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自动换刀装置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机床自动换刀装置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b3a6a445f0e7cd18425367b

和齿数z与齿顶半角?的关系

一般齿盘外径均在100~800mm之间。且参数z、齿形角? ,外径D,定位基准孔径d,重合厚度均已标准化。 2.端齿盘定位的特点

(1) 定位精度高 由于端齿盘定位齿数多,且沿圆周均布,向心多齿结构,经过研齿的齿盘其分度精度一般可达士3”左右,最高可达0.4”以上,一对齿盘啮合时具有自动定心作用。所以中心轴的回转精度、间隙及磨损对定心精度几乎没有影响,对中心轴的精度要求低,装置容易。 (2) 重复定位精度好 由于多齿啮合相当于上下齿盘齿的反复磨合对研,越磨合精度越高,重复定位精度也越好。

(3) 定位刚性好,承载能力大两齿盘多齿啮合。由于齿盘齿部强度高,并且一般齿数啮合率不少于90%,齿面啮合长度不少于60%,故定位刚性好,承载能力大。

三、自动换刀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构成 (一) 自动换刀装置的工作原理

具有钻、镗、铣功能的数控镗铣床,为了使工件能在一次安装中实现工序高度集中、加工完最多的工件表面,且尽量节省辅助时间,一般在其上配置刀库,并由机械手进行自动换刀,形成带自动交换刀具装置的数控镗铣床,通称加工中心。

初期曾采用转塔头式的换刀方式,如图3-135,它的电动机、变速箱、转塔头做成一体,结构紧凑:变速箱工作时的振动和热量都直接传到转塔上来,而

且每把刀都需要一个主轴,所以它的刀具数量、尺寸、结构都受到很多限制。

采用单独存储刀具的刀库,刀具数量可以增多,以满足加工复杂零件的需要,这时的加工中心只需一个夹持刀具进行切削的主轴,所以制造难度也比转塔刀架低。小型加工中心有采用无机械手换刀的方式,如XH754(图3-136)。它的刀库在立柱的正前方上部,刀库中刀具的存放方向与主轴方向一致。换刀时主轴箱带着主轴沿立柱导轨上升至换刀位置,主轴上的刀具正好进入刀库的某一个刀具存放位置(刀具被夹持住)。随后主轴内夹刀机构松开,刀库顺着主轴方向向前移动,从主轴中拔出刀具,然后刀库回转,将下一步所需的刀具,转到与主轴对齐的位置;刀库退回,将新刀具插人主轴中.刀具随即被夹紧,主轴箱下移,开始新的加工。这种自动换刀系统,刀库整体前后移动不仅刀具数量少(30把),而且刀具尺寸也较小,这种刀

库旋转是在工步与工步之间进行的,即旋转所需的辅助时间与加工时间不重合。

这种刀库的驱动是由伺服电动机经齿轮、蜗杆、蜗轮转动刀库(图3—137)。为了消除齿侧间隙而采用双片齿轮。蜗杆、蜗轮采用单头双导程蜗杆(左齿面导程9.6133mm,右齿面导程为9.2363mm)消除蜗杆蜗轮啮合间隙,压盖5和轴承套6之问用螺纹联接。转动套6就可使蜗杆轴向移动以调整间瞎,螺母7用于在调整后锁紧,刀库的最大转角180。在控制系统

中有一个自动判别机能,决定刀库正反转,以使转角最小。刀库及转位机构装在一个箱体内,用滚动导轨支承在立柱顶部,用油缸驱动箱体的前移和后退。

图3—138为刀库中刀具存储方向与主轴方向在空间相差90°的自

动换刀系统。20把刀的圆盘刀库的伺服电动机经十字滑块联轴节、蜗杆、蝠轮带动旋转。机床加工时,刀库子先按程序中的“T”指令将准备换的刀具转到刀库最下端的位置;加工完毕,气缸4的话塞杆带动拨叉5上升,拨动刀套6的右部滚子,使刀套、刀具旋转90°、刀头向下。图3-139为换刀机械手的驱动机构。换刀时主轴箱上升至换刀位置,机械手由油

缸活塞齿条2、齿轮3、传动盘4、杆5带动回转75。。两手分别抓住主轴和刀套中的刀具拨出。在气缸活塞齿条7、齿轮6,传动盘4、杆5带动手臂回转180°。气缸1使刀臂上升,将新刀具插人主轴,旧刀具插入刀套中。主轴内的央紧机构自动夹紧刀具,在油缸活塞齿条2的作用下,手臂反方向回转75。回原位。在图3—138中气缸4的作用下,刀套向上转90°,与刀库同向。整个换刀过程约为6~10s。

图3-140中机械手手臂的两端各有一个手爪。刀具被弹簧的活动销4

顶靠在固定爪5中。锁紧销2被弹簧3弹起,使活动销4被锁住,不能后退,这就保证了在机械手运动过程中,手爪中的刀具不会被甩出。当手臂处于上换刀位置的75°时,锁紧销2被档块压下,活动销4就可以活动,使得机械手可以抓住(或放开)主轴或刀套中的刀具。

图3-141所示为卧式加工中心的自动换刀装置,它的刀库中的刀具与主轴同方向,刀库有60把刀,其自动换刀过程如图所示。

从以上几种自动换刀装置可以看出,刀库的驱动方式一般采用液压和电气两种方式。小型刀库可直接由蜗杆蜗轮传动,大型刀库还需采用链条传动。

采用蜗杆蜗轮传动时,可以使伺服电动机工作在最佳状态下(不采用伺服电动机的低速段工作)。有时为了结构上的原因,还在蜗杆蜗轮后再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