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今墨治糖尿病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施今墨治糖尿病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d3276030066f5335b812113

6、糖尿病脂肪肝的治疗

糖尿病脂肪肝患者往往合并高血脂症,可以通过控制血糖和饮食治疗取得一定疗效。其饮食成份对血脂有很大的影响。基本原则是四低———低脂、低胆固醇、低碳水化合物和低热量饮食。限制每日脂肪总量占热量的10%—30%,同时补充维生素E,以免体内过氧化脂质生成增加,每日胆固醇摄入<300mg,限制碳水化合物在150—300克,并限制食物中单糖和双糖成份,每日总热量可根据标准体重和活动量控制在1600—2600大卡。

饮食疗效不佳者,可给予药物配合,用促进肝内脂肪氧化,转运有利于脂肪肝恢复的药物,如肌醇、核酸、辅酶A三磷酸肌甘(ATP)以促进体内组织生长,修补再生、纠正蛋白质、脂肪及葡萄糖的异常代谢,防止肝细胞坏死,纤维化。

7、糖尿病合并妊娠的饮食管理

妊娠期由于胎盘产生的各种激素和母体血中的皮质激素,泌乳素增高,这些激素均具有抵抗(抵消)胰岛素的作用,可加重高血糖。妊娠期要尽量通过饮食控制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但为了满足母体和胎儿营养的需求,保证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饮食的热量不宜过分限制,每日按30—35大卡/公斤.体重,或每日2000大卡以上。蛋白质每日1.5—2.0克/公斤.体重,脂肪每日约50克,碳水化合物不低于总热量的50%,即每日300—400克。最好少吃多餐,每日分5—6餐。饮食控制以不出现低血糖和饥饿时产生酮症为合适。妊娠前3个月体重增加不应超过1—2公斤,以后每周体重增加350克为合适。妊娠期间应补充适量的维生素、钙、铁、锌等。 二、运动疗法

1、病人、医生都应懂得运动的重要性是什么?

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方法之一,许多轻度糖尿病,仅仅通过饮食和运动治疗就可以使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没有时间,没有运动意识”,在糖尿病人中占了半数,约占总数的1/3的糖尿病患者没有进行满意的运动治疗。其次是“没有医生指导,不知道如何运动才能达到目的”。这就对糖尿病病人和医生,特别是专业医生提出了要求:当患者被确认为糖尿病后,医生尤其专业医护人员就应当向他们讲清运动对糖尿病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运动意识,针对不同的病人制定适合他们的运动计划,经常对他们进行运动指导。 2、运动疗法对糖尿病有何好处?

(1)长期运动可以改善肌肉糖原的氧化代谢及心血管功能,使最大摄氧量增加,肌肉活动能力增强;

(2)可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运动可以使葡萄糖在外周组织中的代谢清除率增加,提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其机制是运动锻炼使肌肉内的

葡萄糖转运因子的含量增加,可增加血管内的葡萄糖的转运能力(进入组织),并可提高受体(肝脏、肌肉、脂肪组织细胞接受胰岛素作用的点)对胰岛素的亲和力。

(3)有利于控制血糖———运动之初,人体主要利用储存在肌肉和肝脏内的糖原分解的葡萄糖作为能源。随着糖原的不断消耗,血糖开始为组织供能,因此,持续运动一段时间后,血糖开始下降。当运动结束后,因为肌肉和肝脏还会摄取大量的葡萄糖,以补充糖原的消耗,血糖还会进一步下降。中等量运动的降糖作用能够维持12—17小时。长期锻炼有利于血糖的控制,是运动效果的积累和胰岛素敏感性增强的结果。

(4)运动可加速脂肪分解有利于改善高脂血症———有规律的运动可以提高人体肌肉脂蛋白酶活性,加速脂肪的分解,使高甘油三酯血症得到下降,并提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密度脂蛋白HDL-C有利抗动脉粥样硬化)。 (5)有利于控制体重———对2型糖尿病,尤其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可导致胰岛素抵抗,特别是腹部肥胖者。通过体育锻炼,严格控制饮食,能够使体重下降,血糖下降。对于消瘦的糖尿病病人,采用药物和适当运动可使病情得以改善,体重也可以增加。

(6)运动可改善心肺功能,促进全身代谢———运动时循环和呼吸能得到改善,并可提高最大耗氧量,也可以使静息心率减少。

(7)运动可以改善糖耐量,对葡萄糖耐量降低(IGT)者进行干预———在运动时使肌肉葡萄糖摄取增加,并可使胰岛素受体数目相对增加或使其结合力上升,也可使受体后的作用增强(加强葡萄糖转运作用使血液中的葡萄糖转入靶细胞内),起到改善葡萄糖的作用,也可能使肌糖原合成增加(糖贮存)。 (8)运动还可以增加血管弹性,降低血压。并有防止骨质疏松,增强体能,进一步改善病人精神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3、运动疗法可能带来的一些副作用———每个糖尿病人都能进行运动吗? (1)运动可以加重心脏负担,糖尿病人往往多合并有冠心病(尤其伴有肥胖、高血脂症及高血压者),因此,可能使冠心病或高血压加重,可诱发心脏功能不全甚至心绞痛、心肌梗死。

(2)运动中可发生血压过高,而运动后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由下蹲、卧位起立甚至起坐后即发生的脑供血不足症状)。

(3)糖尿病有眼底病变者致视网膜出血的可能性增加,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进展。

(4)伴有DN者,因运动可减少肾血流量,可使尿蛋白排出增加,从而加重肾脏病变。

(5)严重的糖尿病,尤其是1型糖尿病者,在未很好控制血糖的情况下,运动会使血糖上升,甚至出现酮体或酮症酸中毒等急诊情况。

(6)用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者,运动时易发生低血糖(主要时运动增加了糖的利用)。

(7)已有足部溃疡,退行性关节病变者可加重病情。 (8)可使原有的神经病变加重。

(9)故此,糖尿病人对运动应有选择性,在病情允许情况下选择合适的量和合适的运动方式,有下列情况者暂不宜进行运动:

a、病情控制不佳,血糖>16.7mmol/L或血糖波动明显尤其1型糖尿病人。 b、有急性并发症———如急性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惨性昏迷等。 c、有慢性并发症,如心、肝、肾功能,严重视网膜病变,严重下肢大血管病变,自主神经病变和严重的高血压。

d、轻度活动即可发生心绞痛,新发生4周以内的心肌梗死。 e、严重肺换气功能障碍者。 4、什么是运动处方?

(1)运动处方在上世纪50年年代由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首先提出,1960年由日本学者首先使用这一术语,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采用这一术语。

(2)运动处方是指根据糖尿病人的具体情况,如性别、年龄、体格、体重及目前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和运动习惯,以及血压、血生化指标和运动所想达到的目的而制定的运动程序。后者包括:运动的种类、场地和运动量———即强度、时间和频度以及注意事项等。

(3)制订运动处方的原则———力争个体化,由于病人的个体差异大,必须因人制宜,并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基础,如运动前体质差,开始运动强度宜小,而体质较强者,则可以运动量大一点强度,才能达到运动的目的。 (4)运动量的制定

a、运动量(即运动负荷)=运动强度×运动时间,是由强度、频度、时间、数量及运动项目的特点等多种因素组成。

b、运动中判断运动强度是否合适,可以从脉率(心跳)变化和自我适应度2个方面作出评估。运动后脉率的变化直接反映人体的耐受能力,主要是比较静息时脉率(心率)和运动后脉率的变化之差,可用脉率指数表示。

脉(心)率指数=(运动时最高脉(心)率—平静时脉(心))率/平静时脉(心)率×%

加上自我感觉可将运动强度分为四个等级:

总的评估可参考:

运动量适宜:运动后有微汗、轻松愉快;稍感乏力、休息后可消失;次日精力充沛。

运动量过大:运动后大汗、胸闷气短;非常疲乏,休息15分钟后脉搏未恢复;次日浑身无力。

运动量不足:运动后无汗,无发热感;脉(心)率无变化或在休息2分钟内可恢复。 运动量判定

适宜 过大 不足

c、简易法:运动中脉率=170—年龄;获得最大效益的运动强度是使心率达到个人最高心率的60—85%,糖尿病人以60%为宜。 (4)运动项目及时间的选择

项目选择原则———本人感兴趣,简单、方便,能长期坚持,易激发兴趣的项目,并可使全身肌肉参与活动且不需特殊设备的运动———如太极拳、动静结合的气功。 时间选择:

a、尽可能安排在饭后1—2小时,早餐后是运动的最佳时间,因为这时可能是一天中血糖最高的时候。

b、不要在胰岛素注射后或服降糖药后作用最强的时候运动,特别是那些习惯晨起服降糖药,后出走运动,而后再回来吃早餐,这样最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往往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这是应尽量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