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考研笔记中国通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历史考研笔记中国通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b75038184254b35eefd34ce

回纥:今维吾尔族祖先,玄宗封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吐蕃:太宗文,中宗金。

南诏:乌征白,起六诏;皮逻些,大一统;玄宗册,云南王

渤海:靺鞨建,满族先;大祚荣,立政权;玄宗册,渤海王(郡王)。 注:太安西,治龟兹,辖四镇;武北庭,天山北,治庭州。

都护府:边疆地,特别政;抚诸藩,宁外寇。

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勒和碎叶:龟疏于碎,乌龟输了是因为小碎步)

附加:1隋唐民族关系得以发展的原因?

答:统一安定是条件,国力强盛是物基,开明政策是促进。

2唐朝和西汉处理少数民族的相似措施?唐朝的新措施?综上述,谈认识 答:设机构,讨侵扰;用和亲,加交流。 疆封王

汉主少合成大国,和睦友好是主流。 隋唐时期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朝鲜半岛:隋三立(高丽,百济和新罗),高灭高;苏灭百,新罗一 隋唐时期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佛教:北魏末,达摩禅;则天时,分南北;神渐悟,慧顿悟(北神秀,渐悟说;南慧能,顿悟说)。 道教:道土长,成东汉;老为族,唐认先。

韩愈:韩愈儒,反佛道;主天命,提道统;承仲舒,性三品 李翱:儒柔佛,复性说

柳宗元:元气说,反君权; 刘禹锡:交相胜,还相用;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骆杨王卢:洛阳王卢,一个姓卢的洛阳王);李诗仙,杜诗圣 古文运动:唐中兴,韩柳导;倡古反骈;韩载道,柳明道(文以载道,文以明道) 唐传奇,城荣生:李娃白,莺莺元,小玉蒋,柳毅李(白行简《李娃传》,元稹《莺莺传》,蒋防《霍小玉传》和李朝威《柳毅传》)

隋展游,唐阎历;画圣吴,塑圣杨 刘知几,《史通》,第一部系统史学理论著作; 史通刘,通典杜,图志李 杜佑,《通典》,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专史;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中国古代第一部历史地理专著; 唐一行,恒星移,测子午,天文钟,大衍历 隋巢诸,唐孙千,苏本草(巢元方,《诸病原候论》;孙思邈,《千金方》;苏敬,《唐新本草》,第一部国家编定的药典。

隋李春,赵州桥;唐玄奘,大雁塔 《金刚经》:现存最早的有明确记载的印刷品 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唐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时封建军阀称王称帝的时代。(907-960) 梁唐晋汉周(量糖进汉州,量些糖进汉州探亲) 后梁,朱温,都开封 后唐,李存勖(沙陀人),都洛阳

后晋,石敬唐,都开封,割辽燕云十六州 后汉,刘知远(沙陀人),都开封

后周,郭威,都开封,死后养子柴荣即位,为周世宗,进行了改革,奠定了北宋统一的基础。 十国中北汉为刘知远弟刘崇建,都太原。 7、宋(辽-西夏、金)元

17

916―――――辽―――――1125

960―――-北宋――――1127――――南宋――――1276――――元――――1368 1115――――金――――1234

1206―――蒙古――-1276 1308-西夏-1227 注:916,就要留(名号),宋夏争名号

960,酒留兵(杯酒释兵权) 1125,一一而无,辽亡 1127,一一而弃,北宋亡 1227,一二而弃,西夏亡 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背景:陈桥兵变,先南后北,统一中国(宋朝军变起家,所以防政变会放在首位) 过程:军事权:酒留兵,置三司,行更戍,设虚实,募养兵 行政权:分相权,弱地方,官职差,严科举 财政权:漕财政,仓常平(转运使,提举常平) 司法权:宪司法,帅军事(提点刑狱,安抚使) 评价:除分裂,维统一;促发展,蕴冗积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

背景:土地并:不立田制,不抑兼并

冗积行:三冗两积,冗兵、冗官、冗费和积弱、积贫 赋役重:交税时,有支折(支移,折变);二税外,加丁杂(丁口之赋,杂变之赋);五等籍,分

主客

军失利:宋辽币,宋夏赐 民族矛盾 民起义:川王李(早期王小波和李顺),中王则(中期王则起义) 阶级矛盾 过程:庆历三(1043),范仲淹;为仁宗,来参知;革时弊,遭反对;仅一年,便落败。

神宗即,安石起:富国,市均税,募青水(市易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募役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

强兵,器马保将(军器监法,保马法,保甲法和置将法) 育人,经舍科(精于社会科学)(改科举,分三舍,编三经) 哲宗即,高氏临;光入朝,元佑更(化)。 评价:旧事物――触利益,遭反对 背景 新事物――少数人,不得民(人民群众) 任非人,至分裂(领导组织)

过程 两辞相,有损害(历史人物) 存弊病,未能正(新物不新) 斗争果――上而下,基达标 结果 这类评价其实是对新旧事物相互斗争的经验教训总结。 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和宋金对峙

辽:南面官北面官:蕃汉分,南汉族,北契丹

投下军州:立战功,分人口;私属质,军政一; 四时捺钵:四季游,设行帐

宋辽:宋太宗,灭北汉;伐契丹,收幽云;终不及,带箭归。 辽有隙,宋有机;三路北,二路亡;(太宗雍熙北伐)

1004,契丹南;寇准促,真宗督;澶渊盟,虚外物;白沟界,维旧疆;兄弟国,互不扰;岁绢币,万

18

二一。

金:猛安谋克:部落租,加以展;三百户,一谋克;十谋克,一猛安;金特有,壮皆士;平时产,战时征。

海上之盟,120,长城界,地位平;金中京,宋南京(今北京);燕归宋,币归金。 宋金:125,乘胜下;李纲防,胜无望。 靖康之难(1127):破开封,虏徽钦; 南宋:北民,八河五;南军,黄顺郾。

1141,绍兴议,宋称臣;淮散界,附割地;贡25,复遣使。 1164,孝宗伐,隆兴议;削称臣,为叔侄;岁20,疆界同。

1208,蒙古兴,侘胄伐,嘉定议;世叔侄,岁30;款300,疆界同。 宋代经济的繁荣

背景:土赋籍,适发展;(土促私,剥租佃,客入籍)

总体论,有利境;中集权,南方展;守内策,促稳定。 过程:农业:人地增,具术善,品流广。(秧马,靠田)

手工业:五大名窑:汝禹定龙官(禹州钧窑,汝州汝窑,定州定窑,龙泉哥地窑,开封官窑)(你想平定龙关吗?)

商业:去坊市,结商行;

市舶司,唐仅一(广州),宋加五(密泉明杭秀-州,蜜泉的名气超过杭绣),北为广,南为泉;

政府许,富户印;代铁钱,通四川 元代的统一及其影响

背景:1206,成吉思汗,蒙古汗国。

领户分封制:破氏族,按地编;十百千(万),设长领(千万由成吉思汗分封);平时产,需时战,军政一。

西征:成西一,黑海东;(成吉思汗灭花剌子模) 拔西二,黑海北;(窝阔台命成吉思汉孙拔都西征,灭钦差,占俄罗斯,捷克受阻) 旭西三,西南亚;(蒙哥汉派旭烈兀西征,灭木剌伊,陷巴格达和大马士革) 长子术赤,钦差汗国(金帐汗国),术赤早死,归拔都,据有花剌子模和康居故地 次子察合台,察合台汗国,据有西辽和维吾尔故地

四大汗国

三子窝阔台,察合台汗国,据有乃蛮故地 蒙哥汉弟旭烈兀,伊儿汗国 成吉思汗1227灭西夏,

窝阔台 1234灭金国,

过程: 蒙哥汉 合州之围战死 忽必烈 1276灭南宋

评价:1结束了长期的割据局面,实现了全国的大一统 2发展和巩固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加强了我国境内各民族间的联系,

扩大了中外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客观上打通了中外间的交通(特征) 3奠定了元朝以后历史发展及统一这一主流和今天的版图的基础(西藏成正式,云南置行省,台湾归福建行省) 元代行省制度

背景:少民族,第一个,统一权;忽必烈,固帝国,采汉法,封建化。

19

过程:中行政,枢兵权,御监察,宣宗教,通驿站(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宣政院,通政院) 在地方,仿中央,设行省;行省下,有其它(长官为达鲁花赤);达鲁花,蒙色担。 评价:限蒙贵,控地方;重变革,深影响 元朝的民族政策

四等人制:元朝立,维地位,固特权; 色目人:中亚、西夏、回回等

服先后,分四等,色汉南; 汉人:金朝统治区的汉、契丹、女真 用族矛,造差别,达统目。 南人:南宋统治区汉人和西南各族

注:第一等蒙古人,指蒙古各部落。

回回人赛典赤·赡思丁,第一任云南行省长官。 吐蕃喇嘛教首领八思巴为国师,后又加封为帝师。 元末的农民战争

背景:政治黑,经济残,天灾繁。 过程:韩刘起,徐彭继,方张续

刘福通红巾军北伐失败:流动战(缺乏稳定的人民支持)

内失和(领导组织混乱)

战略误,过早北(能动性有限)

子兴死,元璋起;朱升议,高广缓(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集中的,减压力(蒙古、色目为臣,一视同仁); 评价: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思想文化

北李诫,营造法;王惟一,铸铜人;南宋慈,洗冤录

金元四大家:金代,刘完素,张从正,李杲;元代,朱震亨。刘寒,张攻,李补,朱活。 北宋:苏韩钟,沈梦溪

元:郭授时,王农书;阔阔出,《河源志》

哲学:儒道释,宋成理;阐义理,兼性命;周奠基,二程即;朱熹展。 周无极,程道理;朱天理,

陆本心;

张载气,陈物理(倡功利);叶务实(永嘉事功学派) 元代:赵培养(赵复),邓异端(邓牧,抨击暴君酷吏) 唐宋八大家(散文):曾欧王,宋三苏,唐韩柳(曾经时姓欧的成王,宋为三苏,唐为寒柳) 元曲四大家:郑关白马(郑国关着白马),郑倩女,关窦娥,白梧桐,马汉宫

元代四大传奇:兔狗井拜(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兔子和狗在井边拜兄弟) 司通鉴-袁本末-胡鉴注(司马光,资治通鉴;袁枢,通鉴纪事本末;胡三省,通鉴注) 三通:唐杜典,南郑志,元马文(杜佑,通典;郑志,通志;马端临,文献通考) 宋元时期的海外交通

唐南北,宋东南;

唐设宋展,申请具保,入港报告,抽解博买 元世祖,马可波;著游记,西眼开。 8、明清(前期)

1368―――――明―――――1644―――――清―――――1911(移山留霸,一路失势) 1616―后金―1636 朱元璋与明代中央集权的加强

中央:废丞相,设内阁;置监察,掌锦衣。 地方:政三制,定明律;八股取,文字狱。 其它:抑豪强,顿吏治(胡蓝之狱),革兵制(卫所制)。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