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心理咨询师三级纲要(1)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2016年心理咨询师三级纲要(1)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babb5e90b4e767f5bcfcee3

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P298)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

一、心理的正面,即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个功能:(P257) (P298)

1、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2、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3、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与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李心天(1991)对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提出如下四类判别标准: (一)、医学标准

在这种标准下,精神障碍是躯体疾病。 (二)、统计学标准

普通人群中,人们的心理特征,在统计学上服从正态分布。这样,一个人的心理正常或异常,就可根据其偏离平均值的程度来决定。以统计数据为依据,确定正常与异常的界限,多以心理测验为工具。

(三)、内省经验标准

内省经验涵盖两个方面,一是指病人的内省经验,如病人自己觉得有焦虑、抑郁或说不出明显原因的不舒适感,自己觉得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等等。其二是观察者的内省经验,如观察者把被观察的行为与自己以往经验相比较,从而对被观察者做出心理正常还是异常的判断。

(四)、社会适应标准

在正常情况下,人能够维持生理和心理活动的稳定状态,能依照社会生活的需要,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因此,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准则,能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这时,我们说他的行为是一种社会适应性行为。 二、心理学的区分原则(P299)

确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依据的三条原则:(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P301) 第一单元 认知障碍(P301)

一、感知障碍 感觉障

感觉过敏

病理性功能性感觉阈限降低

碍 感觉减退 内感性不适 错觉 病理性功能性感觉阈限增高 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 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按感受器官不同分: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 按幻觉体验:真性幻觉、假性幻觉 按产生的特殊条件: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 感知客观事物的饿个别属性大小、远近、长短发生变化 周围事物象布景、“水中月”“镜中花” 认为自己面孔、体形发生变化,经常窥镜 知觉障碍 幻觉 (无对象性知觉) 视物变形症 非真实感 窥镜症 感知 综合障碍 二、思维障碍 思维障碍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人们大体上将其分为思维形式障碍和思维内容障碍两部分。 (一)、思维形式障碍 思维形式障碍(disorders of the thinking form)包括联想障碍和思维逻辑障碍。常见的症状如下: 思维奔逸 思维迟缓 思维贫乏 思维松弛 破裂性思维 思维不连贯 思维中断 思维插入 思维云集 病理性赘述 病理性 象征性思维 语词新作 逻辑思维倒错 兴奋性思维联想障碍,思维活动量增加、思维联想速度加快,语量多语速快,随境转移 抑制性思维联想障碍,思维活动缓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吃力、反应迟钝 思想内容空虚、回答问题简单、语速并不减慢 思维活动联想松弛、内容散漫,感觉答非所问,对问题的叙述不够中肯,不切题 在意识清楚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破裂,谈话内容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 严重的破裂性思维 患者无意识障碍,思维突然中断 又称思维被夺,思考过程中突然出现与主题无关的以外联想,或自己思维被夺走了 又称强制性思维,不受患者的控制的思维强制性大量涌入 交谈时夹杂很多不必要的细节 以普通的概念或词句、动作表示某些特殊、不经患者解释无法理解的含义 自己创造文字图形符号,赋予特殊含义,见于精分 推理过程荒谬、缺乏逻辑根据、坚持己见、不可说服 (二)思维内容障碍 1、妄想 妄想(delusion)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

妄想的特点是:

(1)、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违背思维逻辑,得出不符合实际结论;

(2)、对这种不符合实际的结论坚信不移,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知识教育以及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纠正;

(3)、具有自我卷入性,以自己为参照系。 按妄想的主要内容,常见的种类有:

(1)关系妄想(delusion of reference) 患者把中实际与他无关的事情,认为与他本人有关系。例如,患者认为电视里在演他和他们家的事,因而关闭电视机;认为报纸上的内容是影射他和他们家,因而气愤地把报纸放在一边;认为马路上陌生人之间的谈话是在议论他,咳嗽吐痰是针对他的,是蔑视他,因而拒绝出家门。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2)被害妄想(delusion of persecution) 患者坚信周围某人或某些团伙对他进行跟踪监视、打击、陷害,甚至在其食物和饮水中放毒等谋财害命活动。受妄想的支配可有拒食、控告、逃跑或伤人、自伤等行为。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障碍。

(3)特殊意义妄想(delusion of special significance) 患者认为周围人的言行,日常的举动,不仅与他有关,而且有一种特殊的含义。例如,某男性患者回家后见妻子在逗小孩玩,边滚煮熟的鸡蛋,边说:“滚蛋,滚蛋”,患者听到以后内心本已不悦,其妻不知,又将一个削好皮的梨分给患者一半,患者当即勃然大怒,说:“想和我离婚,没有那么容易”,多人解劝无效。

(4)物理影响妄想(delusion of physica1 influence) 患者认为自己的思维、情绪、意志行为活动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支配、控制和操纵,患者不能自主,称影响妄想。如果患者认为这种操纵其精神活动的外力是由某种先进仪器所发出的激光、Ⅹ线、红外线、紫外线等(均为物理因素),就称物理影响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5)夸大妄想(delusion of grandeur) 患者夸大自己的财富、地位、能力、权利等。可见于情绪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精神分裂症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例如麻痹性痴呆。

(6)自罪妄想(delusion of sin) 又称罪恶妄想。患者毫无根据地认为自己犯了严重错误和罪行,甚至自己是罪大恶极,死有余辜,应受惩罚,以至拒食或要求劳动改造以赎其罪。主要见于情绪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也可见于精神分裂症等其他精神疾病。

(7)疑病妄想(hypochondriacally delusion) 患者毫无根据地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躯体疾病或不治之症,因而到处求医,即使通过一系列详细检查和多次反复的医学验证都不能纠正其歪曲的信念,称疑病妄想。严重的疑病妄想,患者认为“内脏已经腐烂了”、“本人已不存在,只剩下一个躯体空壳了”,又称虚无妄想(nihilistic delusion)。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更年期和老年期精神障碍。

(8)嫉妒妄想(delusion of jealousy) 患者坚信配偶对其不忠,另有外遇,想方设法寻找所谓的证据。患者会因此跟踪监视配偶的日常活动,甚至检查配偶的内裤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更年期精神障碍等。

(9)钟情妄想(delusion of being loved) 这一种妄想实际是一种被钟情妄想,患者坚信某异性对自己产生了爱情,即使遭到对方严词拒绝,反而认为对方是在考验自己对爱情的忠诚。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10)内心被揭露感(experience of being revealed) 又称被洞悉感。患者认为其内心的想法或者患者本人及其与家人之间的隐私,未经患者语言文字的表达,别人就知道了。 按照妄想的起源以及妄想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可以将妄想分为原发性妄想(primary delusion)和继发性妄想(secondary delusion)两大类: (1)原发性妄想 是突然发生,内容不可理解,与既往经历和当前处境无关,也不是起源于其他精神异常的一种病态信念。原发性妄想以突发性妄想(妄想的产生非常突然,找不到任何心理学上的解释)最为常见。除突发性妄想外,还有两种原发性妄想的表现形式。妄想知觉是指患者突然对正常知觉体验赋以妄想性意义。”妄想心境也是原发性妄想的一种表现形式。 (2)继发性妄想 是指以错觉、幻觉、情绪高涨或低落等精神异常为基础所产生的妄想,或者在某些妄想的基础上产生另一种妄想。继发性妄想可以见于很多种精神疾病,在诊断精神分裂症时,其临床意义不如原发性妄想。 2、强迫观念 强迫观念(obsessive idea) 又称强迫性思维,是指某一种观念或概念,反复地出现在患者的脑海中。患者自己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必要的,甚至是荒谬的,并力图加以摆脱。但事实上常常是违背患者的意愿,想摆脱,又摆脱不了,患者为此而苦恼。强迫性回忆、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计数、强迫性怀疑、强迫性对立观念。强迫观念常伴有强迫动作。 3、超价观念见于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 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 注意障碍 减弱 狭窄 增强 减退 记忆障碍 遗忘 错构 虚构 智能障碍 痴呆 见于神经裒弱症候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意识障碍 见于激情状态,专注状态和智能障碍患者 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或偏执状态,患者自己意识不到 为远记忆力和近记忆力的减退,脑器质性损害患者近记忆力先减退,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顺行,逆行(脑器质性损害),心因性遗忘(见于癔症) 见于脑器质性疾病,有中生它 内容常变化,易受暗示,见于脑器质性疾病,无中生有 精神发 先天或围产期或在生长发育成熟以前造成的,原因有遗传、感染、中毒、头育迟滞 外伤、内分泌异常及缺氧 综合症候群,意识清楚情况下后天记忆智能受损,伴精神行为异常,脑器质性,须与应激性无器质病变的假性痴呆鉴别。 自知力障碍是患者对自身精神病态的认识和批评能力。能认识到自己的不适,主动叙述病情,要求治疗,称自知力完整。精神障碍指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