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词语和句式含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文言词语和句式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b4dc432cc7931b765ce1552

(三)文言句式练习

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刘备天下枭雄

C.《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妪,先大母婢也 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句是( ) A.予本非文人画士 B.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D.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3.下列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句是( )

A.甚矣,汝之不惠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D.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B.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也 C.沛公安在 大王来何操 D.微斯人,吾谁与归

5.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B.夫晋,何厌之有 子何恃而往

C.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D.子非鱼,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其印为予从辈所得报充里正役 C.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D.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7.下列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是( )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毋宁毙于虞人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8.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

A.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9.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卿欲何言 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③吾属今为之虏矣

④不然,籍何以至此 ⑤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⑦子何恃而往 ⑧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A.①④/②③⑥/⑤⑦⑧ B.①④⑦/②③/⑤⑥⑧ C.①④②③⑥/⑤⑦⑧ D.①④⑦/②⑥/③⑤⑧ 10.下列句子中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 A.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B.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C.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D.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11.下列句子补充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今予家(居)是溪,而名莫能定 B.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

C.激昂(于)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D.戊申晦,五鼓,(余)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12.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人。” B.(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C.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 13.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不表判断的一项是( ) A.是为何谷 B.何为以公名

C.以臣为愚 D.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14.下列句中省略宾语的一句是( )

A.见一老公而问之曰 B.遂持驹去 C.齐桓公出猎 D.明日朝,以告管仲15.下列各组句子全是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一组是( ) A.乃人见,曰:“何以战?”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B.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C.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 D.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唯鱼之念 16.下列句子中“见”不表被动的一句是( )

A.欲与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C.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D.人皆以见侮为辱,故斗也 17.下列省略句补充的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良曰:“(我)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B.今少卿乃教(我)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 C.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之)

D.死马且买之(于)五百金,况生马乎

18.下面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

A.人为临淄市掾,不见知 B.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C.乐毅畏诛而不敢归 D.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19.下面句子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句是( )

A.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 B.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 20.下列句子中都省略了介词“于”的一组是( )

A.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B.沛公欲王关中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C.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 D.遂与秦王会渑池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5

6

(一)文言实词练习答案

1. 答案:B,爱惜,吝惜。A喜欢,爱好。C爱慕,欣赏。D,隐蔽,躲藏 2. 答案:D哪里。A安稳;安全。B安逸;安抚,抚慰。C养生;使……安。 3.答案:C,通“披”。A蒙受,遭受。B表被动。D覆盖 4. 答案:A,“倍”通“背”,违背。

5. 答案:A,根本,基础。B版本,文本;奏章。C本来,原来;根本,主要。D推究,考查;课本,教材。 6. 答案:B,见识短浅。A边界。C轻视。D自谦之词 7.答案:C,兵器。A军队。B名作动,杀。D用兵策略

8. 答案:D,担心,忧虑。A毛病,缺点。B困窘。C责备,羞辱 9. 答案:B。①朝见,朝拜;②朝廷;③竟然;④竟然 10. 答案:B。①考虑;②精明;③趁着;④趁着

11. 答案:A。①确实;②确实;③如果,果真;④如果,果真 12. 答案:D。①台阶;②拜官,授职;③几乎;④大概

13. 答案:B,向……学习。A跟随;听从,采纳。C依傍;参与。D官名;办事 14. 答案:D应当;应当。A对着;阻挡。B适合;必定。C应当;判罪

15. 答案:C,均为“道理,规律”。A义“主张”,B义“道义”,D义“意向,主张” 16. 答案:A,“得”通“德”,感激。B“得无”,文言固定结构,译为“莫非”“岂不是”“恐怕是”。C“得”,融洽。D“得”,应该。

17. 答案:C,前“度”考虑,后“度”估计。A“度”均为度量,计算;B“度”均为估计;D“度”均为限度 18. 答案:C,责怪。A不是。B除了。D不对,错误

19. 答案:D,通“覆”,覆盖。A再,又。B重复。C回答。

20. 答案:C,辜负,对不起。A使担负,使承受。B依仗,凭借。D违背

21. 答案:D,副词,大概。A连词,表原因。B发语词,不译。C表判断,原来是 22. 答案:A,均为“旧”。B,事故;缘故。C,故意,特意;所以。D,衰老;旧交。 23. 答案:B,本来。A坚持,坚决。C,固然,诚然。D,坚守 24. 答案:B,看。A拜访。C顾惜,顾念。D副词,反而,却。 25. 答案:B,国都,京城。A国家。C国事。D国家 26. 答案:D,超过。A过错。B责备。C拜访

27. 答案:B,担心,忧虑。A祸患。C忌讳。D危害 28. 答案:D有的人。A有时。B或许。C如果。 29. 答案:C,快,急速。A嫉妒。B锐利。D憎恨。

30. 答案:C,比得上,赶得上。A追上,赶上。B遭受。D涉及,牵连 31. 答案:B,接近,靠近。A如果。C当时。D立即,马上

32. 答案:B,已经,……之后。A既而:不久。C全,都。D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33. 答案:D,宽容。ABC均为“借助”

34. 答案:C,间或。A悄悄。B从小路。D参与

35. 答案:B,被。A拜见;召见,接见。C看见;通“现”。D被;我

36. 答案:A,解开,解除。B解释,解答。C理解,懂得。D解释,解答 37. 答案:D,完成,达到目的。A赴任,就职。B成就。C接近 38. 答案:A,举荐。B发动;全。C尽;动问。D攻占;飞 39. 答案:C,绝命,绝断。A横渡。B隔绝,阻绝。D一定 40. 答案:B,能够,可以。A承受,经受。C胜任。D承受 41. 答案:A,能够。B战胜,攻破。C克制。D限定,约定 42. 答案:B,种类。A像。C条例。D事例

43. 答案:A,怜悯,同情。B可爱。C可惜。D可爱 44. 答案:C,满。A更。B病危将死。D更

7

45. 答案:D,没有什么,没有谁。A通“暮”。B或许。C没有,无 46. 答案:C,竟然。A你。B才。D是

47. 答案:C,通“纳”,接纳,交纳。A朝廷内部。B内心。D放进 48. 答案:D,约定。A期限。B希望。C周年

49. 答案:C,意动用法,以……为奇。A零头。B适宜,适合。D珍贵 50. 答案:D,放逐。A迁移。B改变。C升官

文言虚词练习(一)答案

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5连词,表承接“来”“就”;6—9连词,表并列“和”“并且”;10—12连词,表转折“却”;13—15连词,表递进“而且”;16—18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19—20连词,表假设“如果”;21—22连词,表因果“因而”;23代词,通“尔”,“你”“你的”;24时间副词词尾,助词。

二、1.C(①⑥转折连词 ②④修饰连词 ③⑦顺承连词 ⑤⑧递进连词) 三、

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

答案:

1、 连词,并列关系

2、 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3、 连词,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 4、 连词,递进关系 5、 连词,修饰关系 6、 连词,承接关系

7、 代词,同“尔”,可译为你

8、 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示劝告或感叹语气,可译为“吧”“啊”

文言虚词练习(二)答案

1、疑问代词

(1)单独用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带有语气助词 “哉”“也”。译作“为什么” “什么原因”。如: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2)用作前置的宾语,问处所或事物,译作“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如: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3)用作定语。译作“什么”“哪”。如:

然则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 (4)用作状语,常表示反问。译作“为什么”“怎么”。如: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副词:表程度,常用在形容词前。译作“怎么”“多么”“怎么这样”。如: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十九首?其三》)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3、构成复音虚词“何如”“何以”。

(1)“何如”即“如何”,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译作“怎么样”“什么样”。如:

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 (2)“何以”即“以何”,常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译作“拿什么”“凭什么”。如:

何以哉?(《曹刿论战》)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