鍩庡競杈硅浼戦棽绌洪棿鐜璁捐 - 鐧惧害鏂囧簱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鍩庡競杈硅浼戦棽绌洪棿鐜璁捐 - 鐧惧害鏂囧簱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c807459312b3169a451a458

闲场所,而且考虑到了老年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的特殊状况,在建设和谐城市的现在尤其显得重要。

4城市边角休闲空间设计对策

在城市中漫步时,往往可在街头巷尾、墙角、广场边角等阳光充足、场所感相对强一些的地方发现中老年人下棋、聊天等活动发生的频率就相对高一些,时间也长一些。观察中发现,紧靠宅前哪怕是很小的户外边角区域,也比不易到达的较大型娱乐区域有更多、更广泛的用途。这里并不是指公园广场是多余的,而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有就近的区域与娱乐设施,以提供直接的休闲场所。

4.1空间营造

城市边角休闲空间强调经济、实用、美观。不能把美观与经济和实用割裂甚至对立,把美限于\观\。更不能使美观位居经济和实用之上,建设空洞无味的形式美。设计是为了生活、为了内在人的体验与生活,而不应是把人当着外在者。这就要求设计师首先成为一个内在者而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只有懂得使用者的生活,才会有符合使用者生活的公共空间的设计。

空间营造要让人性充分发挥。边角休闲空间的尺度一般较小,以人的尺度、人的比例来设计的小尺度空间方便宜人,既可以看到整体,也可以看到细节,从而最佳地体验到周围的世界。在小尺度上,也就是在户外空间和相邻立面的设计上,必须对诱发和支持户外活动的各种因素进行详尽、细致的筹划。对每一个活动都要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并考虑不同角度吸引人的程度及对户外空间活动的影响。强调人在场所中的体验,强调普通人在普通的、日常环境中的活动。规划布局和材料选择都营造和透露出一股现代气息,一种城市空间的活力,鼓励着人们去休闲娱乐。

4.2细部处理

细部的设计是决定着场所生命力是否长久的关键,建立有可识别性、能引起共鸣的特质,吸引人去感受,并引起联想,留下深刻印象。如步道的建设要防滑、适于散步。

边角休闲空间中往往缺乏座椅。良好的座椅布局与设计是公共空间中富有吸引力的多种活动的前提,如下棋、晒太阳、聊天、小吃、看人等等。改善一个边角空间环境的质量,最好的做法就是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使人们能安坐下来。座位的布置需要精心策划,必须在全盘考虑场地的空间与功能质量的基础上进行。每一个座椅都应有各自相宜的具体环境,置于空间内的小空间中,如凹处、转角处都能提供亲切、安全和良好微气候的地点。座椅位置的选择还应考虑朝向和视野,针对不同的使用人群选择合适的座椅类型,在方便的地方也可

以用台阶作为辅助座椅。如图(3)连续不断的花坛边缘可以供人歇坐,是聚集和交流的好场所。

4.3活动设施

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使用者的生活习惯和意愿,还要考虑不同年龄的需求,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他们是空间的主要使用者,在布置适当的活动场地和活动设施的时候应重点考虑。鉴于儿童的天性,即使设计良好的活动场地也代替不了街道随时可用的方便性,街头巷尾是儿童相遇游戏的场所,一种简单安全的设施就足以吸引儿童,街头玩耍是一种文化现象。老年人就要求安全方便、舒适又不感觉寂寞。所以应注重房前屋后小空间的环境建设,具有良好的活动健身设施,给自发性的活动提供条件。

4.4绿化景观

休闲活动的主题是人,因地制宜的绿化与小品设施搭配,注意季节性,便于人们的使用。绿化不仅仅强调美观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有亲和力,可以近距离接触,这样可以激发使用者主动维护绿化景观的意识,形成良性循环。植物配置提倡使用植物的自然形态,讲究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草皮、地被、灌木、小乔木、大乔木等,结合地形,创造丰富的绿色空间。绿荫是城市边角休闲空间的基本要素,夏天下棋的老人、儿童的戏耍、散步的人们??这些活动都需要绿荫,所以休闲空间中一定不能缺少绿荫。图(4)荷兰鹿特丹郊外的小镇,绿地街景别具风格。每一块绿地空间,风格各异,却又彼此相借。

图3、 图4(图片来源:中国城市规划行业信息网)

4.5文化特色

注重历史文化的文脉传承,通过一定的载体增加城市的厚重感,体现城市的特色,给人

以归属感和认同感。沙里宁曾经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街头巷尾的种种活动正是体现了那些经过历史沉淀下来的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边角休闲空间就承担了体现城市特色的载体。设计师要了解空间的自然及人文历史,实物的或是文字的历史,这种源于当地的自然过程及人文过程的内在的力量,是设计的动力和原因,也是设计所应表达和体现的场所的本质属性。设计中要借鉴所属空间的历史、传统形式、民俗、艺术等文化要素,创造出传承历史文脉的设计,建设培养和提升广大群众文化素养的空间场所。这样的设计才是属于使用者的,属于使用者的生活,承接自然与历史的。

5.结语

现代人们往往只考虑到外在形式之美,却忘记了人本身内在的需求才是目的。休闲空间的设计是“以人为本”,创造人的生命与空间的互动关系。全国上下正为建设和谐社会而努力,而城市边角空间正是社会大众日常生活的主要空间,因此了解城市中不同人群的真正需要,从实际生活中出发,建设宜人的逗留场所,充分发挥其使用功能,使其与整体空间相得益彰,让这些形形色色的小场景来表达一个城市的真特色,建设成温馨和谐的城市家园。

注释

[1]C·M·迪西(C.M.Deasy),“设计服务于人(Design for affirs)”(剑桥,马萨诸塞州:申克曼出版社,1974年),p.40。

参考文献

1克莱尔·库珀·马库斯 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俞孔坚 孙鹏 王志芳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丁俊清.休闲绿地——一种新的园林形式[J]城市规划汇刊2002(5) 3.郭旭.张卷舒.城市休闲环境的可持续发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3(6)

4. 扬·盖尔(丹麦)著.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5.荆其敏.城市休闲空间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郭 旭,女,出生于195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曹新红,女,出生于1980年5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读硕士 刘陶冶,女,出生于1983年2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读硕士

城市边角休闲空间环境设计

曹新红,女,出生于1980年5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读硕士 郭 旭,女,出生于195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刘陶冶,女,出生于1983年2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读硕士 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设计研究所

通讯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联发街15号哈工大A05公寓737宿舍 150001 联系电话:13936640151(移动);0451-86281050(单位) E-mail :lovergirl36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