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精品】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教案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c6b600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8b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课 绿叶的梦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3按认读和读写的不同要求,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掌握“苇叶、搜集、汇拢”等词语。

4通过本课学习和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童年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逐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搜集树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快乐心情。 教学准备: 1 课前学生进行调查:现在的学生都玩些什么。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导入:同学们,大家好,同学们自己都有自己的梦想,大家有没有想过,树叶也有自己的梦想呢?

2浏览“单元导读”: 这个单元给我们讲述的是作者们的童年故事,他们的童年是怎样的(快乐)?和我们的童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吗? 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又将开始怎样的语文学习?(注意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注意提高什么能力? 二、进入第一课《绿叶的梦》的学习:

1导入:下面我们开始学习《绿叶的梦》这一课。

2释题激趣: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思考?(从“绿叶”、“梦”、“绿叶的梦”三个角度谈均可)

(①绿叶:哪里见过?象征什么(希望)?可以做什么用?等 ②梦:可以让学生组词,体会“梦”的情感内涵。 ③绿叶的梦:启发质疑。 )

3范读课文,初步感受:

⑴边听边思考:作者通过哪些事来反映自己的童年生活的?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⑵听读思考,交流感受:

⑶小结:作者就是抓住与绿叶有关的几件事,向我们讲述了她快乐的童年生活,让我们不禁产生羡慕之心。愿意自己读读这篇课文吗?(导入下一环节) 4学习本课生字词:

⑴自读课文,画出新词,并把带新词的语句读一读;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摘录到“词语花篮”中。 ⑶解词:(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选择) ⑷小结:同学们都掌握了生字的认读,对新词也有了了解,希望通过学习课文,更好的掌握这些生字、新词。

1 5按要求自读课文:

⑴提出自读要求: 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看看哪几个自然段是讲同一个意思的。(用‖分段) 出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与周围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存在的问题。 6作者简介:(有时间再安排)

葛翠琳,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现任冰心奖评委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半个世纪来坚持写童话,力求在童话创作中追求真善美的境界,形成自己独具的风格。主要作品《野葡萄》、《会唱歌的画像》、《翻跟头的小木偶》《春天在哪里》等曾获国内外多种奖项,并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出版。丹麦、瑞士、前苏联、日本、泰国等报刊对其作品都有过介绍和评论,港台地区出版过她的繁体字中文版童话图书。

葛翠琳曾出访法国、瑞士、泰国、日本并讲学。70年代末期任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80年代末曾任瑞士儿童图书国际奖评委。1990年与韩素音等人创办冰心奖,并一直主持冰心奖工作,为培养儿童文学作者尽心力尽力。90年代曾连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全国妇联执行委员。

7布置作业: ⑴抄写记忆本课生字词。 ⑵继续熟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落。⑶试着自己解决课上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板书课题,齐读;2回忆、梳理学生质疑,确定重点问题: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提出了一些问题,还记得吗?(指名说) 哪些问题在课余学习中已经解决?还有哪些没解决? 3导入: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尝试解决了一些问题,有些还未解决。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学习课文,一起解决剩下的问题。 二默读全文,思考问题: 1出示默读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 ⑵你对那部分最感兴趣,反复阅读。 2学生自读课文。 三深入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作者的童年都有哪些玩具?(马车,灯笼,碾磨,盆碗,笛子,船,伞 )这些(2)从排比句和省略号你读出了什么?(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 ③启发:大自然提供我们许多的玩具,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但是 作者为什么“最着迷”于绿叶呢? 读读下一自然段,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3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⑴浏览课文。

2 ⑵交流自己的意见。(第三自然段作出了怎样的回答) ⑶处理“泡泡框”,理清与其它各段的关系。[随机板书] 4根据学生选择,逐段学习课文重点部分:(2——6自然段)

[学习3——6自然段,不一定按顺序,学生最喜欢哪个自然段,读一读,然后深入学习即可]

⑴第三自然段:写“我们”采集绿叶的快乐。 从哪些字里行间看出采集绿叶的快乐?(爬大树,钻丛林,嬉笑,打闹,欢乐的笑声惊飞了觅食的小鸟------)也即是愉快的原因。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 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出示词语练习: *(密密)的树林,(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

③自读课文,注意练习中出现的几组词语,从中体会采集绿叶带给“我们”的快乐。[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 ④指导练习感情朗读。(注意停顿、语调高低)

⑤指名读本段课文,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从这一句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对这种多姿多彩,有趣味的童年生活充满赞美之情) ⑥小结: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能听出,你们已经体会到作者采集树叶时的快乐。(再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⑵第四自然段:写采集绿叶也会争强和探险,甚至受伤。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部分内容。[随机板书] ②默读思考:采集树叶的活动几乎使每个人受了伤,这与快乐有什么关系? ③交流体会。[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 ④练习有感情朗读。 ⑶第五自然段:写秋天的收获更大。(标本更让我着迷)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结合“泡泡框”谈体会。[随即解决与本段有关的问题,随机板书]] ③指导练习有感情朗读。 ④试背诵本段。(时间允许可以齐背或指名试背)

⑷第六自然段:写老师让“我们”观察并讲述这些叶子,从而“我们”知道了许多民间传下来的药方,了解了许多丰富有趣的生活知识。

①指名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最喜欢这部分内容。 ②出示一些叶子的图片(先出示课文中提到的,再补充课外的)

③学生边看图片便说出这些叶子的药用(课内的);教师说出其它(课外补充部分)叶子的用途。 ④结合课文内容,同学间交流收获。[随机板书] 四总结全文:

1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回答问题“课题为什么叫《绿叶的梦》?” 2对比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学习后的感受。 3回忆作者的表达方法,说说有什么值得借鉴的。

4总结语:作者的童年是快乐的,他们投身大自然,尽情享受大自然送给他们的童年礼物,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同学们羡慕作者与大自然的亲近,羡慕他们的快乐,而我们更应该羡慕他们富于创造的一双小手。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唤起我们对快乐的追求,为自己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 五布置作业:

3 1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2填写学习辅导。

2《芦叶船》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并会写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掌握相关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桅杆、舢板”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根据课文最后一段话,展开合理想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继续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以阅读为主,联系文中的优美词句展开合理想象,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4.进一步体会比喻等表达方式在课文中的运用,积累优美的词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作者对家乡、对芦叶船的喜爱之情。

2.感受芦叶船给水乡的孩子带来的快乐,体会水乡孩子的心灵手巧与聪慧。 【教学重点】

1.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的方法,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2.感受水乡孩子靠发挥自己的聪慧来创造快乐; 3.体会作者的细致与生动地讲述经历的本领。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纸折的小船 【课时安排】两课时 预习作业

1.学生根据“预习提示”预习课文。

(1)初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及新词,把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并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3)搜集有关江南地理特点及河道、芦叶船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小纸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船,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一起走进江南水乡,走近《芦叶船》。(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效果。

1.指名开火车读课文,正音。(注意:“唾沫”的“唾”念“tuò”,不念“tù”,“沫”念轻声;“ 喇叭”的“叭”念轻声;“苇”念三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