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知识总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解剖学知识总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d60dd06cc22bcd127ff0c16

(1)动眼神经核——躯体运动性,可分为成对的外侧核和不成对的正中核,发出纤维向腹侧穿过红核,在大脑脚内侧出脑→眼球外肌(除外直肌和上斜肌)和提上睑肌。接受双侧皮质核束和项盖脊髓束来的纤维。

(2)动眼神经副核——一般内脏运动性,是动眼神经副交感节前神经元的胞体;由顶盖前区来的纤维→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控制瞳孔缩小和调节晶体的曲度。

3.红核 在被盖部,呈圆柱形,章要接受小脑和大脑皮质发来的纤维。发出纤维在被盖中部中线上交叉后下行,形成红核脊髓束,影响前角细胞的活动。

4.传导束 上行传导束聚集在被盖的外侧部。内侧丘系——在红核外侧、黑质的后方。脊髓丘脑束和三叉丘系——在内侧丘系的背外侧。黑质与大脑脚底与下丘切面同。 六、脑干的网状结构

在脑干中央区域,纤维纵横交织,其间散布着大量大小不等的神经元胞体,称为网状结构。保持多突触联系的形态特征,接受来自各种感觉传导体系的信息,传出纤维直接或间接地联系着各级中区,它是中枢神经系内一个重要的整合结构,具有多种功能(参与躯体运动、躯体感觉、调节内脏活动、控制睡眠——觉醒活动)。网状结构的细胞可分为三区:正中区——位于脑干中线部,细胞内含5-羟色胺;内侧区——在被盖部内侧2/3,为大细胞;外侧区——在被盖部外侧1/3,以小细胞为主。

七、脑干的定位诊断示例 见材教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脑干 2.橄榄 3.锥体交叉 4.红核 5.黑质

6.顶盖前区 7.内仙丘系交叉 8.顶盖脊髓束 9.内侧纵束 10.斜方体 11.锥体束 二、问答题

1. 脑干分几部?在各部的表面可见到哪些结构?

2.第四脑室位于何处?由何组成?其形态如何中?通向何处?

3.描述菱形窝的组成、边界及形态结构?在菱形窝表面所见结构中,哪些在深部含有脑神经核? 4.在下列横切面中,各可见到哪些主要结构(要求说出结构名称、位置、性质与联系情况)。 (1)锥体交叉横切面 (2)内侧丘系交叉横切面 (3)橄揽中部横切面 (4)脑桥下部横切面 (5)中脑上丘横切面

5.脑干内有哪些脑神经核?它们的性质如何?

6.脑干内除了脑神经的核外,还有哪些核团?和位于何处? 7.延髓内有哪些躯体运动核?位于何处?各支配什么肌肉? 8.脑桥内有哪些躯体运动核?位于何处?各支配什么肌肉? 9.中脑内有哪些躯体运动核?位于何处?各支配什么肌肉? 10.一般内脏运动核包括哪些?它们的位置在哪里?发出的纤维加入哪几对脑神经?在何处交换神经元?其节后纤维分布于何处?

11.在脑干内与听觉有关的结构包括哪些?各位于何处?

12.脑干内哪些核团发出的纤维越至对侧的(即左右纤维交叉)?

13.在锥体交叉或内侧丘系交叉的上方若右侧半损伤,将出现什么功能障碍?在交叉下方一侧受损后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14.三叉神经包括哪些核团?它们位于何处?发出的纤维去向如何?

41

15.左侧脊髓后索及左侧内侧丘系损伤后产生的症状有何不同?为什么?

八、小 脑

掌握小脑的位置和分部: 位置颅后窝。

分部 小脑蚓(维持重心与平衡)及小脑半球。小脑表面的灰质层为皮质(保证肢体从共济运动),内部的白质为髓质,髓质内部的灰质核团称中央核。 小脑的分叶:

小脑以原裂和后外侧裂分为三叶:

绒球小结叶 以后外侧裂与小脑的其他部分相分隔。位于小脑下面的最前端,包括半球上的绒球和小脑蚓中的小结,属古小脑,接受前庭神经及前庭神经核的纤维,与平衡有关。 小脑前叶 在原裂以前的部分,为小脑上面近前端的部分,属旧小脑。

小脑后叶 在原裂和后外侧裂之间,分二区:旧区(包括蚓垂、蚓锥体)和小脑前叶共同接受脊髓小脑前、后束纤维,称为旧小脑;新区(除蚓垂、蚓锥体以外的部分)是进化中最新的部分,通过皮质脑桥束、脑桥核和小脑中脚与大脑皮质相连系,故称新小脑。在人类它占据了小脑的大部分。 掌握小脑扁桃体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

位置 在小脑半球下面前内侧部,靠近枕骨大孔。 临床意义 当颅内压增高时,小脑扁桃体可嵌入枕骨大孔,压迫延髓(延髓是脑干中的重要部分,管理吞咽、发声、胃肠运动、呼吸及循环等重要功能活动),可危及生命。 小脑三对脚的组成:

1.小脑下脚 由脊髓小脑后束、橄榄小脑束和前庭小脑纤维组成。 2.小脑中脚 由脑桥小脑纤维组成。

3。小脑上脚 由小脑中央核(主要为齿状核)发出的远心纤维组成(脊髓小脑前束亦经小脑上脚入小脑)。

小脑借下、中、上三对脚分别与延髓、脑桥和中脑相联系。 小脑的内部结构:

小脑表面的灰质——小脑皮质,内部的白质——髓质,髓质内部的灰质核团——小脑核。 小脑核包括四对,位于第4脑室顶的上方,自外侧一内侧为齿状核、栓状核、球状核和顶核。

核团 齿状核 栓状核 球状核 顶状核 接 受 纤 维 新小脑纤维 新、旧小脑纤维 旧小脑和前庭神核纤维 发 出 纤 维 组成小脑上脚 加入小脑下脚 小脑的纤维联系:

前庭小脑纤维

传入纤维 脊髓小脑纤维

脑桥小脑纤维 橄榄小脑纤维

红 核

传出纤维——小脑上脚 背侧丘脑的腹外侧核

小脑的功能:

42

1.维持身体平衡 绒球小叶与平衡有关。 2.调节肌张力 前叶。 3.维持共济运动 新小脑。

九、间脑

掌握间脑的位置和分部:

位置 间脑在中脑和大脑半球之间,被两侧大脑半球所掩盖,只有在脑的腹侧面才能观察到间脑的一部分。

分部 间脑分为上丘脑、背侧丘脑、后丘脑、底丘脑和下丘脑五部。间脑的室腔为第三脑室。

背侧丘脑 是各种感觉通路传向大脑皮质的最后中继站。 后丘脑

上丘脑——与嗅觉有关。松果体为内分泌腺。 下丘脑——与内脏和内分泌活动有关。

底丘脑——是中脑被盖和背侧丘脑的过渡区,仅在切面上见到,中脑的红核和黑质都伸延至此,含底丘脑核,属锥体外系的一部分。 掌握背侧丘脑的外形和位置:

在切除两侧大脑半球的标本上,可见背侧丘脑,为两个卵圆形的灰质块,中夹第三脑室。 前端 狭窄,称丘脑前结节。 后端膨大,称枕。

内侧面 为第三脑室腔面,有下丘脑沟(自室间孔一中脑水管,是背侧丘脑和下丘脑的分界线),该沟的背侧有丘脑间粘合。 外侧面 与内囊相邻。

背侧面 组成侧脑室底壁的一部分,内侧以丘脑髓纹为界,外侧与端脑的尾状核之间以终纹为界。

腹侧面 与底丘脑融合。 掌握第三脑室的位置和交通:

位置 在左、右背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呈裂隙状。 前界 终板 顶部 脉络组织

底 乳头体、灰结节 漏斗和视交叉。 后 通中脑水管。

侧壁 背侧丘脑及下丘脑。

交通 向前上借左、右室内孔→侧脑室,向后下借中脑水管→第四脑室。 掌握后丘脑、上丘脑和下丘脑的外形和位置:

后丘脑 在背侧丘脑枕的下外方,包括内侧膝状体(与听觉有关)和外侧膝状体(与视觉有关)。 上丘脑 在第三脑室顶的周围,包括丘脑髓纹、缰三角、缰连合,松果体和后连合。 下丘脑 位于下丘脑沟以下,组成第三脑室的底,包括视交叉,灰结节,漏斗和乳头体。 漏斗的下端与垂体(为一重要的内分泌腺)相连。 掌握背侧丘脑和后丘脑的内部结构:

背侧丘脑由灰质核团所组成,被“Y”的白质(内髓板)分割成三大核群。

前核群 内侧核群

43

腹前核 腹外侧核

背侧丘脑核团 腹层 腹后内侧核 腹后核 外侧核群 腹后外侧核 背层

背侧丘脑含核团数甚多,按其进化,纤维联系和功能,可将背侧丘脑的核团归类如下: 1.在第三脑室旁壁下的正中核和位于内髓板中的板内核。 2.特异性中继核群,为学习重点。

3.联络性核群,包括内侧核群和外侧核群的背层以及前核。

特异性中继核群,包括外侧核群的腹层和后丘脑的内、个侧膝状体。背侧丘脑外侧核群的腹层,从前一后为腹前核、腹外侧核和腹后核。后者又分腹后内侧核和腹后外侧核。 现状这些核团的纤维联系列表如下:

核 名 腹前核 腹外侧核 腹后内侧核 腹后外侧核 内侧膝状体 外侧膝状体 接受纤维 小脑小脚、苍白球、黑质 三叉丘系、味觉纤维 内侧丘系、脊髓丘脑束 下丘臂的听觉纤维 视 束 发出纤维投射区 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 大脑皮质中央后回(躯体感觉区) 大脑皮质听觉中枢 大脑皮质视觉中枢

上丘脑的内部结构:

丘脑髓纹起自隔核,止于缰核(位于缰三角),由缰核发出缰脚间束,止于中脑的脚间核。 松果体为内分泌器官。 底丘脑的内部结构:

主要核团为丘脑底核,与苍白球有往返的联系,属锥体外系。 掌握下丘脑的内部结构:

下丘脑的范围 丘脑沟以下的第三脑室旁壁的结构,前界为视交叉,后界为乳头体的后缘。 主要核团及纤维联系:

视上核一视上垂体束一垂体后叶,具有内分泌(主要分泌加压索)作用。 室旁核一室旁垂体束一垂体后叶,具有内分泌(主要分泌催产索)作用。 乳头体核 接受穹窿纤维;发出纤维组成乳头丘脑束一丘脑前核一扣带回。 弓状核 紧贴室管膜前方。 下丘脑的功能:

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对摄食、水平衡、内分泌等的调节起重要作用。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小脑核 2.小脑扁桃体 3.视交叉 4.丘脑间粘合 二、问答题

1.小脑的位置及分部如何?有何功能?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