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熔化与凝固练习题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3.2熔化与凝固练习题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c98e0cd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00

专题: 简答题;实验探究题。 分析: (1)根据晶体的特点来分析; (2)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是有固态也有液态的; (3)我们可以从温度变化的快慢上找规律. 解答: 解:(1)由表中可知,该物质有一定的凝固温度,所以是晶体; (2)在第10min该物质处于凝固的过程,在凝固的过程中,物体是固液共存的状态; (3)根据时间和温度的关系,我们可以发现温度变化的快慢是不同的,物体的温度越低,温度下降的就越慢. 故答案为:(1)是;有一定的凝固温度; (2)固液共存; (3)物体的温度越低,温度下降的就越慢.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晶体凝固时的规律,同时还考查了我们对于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 三.解答题(共4小题) 27.(2011?鄂州)小阳学习了热学知识后,知道晶体凝固过程会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此引发了他的思考,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1)他猜想: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质量有关. 你的猜想: 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种类有关 . (2)小阳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了如下探究:

取不同质量的海波让它们刚好完全熔化,迅速放入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两烧杯冷水中.如图所示,待海波刚凝固完毕后,迅速用温度计测出各自烧杯中水的温度,通过比较 温度计升高的示数 来确定质量不同海波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

(3)在探究过程中,小阳发现海波凝固完毕后,温度计示数变化不太显著,请指出造成此现象韵一种可能原因: 烧杯中水的质量太大 .

考点: 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物理学方法。 专题: 实验题。 分析: (1)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的多少,我认为除去和物体的质量有关以外,还和晶体的种类有关.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转换法的应用.通过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高低就会确定海波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 (3)根据公式Q吸=cm△t可以知道,当Q吸和比热c一定时,升高的温度△t和水的质量m成反比,因此当水的质量m越大时,水的温度升高的就会越小,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就不太显著. 解答: 解:(1)我认为除去和物体的质量有关以外,还和晶体的种类有关. (2)海波凝固过程中会向烧杯中的水放热,而且向水中放的热量越多,水的温度升的就会越高,因此通过比较温度计升高的示数(即烧杯中水的温度升高的多少)就会确定海波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 (3)根据公式△t=Q吸/cm可以知道,当Q吸和比热c一定时,水升高的温度△t和水的质量m成反比,因此当烧杯中水的质量m越大时,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就不太显著(即水升高的温度△t就会越小). 故答案为:(1)晶体凝固过程放热的多少可能与晶体的种类有关;(2)温度计升高的示数;(3)烧杯中水的质量太大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实验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的能力、实验方法﹣﹣转换法的灵活运用以及对实验中出现问题时,学会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8.(2010?黔东南州)下表是张强同学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 1 2 3 4 5 6 7 8 9 时间/min 51 48 48 48 44 37 29 25 温度/℃ 59 (1)根据表中数据,在下列方格纸上描点,作出该物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这种物质在第7min时是 固 态(选填“固”“液”或“气”); (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48 ℃.

考点: 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专题: 实验题;作图题。 分析: 凝固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有没有固定的凝固点. 晶体凝固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 解:根据表格所给数据,物体在48℃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它有固定的凝固点,所以是晶体. 物体在第3、4、5min时,温度都是48℃,保持不变,说明物体的凝固点就是48℃. 晶体凝固的过程中,温度高于凝固点时是液体,低于凝固点是固态. 第7min时,物体温度为37℃,低于凝固点,所以是固态. 故答案为: (1) (2)固; (3)晶体; (4)48.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晶体凝固知识的掌握情况,考点很细,需要认真分析表格数据后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29.请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在做“探究水结成冰的过程”,这个实验时,小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水结冰以后体积会怎么变?”

同组的小刚立即做出了回答:“上一节课,不是做过固、液、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吗?当然减小了”

但也有人反对,“不会吧!应该是变大” 应该谁对谁错呢?

“这好办,在小药瓶中盛满水,放到制冷剂中使水完全凝固,然后看看冰面比原来的水面是下降了,还是上升了,不就行了吗?”小刚马上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这个办法不错.”大家齐声赞同,立刻动手实验. 结果发现,小瓶子中的冰面向上凸起来了. 请回答:

(1)通过这个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美国有一家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刚铝罐.即刚罐内表层面要压接一层0.25mm厚的铝片.焊接专家、锻压专家都束手无策.后来,圣地亚实验室的科学家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先把薄薄的铝片装到刚罐内与内表面相贴,再把刚罐内罐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冷冻后铝膜就与刚罐接牢了.使铝膜与刚罐接牢的原因是( C ) A、铝膜和刚罐之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 B、水结冰时放热使它们焊接牢了

C、水结冰后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使它们压牢了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这种现象有何危害?请举例说明.

(4)小明和同学们在研究这个问题时大致经历了哪几个探究要素? 考点: 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专题: 实验题;简答题;实验分析法。 分析: (1)水凝固成冰时体积变大,密度变小,水的这个特性叫做水的反常膨胀. (2)把薄薄的铝片装到钢罐内与内表面相贴,钢罐内罐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水凝固成冰后体积膨胀,会对钢罐内表面产生向外的压力,使贴到钢罐内表面的铝膜与钢罐接牢. (3)水的反常膨胀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危害,如:冬天放在室外装满水的水缸,水结冰后体积变大,会把水缸胀破. (4)阅读短文,从小明和同学们提出问题到得出实验结论即可获知研究这个问题时大致经历的几个探究要素. 解答: 解:(1)认真阅读短文,根据实验结果小瓶子中的冰面向上凸起来了,可以得出实验结论. (2)水凝固成冰后体积膨胀,会对钢罐内表面产生向外的压力,产生的巨大压力使铝膜与钢罐接牢. (3)联系生活实际中水的反常膨胀带来的危害,如:冬天室外的自来水管涨裂、水缸涨破.即可解答此题. (4)小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水结冰以后体积会怎么变?”是提出问题;小刚对小明提出的问题做出回答:“上一节课,不是做过固、液、气体热胀冷缩的实验吗?当然减小了”是猜想;有人反对,“不会吧!应该是变大”,是反驳;“这好办,在小药瓶中盛满水,放到制冷剂中使水完全凝固,然后看看冰面比原来的水面是下降了,还是上升了,不就行了吗?”小刚马上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是设计实验;大家齐声赞同,立刻动手实验.结果发现小瓶子中的冰面向上凸起来了.这是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故答案为:(1)水结冰以后体积变大; (2)C; (3)冬天放在室外装满水的水缸,水结冰后体积变大,会把水缸胀破. (4)提出问题→猜想→反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点评: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水的反常膨胀现象的实验探究方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危害,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研究这个问题时经历的探究要素的总结归纳能力,综合性较强. 30.如图1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

(1)请依次写出水循环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汽化 、 液化 、 凝华 ;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汽化 ;属于放热的是: 液化和凝华 ; (3)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两项节水措施: 让水重复利用 、 防止跑冒滴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