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知识总结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解剖学知识总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d60dd06cc22bcd127ff0c16

叉位置及皮质投射区:

颈部、躯干、四肢部皮肤

脊髓灰质第Ⅰ、Ⅳ、Ⅴ、Ⅶ、Ⅷ层 交叉到对侧,形成脊髓丘脑束

(在白质前连合)(痛、温觉纤维)(粗触、压觉纤维)

随脊神经 随脊神经后根入脊髓后角

周围突 脊神经节 中 枢 突

第一节神经元 第二节神经元

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丘脑皮质束

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中、上部及的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第三节神经元 经内囊后脚

脊髓丘脑侧束内的纤维排列,由外侧向内侧为骶、腰、胸、颈部来的纤维,当髓内病变和 髓外病变时,痛温觉障碍首先出现的区域不一样(髓内病变:上半身;髓外病变;下半身)。

掌握头面部痛、温、触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各级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纤维行走和交叉情况及皮质投射区;

头、面部皮肤

脑桥核(触觉)

三叉神经 脊束核(痛、温觉) 交叉到对侧形成三叉丘系 口、鼻腔粘膜 随三叉神经 随三叉神经入脑桥

周围突 三叉神经节 中 枢 突

第一节神经元 第二节神经元

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丘脑皮质束

中央后回的下部。

第三节神经元 经内囊后脚

掌握视觉传导通路的组成,视交叉的情况及皮质投射区:

视网膜的双极细胞 节细胞 视觉感受器(视锥、视杆细胞) 周围突 中枢突 第一节神经元 第二节神经元

视神经 视交又 视束 外侧膝状体

(视网膜的鼻侧半纤维交 (含两眼视网膜同侧半的纤维) 第三节神经元 叉 ;颞侧半纤维不交叉)

视辐射 大脑半球距状沟周围皮质(视区)

49

经内囊后脚

视野与视网膜间光线投射的相应关系:

视野--眼球固定向前平视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中心视野——黄斑部所能感的空间范围。周边视野一黄斑以外视网膜所感受的空间范围。 鼻侧半视野的光线投射到视网膜颞侧半; 颞侧半视野的光线投射到视网膜鼻侧半; 上半视野的光线投射射到视网膜下半; 下半视野的光线投射射到视网膜上半; 视觉传导通路不同部位损伤时的视野变化: 一侧视神经损伤→患侧眼全盲;

视交叉中部损伤→双眼视野颞侧偏盲; 视交叉外侧部损伤→患侧视野鼻侧偏盲。 一侧视束损伤

一侧视辐射损伤 双眼视野对侧同向性偏盲。 一侧视觉中枢损伤

掌握瞳孔对光反射路程:

强光照一侧瞳孔→双侧瞳孔缩小,称为瞳孔对光反射,分直接对光反射(同侧瞳孔缩小)和间接对光反射(对侧瞳孔也缩小)。 反射路径:

反射中枢

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上丘臂→ 顶盖前区 →两侧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瞳孔缩小。

瞳孔对光反射径路不同部位损伤后的表现:

当反射径路的传入部分(视神经)损伤时,由于光线不能传入,用光照患侧瞳孔时,两侧瞳孔都无反应;但光照健侧瞳孔时,两眼瞳孔均缩小,即患侧直线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 若反射径路的传出部分(动眼神经)损伤时,患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都消失。听觉传导通路的组成及特点:

周围突 中枢突 蜗神经核 螺旋器 第一节神经元 第二节神经元 前庭蜗神经蜗根

大部分交叉成斜方体到对侧外侧丘系 内侧膝状体 听辐射 在脑皮质颞横回 小部分不交叉在同侧外侧丘系上升 下丘 经内囊后脚 第三节神经元

外侧丘系以上的听觉传导通路传导来自两耳的听觉冲动,故一侧外侧丘系、听辐射或听觉中枢损伤,不致产生明显的听觉障碍。

50

传导路(2),脑和脊髓的被膜和血供脑脊液循环

4学时

二、运动传导通路

掌握锥体系上、下运动神经元的基本概念:

锥体系主要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由上、下两个神经元组成。 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细胞及其轴突。

下运动神经元——脊髓前角细胞和脑神经运动核(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疑核、副神经脊髓核和舌下神经核)及其轴突。

掌握皮质脊髓束的起始及在内囊和脑干各段的位置,锥体交叉,皮质脊髓侧束和皮质脊髓前束的行走终止情况:

大部经锥体交叉形

皮质脊髓束 成皮质脊髓侧束

上运动神经元 经内囊后脚及脑干各部 小部在延髓未交叉, 在脊髓内

称皮质脊髓前束 逐节交叉

脊髓前角细胞 脊神经前根

躯干、四肢骨骼肌 下运动神经元 脊神经

皮质脊髓束在内囊及脑干各段的位置:

内囊——占后脚的前部。

中脑——大脑脚底的中3/5。 脑桥——基底部。

延髓——腹侧部,锥体的深部,锥体交叉位于延髓锥体的下端。

掌握皮质核束的起始及通过内囊的部位,对脑神经运动核的控制情况:

中央前回下1/3部皮质 皮质核束 脑神经运动核 脑神经 经内囊膝部 在脑干不同平面 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部分纤维交叉

Ⅲ、Ⅳ、Ⅵ——眼外肌 Ⅴ→咀嚼肌 Ⅶ→面 肌

Ⅸ、Ⅹ→咽喉、软腭肌

51

Ⅺ→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Ⅻ→舌 肌

皮质核束经内囊膝部→中脑大脑脚底的中间3/5→脑桥基底部→延髓锥体。在下行过程中,纤维有的交叉,终于两侧的脑神经运动核,其中除面神经核下群细胞和舌下神经核只接受对侧的皮质核束外,其他的脑神经运动核均接受两侧核束来的纤维。

面神经和舌下神经核上瘫(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及核下瘫(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表现: 核上瘫 面 神 经 对侧眼裂以下面肌瘫痪,但肌肉不 发生萎缩。 病灶同侧所有面肌瘫痪。时久后面 肌萎缩。 舌 下 神 经 对侧舌肌瘫痪,伸舌时舌尖偏向病 灶对侧。但肌肉不萎缩。 伸舌时舌尖偏向病灶侧,伴有同侧 舌肌萎缩。 核下瘫 掌握锥体系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不同表现: 病 变 部 位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大脑皮质运动区或椎体 束行程中的某一部位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脊髓前角运动细胞、脑神经运 动核,脊神经前根或周围神经 表 现 特 点 肌张力 腱反射 肌萎缩 病理反射 升高(痉挛性瘫痪) 亢进(但浅反射减退) 无 出现 降低(松驰性瘫痪) 消失 有 无 锥体外系的基本概念:

锥体系以外的控制骨骼肌活动的结构统称为锥体外系。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活动、维持和调整姿势、进行习惯性和节律性动作等。在结构上,锥体外系不是一个简单的、独立的结构系统,而是一个复杂的,涉及脑内许多结构(如纹状体、苍白球、黑质、红核、脑桥核、小脑、下橄榄核等)的机能系统。锥体外系包括纹状体苍白球系和皮质脑桥小脑系。锥体外系病后,主要表现肌张力改变,运动异常,肌肉共济失调和平衡失调等。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上行传导通路 2.下行传导通路 3.上运动神经元 4.下运动神经元 5.锥体系 6.锥体外系 二、问答题:

1.躯干和四肢的意识性深感觉传导通路是怎样的? 2. 躯干和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是怎样的? 3.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通路是怎样的?

4.物象刺激视网膜后,经过什么途径传导至大脑皮质枕叶的视觉中枢? 5.下列结构损伤后,在视野缺损方面有何差异?为什么? (1)视交叉中部 (2)左侧视神经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