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采设备(液压支架)技术协议(签字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综采设备(液压支架)技术协议(签字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b3a14b8e2bd960591c6776e

陕西华电榆横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小纪汗煤矿

第三套综采设备(液压支架)

技术协议

需方:陕西华电榆横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供方: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二零一五年六月

0

第一节 工作环境

1.基本情况

陕西华电榆横煤电公司小纪汗煤矿主要开采2号、4-2号两层煤层,拟采用的主要设备有电牵引采煤机、电液控制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顺槽胶带机等综采设备,连采机掘进配套设备及综采工作面安装回撤设备。 2、使用条件

2.1井田地形、气象

小纪汗井田地处陕西省榆林市境内,行政区划分属于榆林市榆阳区小纪汗乡、芹河乡和岔河乡管辖。井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之次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中部,地质构造简单,区内无较大断裂和褶皱发育,无岩浆活动痕迹局部发育宽缓的波状起伏。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向北西西缓倾的单斜层,倾向约2950,平均倾角小于10。海拔约1108.9m~1257.4m,高差148.5m。

本井田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冬季长而严寒,秋季多雨、夏季酷热而短暂,春季风沙频繁。年平均气温±8℃,最高气温36.7℃,最低气温-29.7℃,日温差达到15~20℃。一般结冰期为每年11月至翌年3月,最大冻土深度1.45 m。四季多风,风向多为东南,最大风速18.7m/s,最大风力达8级以上。降雨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年平均降水量279~541mm。年总蒸发量为1720mm~2085mm。本地区无霜期约150~180天。

2.2开采技术条件 2.2.1岩石工程地质特征

井田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简单,地层岩性较单一,岩体结构多为厚层状,岩体各向异性,饱水抗压强度一般为20~40MPa,属于中硬为主的层状矿床。可采煤层顶板多属中等冒落到难冒落顶板,稳定性较好;底板多以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强度较低,局部易产生底鼓现象。井田工程地质勘探类型可划分为三类一型,即层状岩类简单型矿床。

2.2.2瓦斯

井田内各煤层瓦斯大多处于二氧化碳—氮气带内,仅西部局部地段由于埋深

1

较大而处于氮气—沼气带,总体上地层产状近水平,无贮气构造,煤的变质程度低,虽有少量瓦斯溢出,但大多沿岩石裂隙逸散于大气中,测试结果气体总量很小。

2.2.3煤尘、自燃与地温

煤尘:井田内各煤层经测定煤尘爆炸时,火焰长度≥300mm,抑制性煤尘爆炸岩粉用量均≥65%,均有爆炸性危险。

自燃:2号煤层着火点温度341~382℃,平均为358℃,ΔT1-3℃为8~35℃,平均为20℃。其煤的自燃倾向性以不易自燃煤为主,易自燃、不自燃煤次之。4-2号煤层着火点温度326~368℃,平均为353℃,ΔT1-3℃为3~26℃,平均为14℃。其煤的自燃倾向性以不自燃、不易自燃煤为主,易自燃煤少量。

地温:勘探报告对井田内的6个钻孔进行的简易测温,结果地温梯度变化平均2.2℃/100m,故井田内无高温区,无地热危害存在。

3、水文地质

井田内第四系松散层潜水以大气降水补z给为主,部分为沙漠凝结水补给及灌溉回归水、渠水渗漏补给。径流主要受地形控制; 基岩风化带裂隙潜水,在裸露区直接由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其余地区靠上覆松散层潜水的下渗补给,承压水除基岩裸露区通过风化裂缝带间接得到大气降水补给外,还接受上游地段潜水渗入补给,径流方向基本沿岩层倾向由东向西或西南方向运移。由于受向西微倾的单斜构造的影响,基本形成了较为封闭的储水空间,故水量较小,水质差。本井田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应划为二类一型,即以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床。井田勘探报告利用“大井法”和“廊道法”两种方法分别对2号、4-2号煤层进行了先期开采地段涌水量预算,矿井正常涌水量为571.3m3/h,最大涌水量为858.9m3/h。

2号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岩组裂隙承压水:含水层以2号煤层顶板的砂岩含水层为主,局部地段还包括直罗组底砂岩。岩性为中、粗粒长石砂岩,厚21.20~60.45m。据钻孔抽水试验,水位埋深6.25~25.83m,当降深30.23~39.50m,涌水量65~83 m3/d,单位涌水量0.0214~0.0267L/s?m,渗透系数0.0436~0.1219 m/d,富水性弱。水化学类型为SO4-Na?Ca型水,矿化度1615.28~3465.77mg/L。

小纪汗井田2煤含水层及顶板砂岩裂隙含水层补给微弱(简单)、含水层的平均单位

2

涌水量小于0.1 L?m-1?s-1(简单)、目前井田内及周边无老空积水 (简单,未来3年规划开采期应注意提前疏放相邻工作面老空积水)、建井及试生产阶段矿井(西北地区) 正常涌水量180

4、煤岩层特征

1、2号煤层厚度0.68~8.64m,平均3.41m,煤层强度较低(R≦20MPa)。由南东向北西变厚,变化规律明显。可采区主要分布于井田西北部,面积179.27km2,约占全井田面积的71.2%。煤层可采煤厚度0.80~8.64m,平均3.43m。煤层埋深173.98~460.36m,底板标高变化在+768.14~+1010m之间,向北西西缓倾,平均降深幅度12m/km,倾向300°左右,平均倾角0.7°,井田东部比西部略平缓,中部有一宽缓的波状起伏。煤层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矸,局部含1~3层0.04~0.75m的炭质泥岩、泥岩夹矸。煤层直接顶板以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次为中-细粒长石砂岩,少量炭质泥岩,抗压强度15.7-26.9Mpa,平均抗压强度19.9Mpa。直接底板为泥岩、粉砂质泥岩,次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细粒长石砂岩。煤层与其顶底板均为明显接触。

2、4-2号煤层厚度0.80~2.72m,平均2.02m。煤层埋深265.00-530.97m,煤层强度较低(R≦20MPa)底板标高+709.41~+876.21m,向北西西缓倾,平均降幅深度11.0m/km,倾向290°左右,平均倾角0.7°,井田中部显示为宽缓的波状起伏。该煤层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矸,局部含1~4层0.03~0.75m厚的夹矸,夹矸岩性以泥岩、炭质泥岩为主,个别为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直接顶板以泥岩、粉砂质泥岩类为主,次为粉砂岩、细、中粒长石砂岩,个别为炭质泥岩、粗粒长石砂岩,抗压强度28.2-34.4Mpa,平均抗压强度31.3Mpa。直接底板为以泥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其次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少量为炭质泥岩。煤层与其顶底板均为明显接触。

5、工作面回采巷道规格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