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使用新教材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创造性使用新教材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ae76d936c85ec3a86c2c570

《创造性使用新教材的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莒县六中语文课题实验组

一、课题提出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的背景已由单一的、封闭的文化转化为开放的、多元化的文化。加之语文教材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以及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更需要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纯“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的学习,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解读阅读文本,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

我们拟定的《创造性的使用新教材的策略研究》课题,就是要通过老师的探索和研究,鼓励,引导,训练和培养学生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主动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和书籍等途径,及时快速地获取所需要的新闻、知识、消息、报道、材料等信息。我们的学生就能够从搜集阅读材料过程中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思路、方法

(一)研究思路 1.制定研究目标

(1)使学生养成搜集、处理阅读材料的习惯 (2)培养学生搜集、处理阅读材料的能力 (3)指导学生搜集、处理阅读材料的方法 (4)提高教师的现代教学观念 2.研究原则

(1)独特性原则:即在课题研究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

(2)稳定性原则:从研究初期到形成成果、以及以后的教学中,长期坚持该课题的实施,确保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得以不断充实、完善。

(3)主体性原则:研究活动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搜集、处理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

(4)实事求是原则:即如实总结和反馈研究过程中的得与失,不因急功近利而夸大或虚构研究成果,失败和教训也要实事求是的反映出来。

(5)灵活变通原则:即尽量灵活、巧妙地处理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障碍、挫折和失败,以不同视角和方式改进研究方法和策略。

(6)坚持不懈原则:即不管研究过程中的困难有多大,阻力有多强,成功与否,均坚持到底,永不放弃。

(二)研究方法

(1)观察事物法: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自然景观、人物或物品外形等获取信息; (2)查阅法:在互联网上通过搜索引擎查找相关信息,或者到图书馆、新华书店,通过检索等方式从书报、刊物等印刷品中获取信息;

(3)调查法:即以问卷的形式调查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搜集处理信息的认识、意见和建议。

(4)行动研究法:即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采取“预测—设计—开展—调控—反思—改进”的动态研究方法。

(5)反思讨论法:即在研究过程中针对前面的研究得与失进行反思和讨论,以不断修正研究目标,完善研究方案。

三.课题实施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课虽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群体阅读,但是群体阅读必须以个体阅读为基础,以发展读者(学生)个性为归依,把课堂还给学习的主人——学生,把阅读还给阅读主体,“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自行发现、自行建构文本的内容和意义。

2、问题性原则

问题是探究的起点。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探究性阅读从学生的“问”开始,是一种问题质疑式学习。探究的问题由教师或学生提出均可,但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应结合课文和现实生活创设一种开放性的、富有意义的、比较复杂的问题情境,在有启发的条件下帮助学生提出问题)。有了问题,特别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积极情感的驱动下自主地、能动地阅读,实现语文再创造。

3、过程性原则

探究性阅读是一种过程化学习,没有过程的结论是没有体验、没有深刻理解的结论;不追求结果的过程也是缺乏价值和意义的过程。但是,也不能苛求所有学生的探究结果都达到满意的效果;同时,这种学习有阶段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必一次探究透、探究完,其阅读水平随年级增加而逐步加深。

4、合作性原则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文本不但是因文得意的心智技能,而且是缘文会友的对话行为;不但是学生、教师与文本和文本背后的作者对话,而且还发生着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对话。这样,探究性阅读就必然会融入和谐友好的协作氛围,产生渴求与同伴协作探究新知的心理欲望,在共同对话中探究,在共同探究中求知,在共同求知中发展。

5、倾听性原则

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是一样的,学习方法和理解水平也不尽相同,对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的感悟,也不会完全相同,阅读的结论常常是多元的。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师,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善于倾听的习惯,另一方面,自己更应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观点,发现其中的智慧、亮点和偏颇、冲突,因为这种阅读体验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探究资源。事实上,正是通过倾听学生,通过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通过关注学生的兴奋点与疑惑处,教师才能对自己何时参与、如何参与做出决策,从而引导学生朝着探究的终极目标奋进。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展开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把优化课堂教学作为研究重点,努力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中重点关注的目标。

(二)构建主动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破除以教师的见解代替学生的思考,以现成的答案代替必要的探究的教学陋习,“抓精华、讲精彩、练精要”,引导学生看书、思考、质疑、交流,真正使课堂变成“学堂”;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每一节可必要提出若干问题,教师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探究解疑;教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方法,教读课文侧重与阅读规律的传授,自读课文以学生自读为主,课外阅读互相推荐,交流读书体会,撰写阅读心得,及时总结评比。学会思读,能聚精会神地快速默读文章,揣摩文章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领会作者写作意图,把握文章重点及其基本表达方法,提出问题,认真记录,以备讨论解疑。

学会议读,对阅读中思考的问题及时与同学和老师商讨,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合理排序,有重点地进行讲解。议读是激发学生思想火花的大好时机,必须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起到挑灯拨火、因势利导的作用。

学会赏读,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字句能与同学和老师共同鉴赏,做到“奇文共欣赏”,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把最有价值最有意味的内容提供给学生,与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

学会练读,练读是阅读的巩固阶段,让学生整理已经思考商讨的内容,作归纳性的训练,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精练的练习给学生操练,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三)拓展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空间。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阅读教学必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安排开放课,每周安排一节课为“课外作品阅读课”,阅读材料以《美文选编》、《语文报》为主,自然组成学生阅读小组,学生轮流当阅读组长,集体讨论选定优秀文章,读后交流体会,由阅读组长向全班同学交流阅读心得,并进行当堂评比;作好课外阅读笔记,每个学生都准备一本课外阅读笔记本,记录课外阅读心得,优美文句,摘抄必要的作文材料,每一学期期中检查,期末评比一次。

五、课题研究对象

七到九年级学生

六、课题研究方法及步骤

研究采用教学实验方法,确定实验班级,在教学实验中不断地总结分析,确保研究成果的客观性和实用性。本课题分以下四步进行:

(一)2010年3月----2011年6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研究人员,开展学情调查,完成课题申报,拟定实验方案。

(二)2011年9月—2012年6月,研究创建新教材体系。 (三)2012年9月—2013年6月,初步形成新教材体系。

(四)2013年9月---2014年6月,总结研究成果,汇报公开课,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七、课题组织

课题负责人 何修堂

课题组成员 管西虹、陈秀云、曹月华、马庆红、赵子国、邓宪军、马建法、程文玉、张顺湘、宋绪绢、张金芬、宋良征等

八、预期研究成果及形式

①构建阅读教学的课堂操作模式。 ②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实验组 2009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