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域史是关于从古至今中国领土变化过程的历史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疆域史是关于从古至今中国领土变化过程的历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cbc58c189eb172ded63b798

疆域史是关于从古至今中国领土变化过程的历史。 中国疆域自远古以来不断演进变化,从《尚书·禹贡》九州开始直到中清朝极盛时疆域:被认为是中国疆域原型华民国时期的秋海棠叶形状,而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的又有改变,成为被喻为“雄鸡”的形状至今。期间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历程。 目录 概述

远古时代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

秦汉统一王朝的建立 秦朝疆域 汉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国土 隋唐鼎盛时期 隋朝疆域 唐朝疆域

周边其它民族国家 宋朝时期

大蒙古国与元朝时期 明朝时期的疆域 清朝时期的疆域

民国疆域 共和国疆域

近代的国土沦丧

近代西方国家侵占中国领土方式 一、邻国强占中国领土 二、殖民地

三、西方国家强租强占中国沿海地区 中国历代疆域面积变迁 概述 远古时代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

秦汉统一王朝的建立 秦朝疆域 汉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国土 隋唐鼎盛时期 隋朝疆域 唐朝疆域

周边其它民族国家 宋朝时期

大蒙古国与元朝时期 明朝时期的疆域

清朝时期的疆域

民国疆域 共和国疆域

近代的国土沦丧

近代西方国家侵占中国领土方式 一、邻国强占中国领土 二、殖民地

三、西方国家强租强占中国沿海地区 中国历代疆域面积变迁 展开

编辑本段概述

现代中国疆域

现今中国的国境南邻越南、老挝和缅甸;西南与印度、不丹、尼泊尔接;西接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中部;正北与蒙古接壤;东北则和俄罗斯东部、朝鲜接壤;隔海与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相望。

编辑本段远古时代

战国时所著的《禹贡》记载的九州 (中国)是关于中国疆域最早的文献记载。虽非禹时实著,然亦体现了战国时人

九州

的天下观与地理观。其将中国分为冀州、兖州、徐州、青州、豫州、雍州、梁州、荆州、扬州九州。以今日来看,冀州在今山西及河北、河南两省的部分地区;兖州则在今河北与山东省部分地区;青州在今天的山东半岛;徐州在今山东省南部与江苏省北部;淮水以南之江苏省与安徽省则为扬州;荆州在今天的两湖;豫州指今河南省;梁州指四川省与陕西的汉中地区;雍州包括了今天的关中与甘肃东部。虽然此说分歧很大,传说性质浓厚,范围也大于当时中国实际面积。但此为古人天下观之萌芽与发皇,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编辑本段夏商西周

夏商西周三代,中国疆域处于混沌状态。当时部落观尚浓,国家并未完全成熟。因此疆域同样极不确定。但三代都大体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带。其中夏在中,商在东,周在西。 由于关于夏代的历史文献与历史遗址均极少。因此夏代的疆域难以考证。据顾颉刚考证,中夏以前夏代政治中心似在山东省,其势力及于河北河南;晚夏则移居到伊、洛流域。 商汤的活动中心最初在河北省中部与南部。在商代极盛时期,其势力东至山东半岛;西到甘肃东部;南在今河南南部淮水流域,较夏代有大扩展。

周起源于今陕西西部甘肃东部一带。周灭殷后,国土大幅向外扩张,向北已征服肃慎(今辽宁省的朝阳县一带),南到汉水中游,东到大海,西至渭河上游,广封诸侯。也为其后的主要由于地方权力过大而导致的分裂时期及秦朝的大一统奠下基础。 编辑本段春秋战国 春秋时中国疆域 战国时中

战国地图

国疆域春秋时期,本是周代分封的各诸侯国皆以扩张以第一要务。国土较大者有楚、晋、齐、秦、吴、越、燕、郑、宋、卫、鲁、莒、中山等国,加上已经沦为一小国的周王国。春秋末年,秦国的西疆扩展至渭水上游。晋国北疆达到山西汾河中游。燕国占有了大凌河流域。楚国控制了云梦泽平原。越国占有浙江北部。是为当时疆界四至。

战国时期,三家分晋,形势大乱。各国纷纷向四周开阔疆土。赵国通过胡服骑射,北界由桑干河推移到河套地区。

燕国击败东胡,筑长城,疆界也推移到现在的辽东地区。秦国疆域扩张最为显著。西部达到今甘肃东部洮河流域,并且攻灭了巴、蜀两国,势力扩展到四川地区。楚国也向南发展到湘、资、沅、澧流域,向西占领了湘西、鄂西地区。 编辑本段秦汉统一王朝的建立 秦朝疆域 秦朝 秦始皇创

秦帝国疆域

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疆界大幅扩展。除继承原六国时期疆域,更统一南越及闽

越地区,疆域比之前的几千年有了巨大的扩展。在北方占领了河南地,将匈奴势力驱逐到阴山以北[1]。东到朝鲜半岛北部,南到今广西、云南东部,西北到甘肃东部、内蒙古西部,西到四川东部。秦朝将战国时期赵、燕、秦三国所修筑的长城连接起来,形成“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的秦长城。还开五尺道试图向西南地区渗透。 汉朝

西汉疆域汉朝建立后,先是削除异姓诸侯,后又有吕后及七国之乱。国家政治动乱,无暇顾及边防。河南地复为匈

西汉疆域

奴所有[2]。

汉武帝时期,西汉武功极盛,国土大幅扩展。汉朝的西部领土包括今新疆、哈萨克斯坦东部、东南部、吉尔吉斯斯坦大部、塔吉克斯坦东部、乌兹别克斯坦东部等地。南到今越南中部、北部、海南岛,南海的西沙、中沙群岛等。东北到朝鲜半岛中部、北部。公元前127年,卫青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陇西、北地、上郡的北部,置朔方、五原二郡。云中、雁门二郡的北界也向外扩展。西汉的北部疆界至此推到河套,阴山以北。前121年,汉将霍去病出陇西击灭居于河西走廊的匈奴部落,以其地设酒泉郡。后又分割为张掖、敦煌、武威三郡。连同在湟水流域设置的金城郡,合城河西五郡。汉武帝刘彻为了保卫中原的正常发展,反击匈奴,决定“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氏”。为此他先派张骞两度出使西域,以加强同西域诸地的联系,共同对付匈奴。张骞西使加深了中原地区对西域的了解,密切了两地之间政治、经济联系,扩大了汉朝在西域诸地的政治影响,为汉朝统一西域创造了条件。汉武帝又命李广利于太初元年(前104年)、三年两伐大宛(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使西域的许多城国相继臣服于汉。太初三年(前102年)战胜大宛后,西汉朝廷在轮台(今新疆轮台东)、渠犁(今新疆库尔勒西南)置使者、校尉,这是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行政机构之始。后又设置伊循都尉、护鄯善以西使者。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后不久,公元前121年汉朝大将军霍去病大败驻牧在河西走廊一带的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汉朝在此置武威、酒泉两郡(后改为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从而切断了匈奴同氐、羌诸部的联系。尔后汉朝同乌孙的联盟使匈奴在西域更显孤立,公元前109年,汉军将领赵破奴等率部西征攻破楼兰、姑师等西域重镇。前102年,汉军攻破大宛城(今费尔干纳),汉朝在西域各国中的威望

西汉和罗马

大增。翌年,汉朝在西域的轮台、渠犁等地驻兵屯田,并置使者校尉统领之。使者校尉是汉朝政府设在西域的最早的地方官员。前138年,东瓯王迫于闽越王的威胁,举国内迁到今江淮流域。前110年,汉朝又灭亡了闽越国。前111年,汉朝平南越,又占有了海南岛,在该地设十郡。在西南地区,汉朝征服了诸国,边界推移到云南哀牢山和高贡黎山。东北地区灭亡了卫氏朝鲜,设置了东北四郡。边疆形势蔚为改观。并设立西域都护府控制西域诸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