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试题】2013年高一化学电子题库第四章第四节第1课时知能演练轻松闯关(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1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精品试题】2013年高一化学电子题库第四章第四节第1课时知能演练轻松闯关(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dbf0344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b

【精品试题】2013年高中化学 电子题库 第四章 第四节 第1课时 知

能演练轻松闯关(解析版)新人教版必修1

1.(2012·天津一中高一检测)据报道,科学家已成功合成了少量N4,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4是N2的同素异形体 B.N4和N2是同种物质

C.相同质量的N4和N2所含原子个数比为1∶2 D.N4的摩尔质量是56 g

解析:选A。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故A正确;N4和N2是不同的物质,B不正确;相同质量的N4和N2所含原子个数比为1∶1,C不正确;N4的摩尔质量是56 g/mol,D不正确。

2.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下列装置中不适宜做氨气的尾气吸收的是.( )

解析:选C。NH3极易溶于水,C装置吸收NH3时会倒吸。

3.(2012·东莞高一检测)在同温同压下,已知甲容器中HCl气体所含的原子数与乙容器中NH3所含的原子数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容器的体积相同

B.甲乙容器的体积比为1∶2 C.HCl与NH3的质量相同

D.HCl与NH3的质量比为73∶17

解析:选D。根据“甲容器中HCl气体所含的原子数与乙容器中NH3所含的原子数相等”可知HCl和NH3的分子数之比为2∶1,所以HCl与NH3的质量比为73∶17,选项D正确。

4.为了检验某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NH4,你认为下列试纸和试剂一定用不到的是( ) .①蒸馏水 ②NaOH溶液 ③红色石蕊试纸 ④蓝色石蕊试纸 ⑤稀硫酸 A.①⑤ B.④⑤ C.①③ D.①④⑤

++-

解析:选B。NH4的检验:在含有NH4的溶液中加入强碱(OH)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检验,若试纸变蓝,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NH4则一定不会用到的是④蓝色石蕊试纸和⑤稀硫酸。 5.(2012·大同高一质检)如图是进行气体性质实验的常用装置,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说法

中不正确的是( ) .

A.若水槽中是NaOH溶液,试管中是Cl2,可看到液面上升,试管中黄绿色褪去 B.若水槽中是水,试管中是NO2,可看到试管中液面上升并充满整个试管

C.若水槽中是水(并滴有一定量酚酞),试管中是NH3,可看到液面上升并呈红色 D.若水槽中和试管中都是氯水,光照后可在试管中收集到氧气

解析:选B。NO2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气体体积减小2/3,水不会充满整个试管,故B不正确。

6.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解析:选A。NH4Cl受热分解为NH3和HCl,但在管口及导管中二者又会重新化合为NH4Cl,得不到NH3,A错误;B中,CaO与浓氨水混合,CaO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氨水温度升高,△

NH3挥发出来;C中,NH4Cl和Ca(OH)2在试管中发生反应: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D中,对浓氨水加热,使NH3·H2O分解并挥发得到NH3,B、C、D正确。

7.在实验室里,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制取纯净干燥氨气的方案,简易、可行的方案是( ) A.加热氯化铵固体,再通过碱石灰

B.在N2和H2的混合气体中加入铁触媒,并加热至500 ℃,再通过碱石灰 C.加热浓氨水,再通过浓硫酸

D.在生石灰中加入浓氨水,再通过浓硫酸

解析:选D。方案中NH4Cl分解生成的NH3与HCl析易化合成NH4Cl;B方案中反应条件要求较高且不纯;浓氨水和生石灰混合可得到氨气;C方案中生成的NH3与浓硫酸反应,得不到氨气,D方案操作简便,并能提供大量NH3。

8.现欲分离氯化钠和氯化铵的混合物,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NaOH溶液 B.加入AgNO3溶液 C.加热并冷却 D.加入水

解析:选C。加入NaOH溶液可以除去其中的NH4Cl,但却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AgNO3溶液与NaCl和NH4Cl均生成AgCl沉淀,因此无法将二者分离;两种物质均易溶于水,加入水也无法进行分离;因NH4Cl受热分解为NH3和HCl气体,NH3和HCl气体遇冷又会生成NH4Cl,但NaCl受热不会分解,所以用加热并冷却的方法可以使两者分离。

9.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①NH3,②NO2,进行喷泉实验,如图所示,经充分反应后,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①>② C.①=②

B.①<② D.不能确定

mol22.4

解析:选C。假设两个容器的状况为标准状况,①中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为:c==V L1

mol/L; 22.4

2V3

mol22.41

②中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为:c== mol/L,因此C选项正确。

222.4V L3

10.如图表示A、B、C、D、E五种含氮物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图。其中A、B、C、D常温下都是气体,B为红棕色,写出A、B、C、D、E的化学式和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V

(1)各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E________。

(2)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D→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B→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C→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的突破口B为红棕色气体,B是NO2,C与O2能生成气体B,故C为NO。E在常温下不是气体,故E为HNO3,由图转化关系进一步分析知A为N2,D为NH3。 答案:(1)N2 NO2 NO NH3 HNO3 放电

(2)①N2+O2====== 2NO

催化剂

②4NH3+5O2==△==== 4NO+6H2O

③3NO2+H2O==== 2HNO3+NO ④2NO+O2==== 2NO2

11.(2012·洛阳高一期末)有四瓶白色固体,它们可能是Al2O3、NaOH、(NH4)2SO4、Al2(SO4)3。 现仅用蒸馏水及已被检出的物质对它们就可以作出鉴别。根据下列叙述回答问题:

(1)待检物分别加水可以立刻鉴别出一种物质A,用鉴别出的该物质可以对余下的物质进行鉴别。此时可以先检验出物质B为________,再以该物质B作为试剂可以对余下的物质进行鉴别,其中一个反应会产生气体,该反应所生成的气体C为________(填“酸”或“碱”)性气体,一般用________(填“碱石灰”、“浓硫酸”或“五氧化二磷”)干燥。 (2)另一个反应的现象是先沉淀后溶解,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体C的实验室制法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Al2O3不溶于水,其他三种物质均易溶于水,则加水后立刻鉴别出的物质A为Al2O3;Al2O3△只能溶于NaOH溶液,即B为NaOH;(NH4)2SO4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NH4)2SO4+2NaOH===== Na2SO4+2NH3↑+2H2O,生成的气体C为NH3,一般用碱石灰干燥;NaOH与Al2(SO4)3溶液发生以下反应:6NaOH+Al2(SO4)3==== 2Al(OH)3↓+3Na2SO4,Al(OH)3+NaOH==== NaAlO2+2H2O,所以能看到“先生成沉淀后溶解”的现象。 答案:(1)NaOH 碱 碱石灰

(2)Al2(SO4)3+6NaOH==== 2Al(OH)3↓+3Na2SO4 △

(3)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

12.A是一种酸式盐,它与NaOH溶液共热,放出无色气体B,用圆底烧瓶收集干燥的气体B,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挤压胶头滴管,可得到蓝色喷泉。若向A中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C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A―→C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与过量NaOH溶液共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