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9-2020学年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d263b56a1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9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都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 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用种子繁殖后代,裸子植物的种子无果皮包被着,裸露,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能形成果实。 植物分类的知识是中考的热点,要注意理解和掌握。 16.【答案】A

A、【解析】解:绿色开花植物只有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生理过程才能形成果实和种子,

A正确;

B、珠被发育成的种皮、子房壁发育成的果皮全是来自母体的遗传物质,其果皮、种皮的性状表现肯定与母本完全一样,而受精卵来自精子和卵细胞的遗传物质,受精卵发育的胚,所含的遗传物质不一定完全相同,B错误;

C、桃子的可食用部分属于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C错误。

D、种子的萌发不仅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等外部条件,而且种子本身必须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D错误。 故选:A

(1)雄蕊花药里的花粉散落出来,借助外力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传粉,传粉的方式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花粉管里的精子与胚珠里的卵细胞相融合的现象叫做受精。 (2)当一朵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为种子。

(3)植物生长需要的无机盐包括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

(4)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绿色开花植物生活史中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以及种子萌发的条件等知识。 17.【答案】D

【解析】解:A、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机物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A正确; B、呼吸作用在所有的活细胞每时每刻都能进行,为生物的基本特征。幼嫩的叶新陈代谢快,需要的能量多,故比衰老的叶呼吸作用强;而生长的花朵代谢更为旺盛,需要大量的能量,因此呼吸作用更强,B正确;

C、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C正确;

D、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同时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也使的生物圈中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D错误。

故选:D。

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即: 呼吸作用 场所 原料 条件 产物 能量 所有的活细胞(线粒有机物、氧气 有无光皆可 二氧化碳、水 释放能量 体) 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考查的重点。 18.【答案】C

第9页,共13页

【解析】解:A、提倡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绿色理念,A正确; B、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率,这种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绿色理念,B正确;

C、过度开采森林木材,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环境,不符合绿色理念,C错误; D、爱护植被,人人有责,环境保护人人有责,D正确。 故选:C。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必须具有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现在有很多与绿色相关的环保名词,就是基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而提出来的。

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的破坏,不利于环保。 19.【答案】A

【解析】解:①温度:温度能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在生产实践上低温贮藏水果和蔬菜,抑制蔬菜水果的呼吸,以减少呼吸消耗、可延长保鲜时间,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无关;

②合理密植是植物与光接触的面积增大,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与光合作用有关。

③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可在移栽植物时,减去部分枝叶,以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植物的成活,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无关;

④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促进种子萌发,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无关;

⑤保存粮食向仓库内充二氧化碳,可以减弱粮食的呼吸作用,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无关; 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所以属于利用光合作用原理的是②⑥。 故选:A。

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光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等有关,光照的面积越大,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就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温度、氧气、二氧化碳、水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20.【答案】B

【解析】解:A、人工辅助授粉可以弥补自然状态下传粉不足,提高产量,A正确; B、适时给农作物施化肥是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无机盐,而不是有机物,B错误; C、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分和二氧化碳,C正确; D、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之一是水分,D正确。 故选:B。

根据种子萌发的条件、光合作用的原料、施肥的目的、植物根的呼吸等知识分析解答。 种子萌发的条件、光合作用的原料、施肥的目的、植物根的呼吸是经常考查的内容,需要同学们牢固掌握相关知识。

21.【答案】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对照;乙;丙;保护幼根和根毛;

降低蒸腾作用;传粉不足;人工辅助授粉

【解析】解:(1)对比甲与乙的实验结果可知: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对比乙与丙的实验结果可知: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对比乙与丁的实验结果可知: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第10页,共13页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因此在该实验中乙装置是对照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要探究“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必需以温度为变量形成对照实验,因此可选用装置乙和装置丙形成对照.

(3)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移栽植物时为保护幼根和根毛不被损伤,提高移栽幼苗的成活率,常在根部带一个土坨移栽.

(4)刚刚移栽的幼苗,根吸水的能力弱,为了降低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因此常在阴天或傍晚移栽.

(5)玉米果穗的缺粒现象是由于自然状态下传粉不足造成的,可采用人工辅助授粉的方式予以补救.

故答案为:(1)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2)对照;乙;丙; (3)保护幼根和根毛 (4)降低蒸腾作用

(5)传粉不足;人工辅助授粉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小组设置了三组对照实验:甲与乙以水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乙与丙以温度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乙与丁以空气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空气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解答类似题时要注意.

22.【答案】蒸腾作用的快慢是否与叶片数量有关?;绿色植物在光下能产生氧气;金鱼藻;遮光;左;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④①③②

【解析】解:(1)实验A装置三个塑料袋内的叶片的数量不同,根据三个塑料袋中的水珠的数量可以说明蒸腾作用的快慢与叶片数量有关,所以实验A装置探究的问题是:蒸腾作用的快慢是否与叶片数量有关?

(2)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甲中能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剧烈燃烧,这是氧气具有助燃的性质,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为探究“进行光合作用的是金鱼藻”,装置B设置了如图乙所示的对照组,实验的唯一变量应是金鱼藻。所以应去掉图乙中的金鱼藻。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

(3)光合作用只能在光下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瓶内气压降低。因此,“利用C装置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应对装置进行遮光处理。“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滴向左移动。

(4)“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操作步骤是④黑罩遮光、选叶遮光、①光照、取下叶片,去掉黑纸片、③酒精脱色、清水漂洗、②滴加碘液、显色观察。所以图一表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④①③②. 故答案为:

(1)蒸腾作用的快慢是否与叶片数量有关? (2)绿色植物在光下能产生氧气;金鱼藻 (3)遮光(黑暗) 左

(4)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④①③②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氢氧化钠吸

第11页,共13页

收二氧化碳。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是:有机物+氧气→水+二氧化碳+能量。 (3)植物可以进行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

(4)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是的就是对照组。植物可以进行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 植物的三大作用是中考常考的知识,应主要掌握。

23.【答案】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影响环境;捕食;大山雀;草、黑松;草→鼠→鹰或黑松→鼠→鹰;分解者

【解析】解:(1)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依存。蒙山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润,为多种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有我国分布面积最大的赤松林,还有栎树、刺槐等1170多种植物,这体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环境影响生物。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一部分为人类和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和氧气来源,因此有人把森林称为天然氧吧。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2)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捕食和竞争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比如松毛虫泛滥,会危害到黑松,但大山雀的数量会随之增加,从未控制松毛虫的数量,降低黑松林所受的危害。 (3)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绿色植物能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质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些有机物不仅为生产者自身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而且也为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如图中的草和黑松。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草→鼠→蛇→鹰;草→鼠→鹰;黑松→鼠→鹰;黑松→松毛虫→大山雀→蛇→鹰;黑松→松毛虫→大山雀→鹰;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鼠→鹰或黑松→鼠→鹰。腐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归还土壤,被绿色植物吸收和利用,制造有机物。

故答案为:(1)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影响环境 (2)捕食;大山雀

(3)草、黑松;草→鼠→鹰或黑松→鼠→鹰;分解者 (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 (2)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消费者---各种动物,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藻类,各成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表示食物链,以及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4.【答案】② 细胞膜 ④ 细胞核 蛋白质和DNA 有机物 气孔 光合作用 抑制呼吸作用 器官

【解析】解:(1)②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

第12页,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