末进行评比,这不仅是对学生劳动态度的考核,而且是对劳动课教学效果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