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名校试卷合集)2019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20份word文档合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上海市名校试卷合集)2019届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20份word文档合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bde6e19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4

6.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威尔的形象特点。(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14分) 焦菊隐,中国话剧的殉道者

童道明

翻开这本书,就被一段写得既痛切又深切又真切的文字打动了:“焦菊隐并不是一个完人,时至今日,人们私下里评论他时,也是毁誉参半。他一生都没有学会圆滑,学会世故,学会宽容。在他身后,他的刚直为他赢得了众多人的敬重;而在他生前,他的刚愎却给他带来无尽的麻烦。他常常在不适合的时间地点,随意抛洒自己的真性情,展示自己的桀骜与不驯,或许,正是这种真性情,使他能发出不同于别人的声音?他从不依附于任何人,也从不仰视某某权威,或许,正是这种独立精神,令其闪现出思想的亮色?追溯焦菊隐走过的路,似乎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耐人寻味的样本。他一生虽然结过三次婚,也有很多情人,但只有一个是他的最爱,他爱得那么执着,那么投入,那么深沉、狂热、细致、永恒,直至最后献出了全部财产和生命。这个最爱就是‘戏’。而那个能创造出至真至美的舞台,才是他精神最后的归宿!”

面对如此桀骜不驯地保持自己艺术理念的焦菊隐,我能这样遐想:焦菊隐莫非就是中国戏剧界的陈寅恪?

焦菊隐桀骜不驯的性格,决定了他的悲苦多于欣喜的戏剧人生;而他的近乎“艺术至上”的执着,则由于他的剧院总导演的地位,而投影到了北京人艺的艺术品格上。

曹禺院长在总结北京人艺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经验时,指出了北京人艺的艺术精神:“艺术家们对戏剧艺术的痴迷热爱,对戏剧艺术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治艺精神。”这岂不是在给这个“艺术家们”群体的代表人物——北京人艺总导演焦菊隐作艺术鉴定吗?

1943年焦先生在失业之后的贫病交加中手不停挥地翻译俄国大戏剧家丹钦科的《回忆录》,这让我想起了《太史公自序》中所说的:“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现在再读焦先生当年写的译后记心里还无法平静。

三年之后的1946年,焦菊隐又写了一篇纪念丹钦科的文章,文章最后说:“纪念丹钦科,我们必须学习丹钦科的精神。他对创造新的戏剧艺术的热忱,像殉道的教士一样,他以终身的时间和精力,去实现这个理想。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一生以战斗的态度,去击

溃一切压迫、侮辱、困难和危险……然而,我们是否因为这个感召而下了决心,也要以八十年的时间去实现中国的新戏剧艺术的理想呢?”

焦菊隐为什么在六十年前的1952年,下决心作出那个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人生抉择:辞去安逸的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职,应邀参与分明将遇到极大挑战的创建北京人艺的工作?为什么要与曹禺、欧阳山尊、赵启扬一起效法丹钦科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半个世纪前为了创建莫斯科艺术剧院而长谈十八个小时的经验,而且提出“要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设成像莫斯科艺术剧院那样的剧院”……

他说:“我如果想走一条舒服的路,不如在这里教书,当教授。办一个剧院,办一个中国式的自己的剧院,没有人给我一套现成的东西。这也许是一条痛苦多于快乐的路,但是,我还是要决定走下去,因为那是我多年的梦想,也曾是很多前辈的理想。它只有在今天才能成为现实,至于荣辱成败,由别人去判断吧……”

(节选自《北京晚报》,有删节)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文以凝练深沉的笔触,全方位展示了焦菊隐独特的人生轨迹和思想行为,凸显了他的人格魅力和戏剧艺术方面的追求。

B.曹禺院长高度评价北京人艺的艺术精神,特别强调艺术家们对戏剧艺术的痴迷热爱,对戏剧艺术锲而不舍和精益求精的治艺精神,这无疑是给焦菊隐做的艺术鉴定。

C.文章第二段中说“焦菊隐莫非就是中国戏剧界的陈寅格”,作者认为,在中国戏剧界焦菊隐可以和陈寅格相提并论,二人都是桀骜不驯地保持自己艺术理念的重量级人物。 D.受丹钦科的影响,焦菊隐在1952年同曹禺、欧阳山尊、赵起扬一起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长谈十八小时,最终决定把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成像莫斯科艺术剧院那样的剧院。 E.第五段作者引用了《太史公自序》里面的话,意在强调像焦菊隐这样的艺术大师,也只有处在困境(贫病交加)中才能翻译俄国大戏剧家丹钦科的《回忆录》。

8.焦菊隐辞去安逸的教职转而从事创建北京人艺的工作,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4分)

9.文中说“焦菊隐桀骜不驯的性格,决定了他的悲苦多于欣喜的戏剧人生”,就此,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请结合原文和现实人生,谈谈你的看法。(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学颜,字子愚,肥乡人。登嘉靖三十二年进士。辽抚李秋免,大学士高拱欲用学颜,....或疑之,拱曰:“张生卓荦①( luò)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②当见。”侍郎魏学曾后至,拱迎问曰:“辽抚谁可者?”学曾思良久,曰:“张学颜可。”拱喜曰:“得之矣。”遂以其名上,进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辽镇边长二千余里,城寨一百二十所,三面邻敌。官军七万二千,月给米一石,折银二钱五分,马则冬春给料,月折银一钱八分,即岁稔不足支数日。自嘉靖戊午大饥,士马逃故者三分之二。前抚王之诰、魏学曾相继绥辑,未复全盛之半。继以荒旱,饿莩枕籍。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建州都督王杲③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杲益憾,约诸部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学颜奏曰:“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诸部闻大兵且出,悉窜匿山.谷。杲惧,十二月约海西王台送俘获就款,学颜因而抚之。

时张居正当国,以学颜精心计,深倚任之。学颜撰会计录以勾稽出纳。又奏列清丈条例,厘两京、山东、陕西勋戚庄田,清溢额、脱漏、诡借诸弊。又通行天下,得官民屯牧湖陂八十余万顷。民困赔累④者,以其赋抵之。自正、嘉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学颜有力焉。学颜八疏乞休,许致仕去。卒于家。 ..

【注】①卓荦:卓越,突出。②利器:比喻杰出的才能。③王杲:明朝末期建州女真头领。④赔累:赔钱亏累。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B.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 信赏罚/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C.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D.学颜首请振恤实军/伍招流移/治甲仗/市战马/信赏罚/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学颜深得有关官员赏识。大学士高拱推荐张学颜任辽地巡抚,有人质疑.高拱力争,侍郎魏学曾的看法与高拱一致,张学颜最终获得任命。

B.张学颜敢于治理,恪尽职守。辽地边境线长,兵马耗费粮草很大,无法支撑,大饥荒使兵马损失惨重,张学颜采取多个措施,巩固边防。

C.张学颜精于心计,体恤百姓。他写了关于会计的书,治理庄田,清理各种弊端;对陷入困境的百姓给予关照。明朝被认为最富裕的时期,他出过力。

D.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张学颜上奏请朝廷不要姑息王杲,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维护了国家利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器当见。(5分)

(2) 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15题 梦寻梅 (宋)方岳

野径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 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 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 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

【注】①方岳:字巨山,号秋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 ②金貂:汉代的宫

饰。

③玉华:宫殿名。也有人认为“玉华”指精美的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