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8课 观潮达标训练检测 新人教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3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8课 观潮达标训练检测 新人教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b3b3cc8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d5

训练·达标检测 第六单元 第28课 观潮

一、双基积累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

(1)海涌银为郭 ( ) .(2)人物略不相睹 ( ) .(3)吴儿善泅者 ( ) .(4)珠翠罗绮溢目 ( ) ..(5)方其远出海门 ( ) .(6)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 ( ) .(7)随波而逝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译文: (2)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译文: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B.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C.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D.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4.填空。

本文作者以精练、简洁的语言,分别从 、水战之威、 、观潮之盛四个方面描写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采用了 描写与 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很好地将自然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

5.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二、课内阅读

(2012·孝感中考)阅读《观潮》,完成6~9题。 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A.?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吴儿善泅者数百 ??C.?

善哉。吾请无攻宋矣????皆披发文身 ??D.?

与儿女讲论文义???7.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 ( )

A.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钱塘江的潮水,是天下雄伟的景观啊。

B.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同时,还有骑在马上在水面舞旗、举枪、挥刀的,就像在平地上行走一样。

C.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波飘去。 D.虽席地不容间也——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 8.对本文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全文分别从涨潮之状、水战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等方面再现了钱塘江潮的景观和观潮的盛况。 B.作者在描写潮来时,倾狂澜于文面,以“仅如银线”摹其形,以“玉城雪岭”绘其色,以“声如雷霆”言其声,以“吞天沃日”状其势,笔力飞旋挥洒,令人豪兴倍增。

C.文章结尾以场面之大、物品之繁、车马之多、空地之少,正面描写观潮者众多和钱塘江潮盛况。 D.写景和叙事相映,深细和繁简相依,风景和风俗相融,对比与映衬相间,是本文最突出的特点。

9.有人认为文中所写的“京尹教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两部分内容似乎偏离了文题“观潮”,针对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见解。

答:

- 2 -

三、美文品析

(2012·湖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龙井题名记 秦 观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

,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

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注】①秦观:宋代著名词人。文中“辨才”“参寥”两位僧人都是他的朋友。②会稽:今浙江绍兴。③龙井:地名。在今杭州市西风篁岭上,附近产茶。④普宁:与下文“寿圣院”都是寺名。⑤篮舆:竹轿。⑥霁:雨后放晴。⑦雷峰:与下文“南屏”“灵石坞”都是山名。⑧惠因涧:山涧名。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以书邀余入山 ( ) .(2)比出郭,日已夕 ( ) .(3)濯足于惠因涧 ( ) .(4)谒辨才于朝音堂 ( )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译文: 12.作者为什么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请结合第2段画线句子内容简要分析。 答:

答案解析

1.答案:(1)城郭 (2)一点儿 (3)游泳 (4)满眼 (5)当……时 (6)树立、举 (7)去,往 2.答案:(1)不久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 3 -

(2)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都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花纹。 3.【解析】选A。正确的划分应为“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4.答案:涨潮之状 弄潮之技 正面 侧面 5.答案:侧面描写。烘托观潮人极多和观潮盛况。

6.【解析】选A。加点词的意思均为结构助词,的。B项加点词的意思分别是振奋/击鼓;C项加点词的意思分别是擅长/好;D项加点词的意思分别是画花纹/诗文。

7.【解析】选B。这句话的意思应为:同时水面上还有乘马、挥旗、举枪、挥刀的人,就像踩着平地一样。 8.【解析】选C。结尾是侧面描写钱塘江潮盛况。

9.【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根据作者被贬后仍然保持乐观旷达的心境体会其情感。 答案(示例):反对的观点:衬托“潮”的壮观,丰富“观”的内容。(扣住“衬托”来解说即可) 赞成的观点:偏离描写重点“潮”,有离题之嫌。(扣住“离题”来解说即可)

10.【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解释。在理解文言语句的基础上分析,特别注意“书”和“比”这两个古今异义词。

答案:(1)信 (2)等到 (3)洗、洗涤 (4)拜访

11.【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词语“是夕”“开霁”两个词的意思。 答案: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连)头发都能数清。(意思对即可)

12.【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殆非人间之境”是对龙井山的赞美,画线句子正好描写了这里所特有的优美景色,结合画线句子和本文内容回答。

答案:若隐若现的灯火、蓊郁的草木和悲鸣的急流所组成的夜景出奇优美、幽寂,让作者悦耳怡情,内心沉静、澄明,故而情不自禁地发出“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 附【译文】

元丰二年,中秋节第二天,我从吴兴去杭州,(然后)再向东赶回会稽。龙井(这个地方)有位辨才(注:法号或人名)大师,通过书信邀请我到(龙井)山中去。等到出了城,太阳已经西沉,(我)取水道航行到普宁,碰到道人参寥,问(参寥)龙井是否有可供遣使(雇佣)的轿子,(参寥)说:“(你)来的不是时候,(轿子)已经离开了。”

这天晚上,天空晴朗,树林间月光很明亮,(连)头发都能数清。于是便放弃坐船,跟着参寥拄着拐杖沿着湖边慢走。过了雷峰山,渡过南屏一带,在惠因涧(注:山沟)洗脚(注:意为赤脚涉过惠因涧),进入灵石坞,意外发现一条小路(沿着它)上了风篁岭,在龙井亭休息,斟起泉水,(背)靠着山石便喝了起来。从普宁到龙井亭总共经过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静,听不到人的声音。路边的灯火若隐若现,草木长得蓊蓊郁郁,水流得很急,发出悲怆的声响,这大概不是人间有的地方。(继续)前行(到了)二更天,才到寿圣院,在朝音堂拜谒辨

- 4 -

才大师,第二天便回去了。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