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预算法解读与预算管理应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新预算法解读与预算管理应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c9772e9a2161479161128a1

④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或项目规划; ⑤财政部门年度预算编制要求; ⑥部门预期可获得的预算资金规模; ⑦相关历史数据、行业标准;

⑧其他符合财政部门要求的相关依据等。 3.绩效目标的编报

按照“谁使用资金,谁编制目标”的原则,绩效目标由申请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部门和单位进行编制。因此,编制预算绩效目标的主要是预算部门(包括其下属单位),也可能是财政部门(如在向上级财政部门申请转移支付资金时),还可能是其他企事业单位等(如企业在申请财政性资金补助时)。

财政部门在布置下年度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时,要确定预算部门绩效目标的编报范围和要求。预算部门要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组织本级部门和所属单位填报绩效目标申报表,并在审核、完善的基础上,汇总形成预算部门绩效目标申报表,连同其他要求的材料,随同部门“一上”预算报送财政部门。

4.编制部门整体绩效目标

部门整体绩效目标的编制,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对部门的职能进行梳理,确定部门履职的各项具体工作职责。

(2)结合部门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预计部门在本年度内履职所要达到的总体产出和结果,将其确定为部门总体绩效目标,以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表述。 (3)依据部门所要实现的总体绩效目标,结合部门的各项具体工作职责,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工作任务,确定每项工作任务预计要达到的产出和结果,从中总结提炼出最能反映工作任务实现程度的关键性指标,并将其确定为相应的绩效指标。

(4)通过收集相关基准数据,如过去三年的平均值、以前某年度的数值、平均趋势、类似部门的先进水平、行业标准、经验标准等,确定绩效标准,并结合年度预算总体安排,确定绩效指标的具体数值。

5.编制项目支出绩效目标

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的编制,一般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对项目的功能进行梳理,包括资金性质、预期投入、支出范围、实施内容、工作任务、受益对象,明确该项目支出的功能特性。

(2)依据该项目的功能特性,预计项目实施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总体产出和结果,从而确定该项目所要实现的总体绩效目标,并以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表述。 (3)将项目支出的总体绩效目标进行细化分解,从中总结提炼出最能反映总体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关键性指标,并将其确定为相应的绩效指标。

(4)通过收集相关基准数据,如过去三年的平均值、以前某年度的数值、平均趋势、类似项目的先进水平、行业标准、经验标准等,确定绩效标准,并依据项目预期实施进展,结合预计投入的资金规模,确定绩效指标的具体数值。 (三)预算绩效的监控

预算绩效运行监控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要对绩效信息适时进行跟踪监控,重点监控是否符合预算批复时确定的绩效目标,发现预算支出绩效运行与原定绩效目标发生偏离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情况严重的,暂缓或停止该项目的执行。

在预算绩效的监控实施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1.预算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相结合

预算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的有机结合,包括两方面内容: (1)绩效目标管理与预算编制的结合

在预算编制时,要科学设置绩效目标,加强对绩效目标的审核,将设定的绩效目标作为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和主要依据,并随同部门预算一并批复,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2)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的结合

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依据,原则上,评价结果好的要继续支持,评价结果差的要减少甚至取消该项预算安排,以提高预算编制的合理性。

2.预算绩效管理与预算执行相结合

预算绩效管理与预算执行的有机结合,包括两方面内容: (1)绩效监控与预算执行的结合

在预算执行中,在关注预算资金支付进度和合规性的同时,也要关注资金预期效益的实现程度,确保预算支出绩效不偏离目标并如期实现; (2)绩效评价与预算执行的结合

在预算执行结束后,及时开展绩效评价,客观、公正地评判预算执行的产出和结果,提高预算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

3.预算绩效管理与预算监督相结合

预算绩效管理和预算监督的有机结合,就是要大力借助监督检查的力量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加强预算编制监督,重点检查绩效目标设置,确保科学合理,提高预算编制水平;加强预算执行监督,重点检查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相关部门,切实督促其整改落实;加强绩效评价监督,重点检查绩效评价工作质量,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和有效;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监督,重点检查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结合情况、向政府报告情况以及结果公开情况,不断提高绩效监督质量。 (四)预算绩效评价与报告

在绩效预算管理模式下,随着部门预算的完成,就要进行预算绩效评价。它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即,预算执行结束后,财政部门或预算部门要认真分析和积极利用决算数据,对财政支出的实际绩效进行评价,客观公正地评价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提高预算绩效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落脚点,应积极探索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方式,促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发挥实效。

1.绩效评价标准

是指设定绩效指标具体数值时的依据或参考标准,也是指衡量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尺度。绩效评价标准具体包括: (1)计划标准

是指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数据作为绩效评价的标准。 (2)行业标准

是指参照国家公布的行业指标数据制定的绩效评价标准。使用行业标准时,需要根据本地区的产业发展特色,依据国家公布的行业标准确定符合绩效评价需要的行业标准。 (3)历史标准

是指参照同类指标的历史数据制定的绩效评价标准。历史标准可以是历史上某年期的数据,也可以是多年数据的平均,根据实际评价工作的需要进行设定。 (4)其他经财政部门确认的标准

如财政部门确定的支出定额标准、资产配置标准等。 2.绩效评价指标

是指绩效目标的细化和量化。绩效指标应与绩效目标密切相关,突出重点,系统全面,便于考核。绩效指标一般包括产出指标和效益指标两个方面。 (1)产出指标

是指反映预算部门根据既定目标计划预期完成的产品和服务情况的指标,可细化为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时效指标和成本指标。

数量指标,反映预算部门计划完成的产品或服务数量。

质量指标,反映预算部门计划提供产品或服务达到的标准、水平和效果。 时效指标,反映预算部门计划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及时程度和效率情况。

成本指标,反映预算部门计划提供产品或服务所需成本,分为单位成本和总成本等。 (2)效益指标

是指反映与既定绩效目标相关的、预算支出预期结果的实现程度和影响的指标,可细化为经济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可持续影响指标以及社会公众满意度指标等。

经济效益指标,反映预算支出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和效果。 社会效益指标,反映预算支出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和效果。 生态效益指标,反映预算支出对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和效果。 可持续影响指标,反映预算支出带来影响的可持续期限等。

社会公众满意度指标,反映预算支出的服务对象或受影响群体的满意程度。 3.预算支出绩效评价

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包括基本支出绩效评价、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应当以项目支出为重点,重点评价一定金额以上、与本部门职能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的项目。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对部门整体支出进行评价。

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有: (1)绩效目标的设定情况; (2)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

(3)为实现绩效目标制定的制度、采取的措施等;

(4)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效果; (5)绩效评价的其他内容。 4.编制绩效报告

编制绩效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

(1)基本概况,包括预算部门职能、事业发展规划、预决算情况、项目立项依据等; (2)绩效目标及其设立依据和调整情况; (3)管理措施及组织实施情况; (4)总结分析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5)说明未完成绩效目标及其原因; (6)下一步改进工作的意见及建议。 结束语:

学习课程结束了,但《预算法》的学习远远没有结束,执行落实《预算法》任重而道远,希望大家继续学习和巩固。建议大家:

1.学习《预算法》与学习《预算法实施条例》相结合。 2.学习《预算法》与执行的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相结合。

3.听课与自学相结合。在听课的基础上,自己再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和反思,才是最好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