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学期末考试题目期末复习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矿床学期末考试题目期末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b0a4635af45b307e8719773

矿产:产在地壳中的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有用物质资源。 矿床:地壳中矿产的富集产地,是矿化集中区的最小单位。

矿源岩:初步富集某种或某些成矿元素,并为后期热液成矿提供主要成矿物质的岩石。若为地层则称为矿源层。

矿体:由地质作用形成的,通常由脉石和矿石组成,具确切的形态、边界和规模的地质体。

矿体的产状:矿体产出的空间位置和地质条件;包括:1,矿体的空间位置,2,矿体的埋藏情况,3,矿体与围岩层理、片理的关系,4,矿体与岩浆岩的空间关系,5,与控矿构造的空间关系。

矿石:矿体中所含有用物质达到工业要求的集合体。 矿石矿物:矿石中可以被利用的矿物,及有用矿物。 脉石:矿体中不能被利用的那部分物质。 夹石:矿体中不符合工业要求的岩石。

矿石的结构:矿石中矿物颗粒的形态、相对大小及其空间相互关系等所显示的形态特征。 矿石的构造:矿物集合体的形态相对大小及其空间相互关系等所反映的形态特征。 海绵陨铁结构:他形金属矿物(集合体)产在自形半自形的硅酸盐矿物晶隙之间。是岩浆分异过程中,金属矿物晚于硅酸盐矿物晶出的一种典型结构。 工业品位:当前能供货开采的矿体或矿段的最低平均品位。

矿石的品级:指在一个工业类型的矿石中,根据矿石的有用组分、有害组分,物理性能、质量的差异以及不同用途的要求等,对矿石(矿物)所划分的不同等级。

成矿期:指在一个具有相同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和物理化学条件的较长地质作用中,形成矿床的成矿作用过程。

成矿阶段:在成矿期内一个较短的成矿作用过程,表示一组或一组以上的矿物在相同或相似的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的过程。

矿物的生成顺序:在同一成矿阶段中不同矿物结晶的先后顺序。

同生矿床:矿体与围岩在同一地质作用(成岩成矿作用)过程中,同时或近于同时形成的矿床.

后生矿床:矿体与围岩分别由不同的地质作用形成,矿体的形成明显晚于围岩的一类矿床。

叠生矿床:由两次或两次以上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 内生矿床:由内力地质作用在地下深处形成的矿床。 外生矿床:由外力地质作用在地表或近地表形成的矿床。 矿床成因类型:按照矿床的形成作用和成因划分的矿床类型。

矿床的工业类型:在某种矿产中具有重要工业意义,作为主要找矿对象的矿床类型。 围岩蚀变的研究意义:1.蚀变矿物组合是蚀变温度的标志;2.是矿床学主要任务之一;3.蚀变带是找矿的主要标志;4.有些蚀变岩本身构成了非常规矿体。 结晶作用:封闭的物理化学条件体系所形成的,物质来源于流体本身。 交代作用:开放体系中流体携带的组分对岩石矿物成分的全部或部分代换。 成矿流体来源:岩浆水、地下水、建造水、海水、变质水、油田水(一种建造水) 成矿物质来源:上地幔、下地壳(硅镁层)、上地壳(硅铝层)、地表(岩石风化、海水)、宇宙(陨石、宇宙尘)

建造水:在沉积物沉积时含在沉积物中的水,因此又叫封存水。 岩浆热水:在岩浆结晶过程中可以岩浆中释放的水。

变质热水:在变质作用过程中因矿物和岩石的脱水作用而形成的富含CO2型流体,H2O占80%以上,CO2约5%——20%,盐度一般小于3%。

内生成矿作用:主要是由地球内部热能的影响导致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用。(岩浆、伟晶岩流体、气水热液和变质成矿作用)

外生成矿作用:主要是指在太阳能得影响下,在岩石圈上部、水圈、气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导致导致地壳表层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用。(风化、沉积、生物化学能源成矿作用)

变质成矿作用:由内生或外生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由于地质环境的改变,特别是经过深埋或其他热动力事件,使其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物理性质以及结构构造等都发生改变的各种作用。

叠加成矿作用:在先期形成的矿床或含矿建造上又有后期成矿作用的叠加,是一个地区内不同地质历史演化阶段不同成矿作用在同一空间上叠加复合而形成的。

成矿流体化学组分:H2O, S, O2,CO2, Cl, 酸性环境易形成S2-, 碱性环境S。氧化环硫酸盐。还原环境硫化物。碳酸盐的离解3000C以下更易,Cl是最主要的矿化剂,热液中的溶解度很大。

火成堆积作用:岩浆中晶出的矿物在重力分异作用下形成的结晶作用。 重力分异影响因素:比重、矿物颗粒、形态、岩浆的粘度。

结晶分异作用:岩浆中不同矿物按一定顺序依次结晶分异的过程。影响因素:熔点、浓度、挥发分。

岩浆分结矿床:由于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使有用物质富集而形成的矿床。根据有用矿物与主要造岩矿物结晶时间相对早晚分为早期和晚期岩浆矿床。

岩浆熔离作用:指在岩浆演化的一定阶段,而从一种均一的硅酸盐熔体中分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熔体,分别固结形成矿床的作用。熔离作用形成的矿浆称熔离矿浆。

岩浆熔离矿床:岩浆演化的早期,在较高的温度条件下,通过岩浆组分的熔离作用产生矿浆熔融体,经结晶和固结作用形成的矿床。

岩浆爆发成矿作用:在深部的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形成有用矿物,通过岩浆的爆发向上侵入使有用矿物得以保存而形成矿床的作用。目前只用于解释金刚石。 列举岩浆岩的成矿专属性特征(5类)。

答:1)与镁质超基性岩(如橄榄岩)有关产出铬铁矿、铜镍矿等;2)与基性岩(如辉长岩、斜长岩)有关产出钒钛磁铁矿等;3)与金佰利岩有关产出金刚石矿等;4)与碱性岩(如碳酸岩)有关产出稀土矿、磁铁矿等;5)与花岗岩有关产出稀有金属(Nb、Ta等)、稀土矿等。岩体规模越大越有利,分异程度越高的杂岩体越有利,含有适度的挥发分。

简述气水热液矿床的充填矿床特征。

答:1)矿体形态多为脉状,取决于原有构造容矿空间;2)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3)矿石成分与围岩差异较明显;4)具单向生长的带状,晶族状、梳状等典型构造;5)围岩蚀变不发育。

3. 简述风化矿床的形成条件。

答:1)原岩条件:具有成矿专属性,如玄武岩风化可形成红土型铝矿床;富含铁、镍的超基性-基性岩风化可形成红土型铁矿床和镍矿床;2)气候条件:是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如在温热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地区,有利于大型铝、铁、锰等风化矿床的形成;3)地貌条件:高差不大的山区、丘陵地形对风化矿床的形成最为有利;4)水文条件:在决定风化矿床的规模和深度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5)地质构造条件:地台区有利于大规模的风化矿床形成,区域构造对风化矿床形成也起控制作用,侵蚀基准面决定风化壳的最终厚度。

4.简述形成磷块岩矿床的“化学成因说”(卡查科夫,1937)的基本内容。 答:1)光合作用带中浮游生物吸附了海水中磷质,使表面海水几乎不含磷; 2)生物死亡后向海底下沉,将从表层水吸附的磷质带到深水层;

3)下降时,由于有机质分解,随深度增加CO2含不断增加,CO2分压提高,溶解磷的能力增强,最终完全分解形成高CO2分压的富磷海水; 4)由于海水的垂直循环作用,将富磷和CO2的深部海水沿大陆斜坡带到陆棚地带;5)因深度变浅、水温升高和植物光合作用,CO2扩散分压降低,致使碳酸盐、磷酸盐过饱和而沉淀。在水浅浪击环境中可形成鲕粒、碎屑结构的磷块岩。

5.简述层控矿床的基本特征。

答:1)赋矿岩系:矿床产于一定地层层位中,具“时控”特征,如南岭铅锌矿主要产于泥盆纪地层;并产于特定岩相,常具多层矿化特点。2)矿源层:具有特殊的矿源层,矿源层与储矿层(含矿层)可是同一地层,也可是不同层位。3)矿体形态: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多与地层整合产出,少数不规则状穿层矿体,但其矿化范围仍局限在一定地层层位中。4)矿石特征:组分上,沉积改造的相对简单,火山沉积改造及岩浆叠加的组分相对复杂;矿石即可能残留有典型的沉积组构,又具有明显的热液活动标志,如充填交代重结晶组构; 5)围岩蚀变:一般具有中低温围岩蚀变,如硅化、碳酸岩化等。

六、综述题(共20分)

6、综述我国铁矿床主要成因类型(至少四类)及各类型基本特征,并举出矿床实例。 答:1)晚期岩浆结晶分异成因(岩浆型)铁矿床

基本特征:①矿体形态:贯入型:脉状与围岩界线清楚;分异型:似层状为主。②矿石特征:结构构造:贯入型主要呈致密块状,它形晶、陨铁结构等; 分异型以稠密侵染状为主,少数块状条带状构造。矿石成分与母岩同质不同量,矿石矿物:磁铁矿、钛铁矿,脉石矿物以造岩矿物为主。③围岩蚀变:绿帘石化、碳酸盐化、黑云母化、绿泥石化等。 矿床实例:四川攀枝花(或河北大庙)钒、钛磁铁矿矿床。 2)接触交代成因(矽卡岩型)铁矿床

基本特征:①矿体特征:形态以不规则状为主,另有似层状,巢状、脉状等,矿体规模以中小型为主。主要产生接触带附近,偏向围岩—侧较多。②矿石特征:成分有矽卡岩矿物:石榴石类(CaAl—CaFe)辉石类(钙铁系列)、角闪石、硅灰石等;金属矿物:以氧化物为最普遍,特别是磁铁矿、赤铁矿等,常见硫化物: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磁黄铁矿等;矿石结构:以粗粒结构为特征,交代作用形成的各种结构非常普遍。矿石构造:块状、浸染状构造为主,另外有条带状,晶洞构造。③围岩蚀变:高温蚀变有矽卡岩化等,中低温蚀变有硅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等。 矿床实例:湖北大冶铁矿床。

3)陆相次火山—热液成因(玢岩型)铁矿床 基本特征:

① 矿体特征:形态复杂多样,角砾岩体及茼状、钟状、环状、脉状以及似层状等;②矿石特征: 岩体中部的浸染状及细脉浸染状矿化,矿物组合为钠长石-透辉石-磷灰石-磁铁矿组合(陶林式);岩体顶部及边部(内接触带)角砾状、网脉状铁矿化;矿物组合为阳起石(透辉石)—磷灰石—磁铁矿组合(凹山式); 产于接触带上的矿化,矿石以块状、角砾状为主,石英—镜铁矿组成(梅山式)。③围岩蚀变:与铁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早期为类矽卡岩化(下部浅色蚀变带),中期为青盘岩化(中部深色蚀变带)、晚期为泥化、硅化、碳酸岩化(或称为泥英岩化),(上部浅色蚀变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