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整册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济南版七年级下册生物 整册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b10831d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54

.

各种年龄每天所需要的能量

(2)讨论:人在一天中所消耗的能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我们每天摄取的食物越多越好吗?

三、归纳总结 群体思维

这是群体思维的关键,是思维活动最积极的环节。通过组织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对探索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

1.在教师点拨下,学生自己归纳出人体能量的摄取、释放过程以及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

2.多媒体展示人摄取能量、细胞内有机物在氧参与下分解从而释放能量的过程。(动态过程)。

四、联系实际 知识迁移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前后知识的比较类化,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体会,经历一个再认识的深化过程,从而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并过渡到形成能力。

1.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以下问题:

(1)一大堆木柴燃烧后剩下很少一点,这些灰烬是什么?其他大部分物质哪里去了?农村烧柴火做饭要拉风箱,成堆的柴草燃烧时直冒烟,用木棍一挑,火就旺起来了,这又是为什么?

(2)剧烈运动时,人的呼吸加深加快,心跳加快加强,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 (3)登山时,为什么我们常有心慌气短的感觉;饥饿时,又会感到全身乏力呢? (4)有些人冬天比夏天的饭量大,试分析其原因?

2.讨论思考:人在空腹、清醒、静卧、室温20摄氏度条件下的代谢称为基础代谢。那么,在此条件下人体的哪些生命活动需要消耗能量?

五、开拓创新 拓宽思维

1.思维发散:学习了人体获得能量的知识,你认为怎样做才能保证人体获取充足的能量?(引导学生从呼吸道、消化道的卫生保健及环境绿化方面分析)

2.鼓励学生自己设计练习,自己解决问题

同学们思维活跃,积极思考,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现整理如下:

精品

.

(1)为什么有些人并非大鱼大肉,只吃馒头也会长的很胖?

(2)人体是否只要获得足够的能量,就是健康的?(有助于学生辩正看待营养与能量的关系)

(3)从营养与能量的关系来分析说明该如河健康减肥?

(4)据统计,体重65千克的成年男子每天所需能量约为10900千焦。如果一成年男子每天从食物中摄取200克蛋白质、300克糖和100克脂肪,这为成年男子的体重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由此你能解释目前社会上“胖子”增多的现象吗?

(5)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体质相同情况下,胖人和瘦人谁更耐饿?(加深对能量的储存认识)

教学设计说明

1.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上课伊始,玩具车在不同电池的驱动下动与不动,让学生猜想原因,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课题引入新颖自然。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情景,让学生联系旧知,大胆推测:我们体内有机物是如何释放出能量的?使学生置于问题之中,诱导并鼓励学生进行积极思考。

2.教学过程的设计注重学生参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设计共安排了五个探究活动,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操作;在学生获取大量感性知识和分组讨论基础上,归纳出人体能量的摄取、释放过程及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使学生参与了知识的形成和加工过程。

3.指导学生课下继续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完善,突出学生创造力和严谨科学态度的培养,极大的解放了学生的头脑,锻炼了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灵敏性。同时使课堂学习得到了延伸。

4.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学会运用新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学会学习。例如,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相互提问,相互答疑,“为什么有些人并非大鱼大肉,只吃馒头也会长的很胖?”“从营养与能量的关系来分析说明该如河健康减肥?”“人体是否只要获得足够的能量,就是健康的?(有助于学生辩正看待营养与能量的关系)”等,从而把设计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使学生思维的多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

5.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拓展。课前,师生收集有关能量的各种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在学习能量的摄取和能量的释放时,再次感受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伟大意义。(由此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题目“人体是否只要获得足够的能量,就是健康的?” 初步树立学生辩正看待营养与能量的关系。

教学反思

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课程实施的核心。通过学生的动手参与、自我表述、合作以及自主探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及表达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珍爱生命的教育(只有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人们才会健康的生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能及时捕捉学习生物科学的“刺激点”(能量的获取的动手操作和释放的大胆猜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意识。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学生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并鼓励在课下继续探索(如

精品

.

测热价的实验装置的改进)。而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有利于全体学生都能得到锻炼,都有收获,都有所发展。

精品

.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岳庆玲 王海涛 (东营市实验中学 257091)

教材分析

人生活在生物圈中,每时每刻都要与周围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因此,空气质量的状况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不良的生活习惯对健康也有害,所以必须保证呼吸卫生。

本节设计在“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人体怎样获得能量”两节之后,有利于学生结合生活经验,通过已有的感性认识理解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本节包括三部分内容,分别是“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吸烟对健康的危害”。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 2.举例说明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3.认同吸烟对健康的危害。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的生活态度和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并明确“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及防治。

2.通过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理解空气质量与不良生活习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学准备

1.课前教师将全班分成四个探究小组,以便开展课外活动和课上小组竞赛(以红苹果积分,评选本节课的优胜小组)。

2.教师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号召同学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通过调查、访问、查阅书籍、收听(视)广播电视、上网等手段,搜集有关资料分析哪些因素可以影响空气的质量,并将搜集到的资料分类整理。

3.以探究小组为单位,完成“采集和计算空气中的埃尘粒子”和社会调查“居民吸烟情况调查”。分组情况如下:

一组:采集和计算空气中的埃尘粒子:高楼层、低楼层 二组:采集和计算空气中的埃尘粒子:教室内、外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