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讲义(第八版)濮良贵(第10章)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机械设计》讲义(第八版)濮良贵(第10章)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bc614067cd184254b3535dc

《机械设计》(第八版)濮良贵主编 第十章 齿轮传动

第十章 齿轮传动

§10—1 概述:

本章主要介绍最常用的渐开线齿轮传动。 1.特点:

优:1)效率高(可达99%以上,这在大功率传动时意义很大) 2)结构紧凑

3)工作可靠,寿命长(可达几十年,如:机械表)。 4)传动比稳定

缺: 制造、安装精度要求高,价高,不宜远距离传动。 2.传动型式: 开 式: 齿轮完全暴露在外的齿轮传动。 半开式: 有简单防护罩的齿轮传动。 闭 式: 由箱体密封的齿轮传动。

§10—2 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硬齿面齿轮: 齿面硬度大于350HBS或38HRC的齿轮。 软齿面齿轮: 齿面硬度不大于350HBS或38HRC的齿轮。

一.失效形式:

齿轮传动的失效主要是轮齿失效,齿圈、轮辐、轮毂等其它部分很少失效,所以, 以下仅介绍常见的轮齿失效形式: 1.轮齿折断:

1)折断形式:① 疲劳折断: 齿根受弯曲变应力作用→疲劳→折断。 ② 过载折断: 过载或偏载→应力超过静强度→折断。 2)折断位置:常发生在轮齿根部。

∵ 根部弯曲应力最大,且截面变化大, 加式刀痕深,应力集中严重

3)抗折断措施:① 加大齿根圆角,消除刀痕→应力集中↓。 ② 增大轴及支承刚性→偏载↓。

54

图10-1 轮齿的疲劳折断《机械设计》(第八版)濮良贵主编 第十章 齿轮传动

③ 增加齿芯韧性,强化齿根表层(喷丸,滚压等) 2.齿面磨损:

传动时,啮合齿面间的相对滑动→磨损(是开式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 3.齿面点蚀:

1)点蚀: 在接触变应力的反复作用下,齿面材料因疲劳而小片脱落的现象。 2)位置: 点蚀常先发生于节线附近的齿根一侧。

3)原因: ①在节线附近啮合时,相对滑动速度低,润滑差,摩擦大。 ②啮合齿对少,受力大,接触应力大。 注: 点蚀是闭式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

4)抗点蚀措施:

① 提高齿面硬度。

② 改善润滑条件:a、低速传动,采用粘度较大的润滑油。 b、高速传动,采用喷油润滑。 4.齿面胶合:

1)胶合: 两因瞬时温升过高而粘连的啮合齿面,在相对运动时被撕破,形成沿 滑动方向沟痕的现象。

2)机理: 高速重载→啮合区瞬时温升↑→两啮合面粘连→相对运动时被撕破→ 形成沿滑动方向的沟痕。

注: 低速重载时,也会因接触应力过大而粘连──冷胶合。 3)抗胶合措施:

采用抗胶合的润滑油。 5.塑性变形:

1)塑变: 轮齿材料发生塑性流动的现象。 2)类型: ① 滚压塑变: 两啮合轮齿既滚又滑致使材料沿滑动方向 流动,而在从动轮节线处形成凸棱、主动 轮节线处形成凹沟。 ② 锤击塑变: 冲击过大引起的塑变(沿接触线的沟槽)。 3)抗塑变措施: ① 提高齿面硬度。

55 从动轮图10-5 轮齿的滚压塑变主动轮《机械设计》(第八版)濮良贵主编 第十章 齿轮传动

② 采用较高粘度的润滑油。

二.设计准则:

针对各种失效形式,应建立相应的设计准则,以保证传动有足够的工作能力。 但对磨损和塑变,至今尚无公认、有效的计算方法,故目前的设计准则是: 保证齿根弯曲疲强及齿面接触疲强足够,兼顾抗胶合能力。 1.闭式传动:

1)软齿面: 以接触疲强设计,弯曲疲强校核。

2)硬齿面: 同时以接强、弯强设计,取其中较大者作为设计结果。 3)高速大功率(>75kw):

需作热平衡计算,以防胶合。 2.开式(半开式)传动:

以齿根弯强设计,将模数适当放大以兼顾磨损。

§10—3 齿轮的材料及其选择原则:

轮齿材料的基本要求: 齿面硬度高,齿芯韧性好。 一.常用的齿轮材料:

1.钢: 韧性好,耐冲击,可通过热处理改善性能,最适用于制造齿轮。 1)锻钢

除尺寸太大或结构太复杂者,一般齿轮都用锻钢制造,C% = 0.15~0.6% ① 热处理后切齿的齿轮所用的锻钢:

a. 常用者: 中碳钢,如 45、35SiMn b. 热处理方法: 调质,常化。

c. 制造过程: 毛坯 → 热处理 → 切齿 → 成品。 d. 精度,齿面硬度: 分别达7~8级 及 <350HBS(软齿面)。 e.适用: 强度、速度和精度都要求不高的齿轮 ② 需精加工的齿轮所用的锻钢:

a. 常用者: 低、中碳钢,如 20Cr、40Cr、45 b. 热处理: 表面淬火,渗碳,氮化等。

56

《机械设计》(第八版)濮良贵主编 第十章 齿轮传动

c. 制造过程: 毛坯 → 切齿 → 表面硬化处理 → 精加工 → 成品。 d. 精度: 可达3~4级。

e. 齿面硬度: >350HBS(如58~65HRC)。 f.适用: 高速、重载及精密齿轮 ③ 合金钢:

价高,用于既高速载重、又要体小质轻的高要求处,如航空齿轮。

2)铸钢: 耐磨性及强度均较高,适用于尺寸较大的齿轮。 2.铸铁:

性脆,抗冲击及耐磨性较差,适用于低速轻载无冲击处。 3.非金属材料:

1)适用: 高速轻载及精度不高的齿轮传动。 2)用法: 小轮:非金属材料。 大轮:钢,铸铁。 3)常用材料: 塑料,尼龙。

常用齿轮材料及其机械性能 P.191. 表10-1.

二.齿轮材料的选择原则: 1.满足工作条件的要求:

如: 航空齿轮要质轻体小,工件可靠 → 合金钢。 2.齿轮尺寸、毛坯成型方法、热处理及制造工艺的要求: 如: 大尺寸齿轮 → 铸造毛坯 → 铸铁或铸钢 中等及中等偏小的齿轮 → 锻造毛坯 → 锻钢 3.载荷影响:

1)正火碳钢: 只能用于载荷平稳或有轻度冲击处 2)调质碳钢: 可用于有中等冲击处 3)合金钢: 一般用于高速、重载有冲击处 4.齿面硬度:

1)要求体小质轻处: 齿面应表面硬化处理 → 硬齿面

2)金属制软齿面: 小轮的齿面硬度应比大轮高30~50HBS或更多

∵ 小轮易损,且较硬的小轮齿面对大轮齿面有冷作硬化效果, 从而可提高大轮接强。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