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杆机械加工工艺及大小头孔珩磨夹具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连杆机械加工工艺及大小头孔珩磨夹具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b50430c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22

南昌理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夹具体为焊接件,安装稳定,刚度好,但制造周期较长。 4) 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

切削力的计算:,由《组合机床》(表7-24)得:

225022500.2420.242P=a=2=1902.538N

夹紧力的计算:由《机床夹具设计手册》(表1-2-25)得:

用扳手的六角螺母的夹紧力:M=12mm, P=1.75mm,L=140mm,作用力:F=70N,夹紧力:W0=5380N

由于夹紧力大于切削力,即本夹具可安全使用。

定位误差的计算: 由加工工序知,加工面为连杆的剖分面。剖分面对连接螺栓孔中心线有垂直度要求(垂直度允差0.08);对连杆体小头孔有中心距210?0.1要求;对剖分面有0.025的平面度要求。所以本工序的工序基准:连杆上盖为螺母座面,连杆体为小头孔中心线,其设计计算如下:

1)确定定位销中心与大头孔中心的距离及其公差。此公差取工件相应尺寸的平均值,公差取相应公差的三分之一(通常取1/5~1/3)。故此尺寸为210.3?0.010。

2)确定定位销尺寸及公差

本夹具的主要定位元件为一固定销,结构简单,但不便于更换。该定位销的基本尺寸取工件孔下限尺寸Φ42.49。公差与本零件在工作时与其相配孔的尺寸与公差相同,即为Φ42.49

3)小头孔的确定

考虑到配合间隙对加工要求中心距210?0.1影响很大,应选较紧的配合。另外小头孔的定位面较短,定位销有锥度导向,不致造成装工件困难。故确定小头定位孔的孔径为Φ42.495) 定位误差分析

① 对于连杆体剖分面中心距210?0.1的要求,以Φ42.49在间隙,造成的基准位置误差即为定位误差,其值为:

ΔDw=δD+δd+Δmin =0.033+0.012+0 =0.045 mm

ΔDw--剖分面的定位误差 δD――工件孔的直径公差

33

?0.03300?0.012。

?0.0330。

的中心线为

定位基准,虽属“基准重合”,无基准不重合误差,但由于定位面与定位间存

南昌理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δd――定位销的直径公差 Δmin――孔和销的最小保证间隙

此项中心距加工允差为0.2mm,因此工件在加工过程中能够保证加工精度要求。

② 连杆上盖剖分面的尺寸要求,螺母座面(工艺基准)为加工面的工序

027基准,同时亦为第一定位基准,对加工剖分面来说,它与工序基准的距离?0.52及相应的平行度误差只取决于基准在夹具中位置。因为工序基准同时为定位基准,即基准重合,没有基准不重合误差。基准位置误差为零。所以对加工剖分面来说,定位误差为零。即当基准重合时,造成加工表面定位误差的原因是定位基准的基准位置误差。 4) 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

由于本工序主要是粗加工螺孔,所以只对夹具的定位稳定性进行计算,及夹紧力和钻削力的计算。

扩孔时的切削力计算:

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 李洪 主编 )表2.4-69

0.7F?9.81?61.2dfkF 0 绞孔时的切削力为:

0.7 ?9.81?61.2?6?1.3?1.2

?5194.136 N.m 夹紧力的计算:

根据(《机床夹具设计手册》 第三版 王光斗 王春福 主编)表1-3-11

2Q0??d0p/4

?3.14?622?30/4 =90526 N

在计算切削力时,必须考虑安全系数。 安全系数 K?K1K2K3K4 式中:K1—基本安全系数;取1.5 K2—加工性质系数;取1.1 K3—刀具钝化系数;取1.1 K4—断续切削系数;取1.1

34

南昌理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则F'?KF

?1.5?1.1?1.1?1.1?5194.136 ?10370.093 N

钻削力F'小于夹紧力Q0 ,所以该夹紧装置可靠。 5) 定位误差分析

① 定位元件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本夹具的主要定位元件为一固定定位销,结构简单,但不便于更换。该定位销尺寸与公差规定为与本零件在工作时与其相配孔的尺寸公差相同,即为 Φ29.49h7.

② 对于连杆体剖分面中心距190?0.1的要求,以Φ29.49存在间隙,造成的基准位置误差即为定位误差,其值为:

ΔDw=δD+δd+Δmin =0.033+0.012+0 =0.045 mm

ΔDw--剖分面的定位误差 δD――工件孔的直径公差 δd――定位销的直径公差 Δmin――孔和销的最小保证间隙

此项中心距加工允差为0.2mm,因此工件在加工过程中能够保证加工精度要求。

③ 大头孔两侧面对中心距的要求:扩大头孔时,限制Z轴的转动是一挡板(工序基准),同时亦为第一定位基准,对加工大头孔来说,它与工序基准的距离49及相应的平行度误差只取决于工序基准在夹具中的位置。因为工序基准同时为定位基准,即基准重合,没有基准不重合误差。即基准位置误差为零,定位误差为零。

?0.0330的中心线

为定位基准,虽属“基准重合”,无基准不重合误差,但由于定位面与定位间

参考文献

[1] 许晓旸, 专用机床设备设计[M].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3. [2] 孙已德, 机床夹具图册[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4: 20-23.

[3] 贵州工学院机械制造工艺教研室, 机床夹具结构图册[M]. 贵阳: 贵州任命出版社, 1983: 42-50.

[4] 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等, 机床夹具设计手册[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35

南昌理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社, 1979.

[5] 孟少龙, 机械加工工艺手册第1卷[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1. [6] 《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修订组, 金属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9.

[7] 李洪, 机械加工工艺手册[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0.

[8] 马贤智, 机械加工余量与公差手册[M].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4. [9] 上海金属切削技术协会, 金属切削手册[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

[10] 周永强, 高等学校毕业设计指导[M]. 北京: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2. [11] 刘文剑, 曹天河, 赵维, 夹具工程师手册[M]. 哈尔滨: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

[12] 余光国, 马俊, 张兴发, 机床夹具设计[M].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5. [13] 东北重型机械学院, 洛阳农业机械学院, 长春连杆盖厂工人大学, 机床夹具设计手册[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

[14] 李庆寿, 机械制造工艺装备设计适用手册[M]. 银州: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1.

[15] 廖念钊, 莫雨松, 李硕根,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M]. 中国计量出版社, 2000: 9-19.

[16] 王光斗, 王春福, 机床夹具设计手册[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17] 乐兑谦, 金属切削刀具.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4-17. [18]吴拓, 简明机床夹具设计手册.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

[19] 孙丽媛, 机械制造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指导[M].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10. [20] 李益民, 机械制造工艺设计简明手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4. [21] 李名望, 机床夹具设计实例教程[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22] 李旦, 邵东向, 机床专用夹具图册[M].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

[23]武文革, 辛志杰, 金属切削原理及道具[M].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9. [24]陈宏军, 实用机械加工工艺手册[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5]李昌年, 机床夹具设计与制造[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6] Yon-chun Chou, R. A. Srinivas. Automatic design of machining fixture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