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常用实词120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古代汉语常用实词120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cf35740be1e650e52ea99f4

憐 本义:哀怜、同情 1.遍;满。 2. 久远;久经。 3.弥封;弥补。 例:“离宫别馆,弥山跨谷。” 《汉书·司马相如传》 例:“太傅之计,旷日弥久。” 《史记·刺客列传》 例:“敢拜之弥缝敝邑,寡君有望矣。” 《左传》 例:“奉之弥繁,侵入愈急。” 《六国论》 例:“至莫夜月明。” 《石钟山记》 例:“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游褒禅山记》“祸莫惨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 《报任安书》 例:“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诗经·邶风·终风》 M 弥mí 彌 本义:满莫mù 4.益;更加。 日落时,傍晩。 1.无定代词。没有谁;没有什么。 2.副词。表否定。不,莫 本义:日落草中,黄昏 m? 不能。 3.副词。表劝戒。不要;例:“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不可,不能。 1.代词。你;你的。 《赤壁之战》 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N 乃nǎi 乃 本义:(湮灭不用)2.副词。就是;原来是;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才是。 3.副词。却。 《陈涉世家》 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5.副词。岂;难道。 6.副词。仅仅;只。 4.副词。竟然;居然。 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例:“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例:“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史记·项羽本纪》 N 内nai 1.里面,里头。与“外”例:“少时,帘内掷一纸出。” 相对。 2.指朝廷。 3.内心。 《促织》 例:“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隆中对》 例:“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 《赤壁之战》 內 本义:里面 nà 1.“ 纳 ”的古字。使进入;放入。 2.“ 纳 ”的古字。接纳;容纳;釆纳。 3.通“ 讷 ”。木讷,不例:“内狼于囊。” 《中山狼传》 例:“距关,毋内诸侯。” 《鸿门宴》 例:“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 13

善言辞。 《楚辞·九章·怀沙》 例:“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病梅馆记》 例:“非相仇也,期有得耳。” 《狱中杂记》 例:“征敛无期。” 《吕氏春秋》 例:“失期,法皆斩。” 《陈涉世家》 Q 期qī 1. 邀约;约定。 2. 希望;企求。 3. 限,限度。 4. 期限。 期 本义:时间、期限 jī 1.时间周而复始。分别指一周年,一个月或一整天。 2.“期服”的省称。 例:“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陈情表》 例:“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游褒禅山记》 例:“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奇qí 1.珍奇;稀奇。 奇 本义:奇异、特殊 jī 2.出人意外,使人不测。例:“若兵来则出奇兵击之。” 多指奇兵或奇谋。 3.犹“佳”、“妙”。 《失街亭》 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移居》 例:“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张衡传》 例:“每奇日未尝不视朝。” 《资治通鉴》 例:“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 例:“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 《史记·李将军列传》 例:“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诗经·小雅·伐木》 例:“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诗经·卫风·氓》 例:“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指南录〉后序》 4.指惊奇,惊异。 1.单数,偶之对。 2.零数;余数。 3.谓命运不好,遇事不利。 迁qiān 1.登;上升。 2.迁移;搬动。 3.迁居。 遷 本义:从低处向高处移动4.晋升或调动。 5.流放,放逐。 6.贬谪,降职。 1.谒见;拜谒。 例:“公交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张衡传》 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列传》 例:“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琵琶行并序》 例:“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 《信陵君窃符救赵》 请qǐnɡ 請 Q 本义:拜见、谒见2.请求;要求。 3.询问。 例:“乃辞谢,固请。” 《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臣是以无请也。” 《扁鹊见蔡桓公》 例:“于是公子请朱亥。” 《史记·魏公子列传》 例:“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廉颇蔺相如列传》 4.召;延请。 5.敬辞。表示自己愿意做某件事而请求对方允许。 14

1.尽,完。 2.贫苦。 穷qi?nɡ 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 例:“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鱼我所欲也》 窮 本义:尽、完结3.困窘;窘急。 例:“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 《韩诗外传》 4.特指不得志。与“达”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相对。 《孟子·尽心上》 5.彻底推求;深入钻研。 例:“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周易》 6.止息;杜绝。 去qù 1.离开。 2.距离。 3.去掉;除去。 4.抛弃,舍弃。 本义:离开例:“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与朱元思书》 例:“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卖油翁》 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鸿门宴》 例:“为汉家除残去秽。” 《赤壁之战》 例:“人所畔者,天所去也。” 《后汉书》 例:“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北固亭怀古》 例:“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琵琶行》 例:“果行,国人皆劝。” 《勾践灭吴》 例:“时周瑜受使至鄱阳,肃劝权召瑜还。” 《赤壁之战》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 《屈原列传》 3.勤勉;努力。 例:“若是则田野大辟,而农夫劝其事矣。” 《管子·轻重乙》 去 劝quàn 5.表示行为的趋向。 6.过去的。 1.奖勉;鼓励。 2.劝导;劝说。 勸 本义:勉励、奖励却qua 1.退;使退。 2.拒绝;推辞。 3.除;除去。 4.副词。还;再。 例:“相如因持壁却立。” 《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却之为不恭。” 《孟子·万章下》 例:“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咏田家》 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卻 本义:退却 R 如rú 1.随顺;依照。 2.像;如同。 3.及,比得上。 4.往,去。 例:“公屡促之,必如约。” 《记王忠肃公翱事》 例:“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 例:“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鸿门宴》 例:“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赤壁赋》 如 本义:顺从 5.连词。假如,如果。 例:“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赤壁之战》 1.如;像。 2.及得上,比得上。 例:“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师说》 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若ru? 若 本义:如

3.你(的);你们(的)。 例:“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鸿门宴》 “更若役,复若赋。” 《捕蛇者说》 4.他(的);他们(的)。 例:“孔子生不知其父,若母匿之。” 《论衡》 15

5.连词。假如,如果。 例:“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赤壁之战》 6.连词。或;或者。 例:“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 《汉书》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师说》 S 善shàn 1.吉祥;好;美。 善 本义:吉祥、美好少shǎo 2.善行;善事。善人。 例:“为善最乐。” 《后汉书》 3交好;亲善。 4.擅长;善于。 例:“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 例:“京中有善口技者。” 《口技》 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例:“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 5.修治;治理。 6.喜欢,爱好。 1.数量小;少量;不多。 例:“山多石,少土。” 《登泰山记》 2.少数人。 3.缺少。 例:“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孟子·梁惠王下》 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少 本义:数量小 4.轻视;鄙视。 5.少顷;短暂。 1.幼年。 2.年幼或年轻的人。 3.年轻。 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 《史记·苏秦列传》 例:“少时,一狼径去。” 《狼》 例:“少失其父母者,有所放依而长。” 《墨子·兼爱中》 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兰亭集序》 例:“孰与君少长?” 《鸿门宴》 例:“江与夏之不可涉。” 《楚辞》 例:“楚人有涉江者。” 《刻舟求剑》 例:“驱中国之众远涉江湖之间。” 《赤壁之战》 例:“于是背秋涉冬。” 《七发》 例:“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归去来兮辞》 Shào 涉sha 1.徒步渡水。 2.泛指渡水。 3.至,到。 4.历,经历。 涉 本义:徒步趟水过河5.游玩,游览。 6.涉猎。指阅读学习。 例:“幼而读书,好《楚辞》;诸子及经史多所涉猎。”《复庵记》 胜shanɡ 1.能够承受,禁得起。 例:“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鸿门宴》 勝 本义:胜任、经得起“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 2.尽。 1.战胜;胜利。 2.胜过,超过。 3.克制;制服。 例:“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孟子·梁惠王上》 例:“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六国论》 例:“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 《原君》 例:“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 《孙子·谋攻》 4.形容事物优越、美好。 例:“予观夫巴陵胜状。” 《岳阳楼记》 5.特指优美的山水或古迹。 1.知道;了解。 2.认识;识别。 3.赏识 例:“见怪石特出,度其下必有殊胜。” 《永洲崔中丞万石亭记》 例:“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沁园春·雪》 例:“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 《史记·刺客列传》 例:“素为李德裕识拔。” 《旧唐书》 16

识sh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