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精品】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教案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c6b600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8b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掌握正确的读音,听清节奏。 2、2、学生大声读课文。

3、3、①读准多音字:闷(mèn)雷 薄(bó)雾 风号()动

四、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也即是课文的第一部分:写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五、作业:1抄写生字词。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三、四、五自然段,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和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潮来时是全文的重点,作者写得特别的细致。“浪潮越来越近,……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是全文的重点句,充分表现了大潮的气势。 2、练习给课文分段。

【教学思路】“以读为本,以读促思”。整堂课以学生的朗读、默读为主要教学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学结构疏密相间、有张有弛:大声自读──静心默读、勾画──同桌互读──感情朗读──激情朗读,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建立形象,在朗读中激发感情,在朗读中产生联想,在熟读中成诵。 【教学过程】

一、导语揭题,激起情绪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和作者一起登上海塘大堤,领略了潮来前的景色,潮来前江面上的景色是怎样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风平浪静。)可是我们的心情却是不平静,我们怎样?(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昂首东望。)我们昂首东望,等着、望着,这一年一度的江潮怎么还不来?一直等到下午一点左右,江面上的情况又怎样呢?让我们再次和作者一到去──观潮(学生齐读课题)。

(目的:和学生一道复习上课时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引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对四年级语文阅读要求,凭借教材的特点,结合课文的重难点,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确定观潮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从而让学生体会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壮丽,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大声自读、初步感知。2、默读课文,把听到的潮水的声音和看到的潮水的样子的句子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来。3、再把标出的语句读给同桌听一听。4、划出描写潮水声音的句子。 4、汇报:

5、教师:请用上“先……然后……最后”把你听到的读一读。

6、(如:我先听到“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滚动,然后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最后,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

17 地都震得颤动起来。”)

7、 (目的:教师出示“先……然后……最后……”的句式,旨在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来观察大潮声音的变化是由小到大。) 8、5、出示小黑板,指导朗读:

9、⑴ 学生自由读这三语句,体会声音的变化。⑵ 指导第一句:师:谁来读第一句?(生读。) 10、师:声音是从什么地方来的?(生:远处。)师:“远处”应该读慢些。“闷雷”的声音听过吗? 11、生:感觉声音不响亮,就是“隆隆”的响声。师:谁再来试读这句,声音是从远处传来,沉闷不响亮。 12、⑶ 指导第二句:

13、师:后来声音怎样了?请第一组读第一句,二组读第二句。(重点词:越来越大。) 14、⑷ 指导第三句:师:最后那声音──(学生读第三句。)

15、师:(出示“山崩地裂”)谁来读一读?(个别读,重音在“崩”和“裂”上,词语读好后再放入句子体会。)再读句子。语调:做到从“小──大”声音的变化来朗读。

16、⑸ 分小组、分男女读、教师范读等多种方式朗读这些句子,体会声音越来越大。

17、(反思: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教学主线,教学主线清晰,教学过程就显得层次清楚,重点突出,难点易破,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这课的教学主线是作者向我们展示了“潮来时”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气势,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大潮的气势呢?伟大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强烈地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为此,我依据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在“观潮”的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中,设计了“紧扣主线,教给方法,自读自悟,集体讨论,点拨深化,落实重训”的教学结构。首先让学生自读,感知全文之后,重点读读课文3、4自然段,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语句读一读,谈感受。其次是让学生把听到潮水声音和看到的潮水的样子的句子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来,并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式联成一段话。最后教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读“潮水声音”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声音的变化。联系课文内容,抓住关键的词、句,通过看、议,有感情地朗读,感知声音的变化是由小到大。如:第一句“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滚动”中的远处知道这声音是从远处,并且是隆隆的声音,不响亮;在第二句中,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越来越大”体会到声音的变化;在第三句中通过“山崩地裂”的理解,来体会声音大得如同大地都颤抖起来。在指导学生诵读中,也要做到从“小──大”声音的变化来朗读,并且鼓励、引导学生要读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趣,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读出观潮人的惊奇,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悟到自然美和语言美的完美统一。教师在范读的时候,学生闭上眼睛,脑海中展开丰富的联想,在脑海中勾勒出大潮的壮观美。)

18、6、用以上的学习方法体会潮水的气势越来越大:

19、⑴ 学习刚才的方法,把你看到的读一读:师:请组织你的语言,把你看到的读一读。

20、如:我先看到“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接着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21、⑵ 教师出示小黑板,学生自由练读:划出人们看到潮水的句子。

22、师:选你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等会儿读给大家听。(学生自由练读。) 23、师:谁愿意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学生读哪句教师就指导哪句。) 24、⑶ 指导第一句:重点词:“水天相接”。

18 25、师:“水天相接”指的是哪儿?(满面和天际会合,指地平线)生:水和天相交界的地方。非常远,我们的眼睛所能望到的最远的地方。

26、师:那这个词应该怎样读?(生读,个别读,齐读。)

27、师:咱们把它带进句子读一读,远远的地方终于看到一条白线,心情回怎样? 28、生:非常地激动。

⑷ 指导第二句:师:那条白线怎样地向我们移来?(很快地)

师:接着发生了什么变化?一边读一边作动作。师:“横贯”就是──(横着通过去)横着把江面贯满了。 ⑸ 指导第三句:师:“两丈多高”有多高?(生用数学知识计算。)

师:大概有楼房的两层多楼那么高。(生惊叹。再指导生一边想象一边朗读。) ⑹ 指导第四句:

抓重点词:“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采用赛读的方式读出气势来。

⑺ 作者写看到的潮水的景象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作者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 三、朗读体会

1、朗读三、四自然段,体会声音和样子的变化。 2、同桌分别读声音和样子的句子。

3、师:请同学们把写潮水的声音和样子的句子联系起来想一想,谈谈自己的体会。 4、教师小结:

⑴ 先闻其声再见其形。⑵ 潮水的声音越来越大,它的气势也越来越雄壮;潮水的气势优越来越大,它的声音也越来越响。⑶着这种体会把三、四自然段自己大声读一读,想象那雄伟的气势。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霎时,潮头奔腾西去,你还感受到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气势吗请同学们大声读读第五自然段并思考、体会。 生:“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这句话中的“还在”、“漫天卷地体会到大潮的雄伟气势一点都没有变。朗读体会。 生:“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这句话中的“依旧”、“风号浪吼”也体会到大潮的气势没变。 师:你们还从那儿感受到大潮的气势?

生:“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这句话中体会到大潮持续了很长时间。朗读体会。 师:此时江面的平静与潮来之前的平静是否一样? 生:不一样。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师:可见,潮水的水量之大。我们把第五自然段连起来读,体会大潮的气势之壮,时间之长,水量之大。 师:所以钱塘江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师:课题“观潮”与“天下奇观”都有一个“观”,意思是一样的吗?“奇”是什么意思? 生:“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的“观”是“景观”。“奇”是“奇特”的意思。 师:那钱塘江大潮到底奇特在什么地方?

19 带 生:潮来之时气势雄伟壮观。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一年只有一次。江面越往东越宽,大潮从东边来,特殊的地势使大潮来势凶猛。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早以人山人海。

师:作者用心观察,叙述有叙,从声音、气势、形态三方面写出了大潮的奇特,又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表现了大潮的气势奇特,使人由衷地感到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

(方法:采用“自读自悟、讨论、点拨深化”的方法来学习“潮头过后”部分,体会出潮头过后依然壮观、雄伟,回扣主题“天下奇观”。在这部分中,朗读仍是主要的教学方法,朗读“量大、质高、有指导”,通过抓住词语体会大潮的气势,同时让学生想象自己如果是一名人流中的观潮人,此时此刻你的情感怎样?想说些什么呢?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给课文分段 六、总结

师: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七、拓展训练:1、背诵3、4、5自然自然段。2、熟读课文。3、填写学习辅导。

7火烧云.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及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学习仔细观察运用丰富的想象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 3.按照一定的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继续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2.了解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用具: 小黑板 。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一)朗读课文,整体认知。 (二)查学生预习生字词情况。 1.划出文中生字词。

2.读准字音,注意生字的写法。

“ 盈,”是后鼻音,读作yíng,不读yīng; “茄”读作“qié”,不读jiā; “揉”字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盈”的上半部“ ”,“又”不能忽视; “庙”是“广”字头,撇要大,必须包住“由”,这叫半包围结构。 3.启发发言,讨论词义,检验查字典的能力。同学们可以互相补充解释词语。 火烧云:日出或日落时出现的各色云霞。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