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复习材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精神病学》复习材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dc2281209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3

《精神病学》 复习材料

注:加粗部分为老师给出的复习纲要。考试时间第十周周一上午,地点2119 第一章 绪论

1、精神障碍: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特征为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改变, 可伴有痛苦体验和(或)功能损害。

2、脑的可塑性:可塑性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特征,是指其结构和化学活动处于变化之中。 3、人格、性格

人格: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总的情绪和行为特征。此特征相对稳定并可预测。 性格:是在气质(一个人出生时固有的、独特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基础上由个体活 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检查与诊断

1、精神障碍的分类系统 疾病分类基轴:病因、解剖部位、病变部位、症状特点、处理手段、病程预后等。 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1、国际精神障碍的分类系统:10 2、美国精神障碍的分类系统: 3、中国精神障碍的分类系统:3 第三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第一节 绪论

1、精神症状:是异常精神活动的表现,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

2、判定精神活动是否病态应注意(一般应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一贯表现相比较,精神状态的改变是否明显

?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健康人的精神状态相比较,差别是否明显,持续时间是否超过一定限度

?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处境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

精神症状的判断必须与患者的过去、现在进行比较,并结合其处境、症状的频度、症状持续的时间、严重程度进行综合评估

3、精神症状的特点:a.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 b.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转移令其消失 c.症状的内容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 d.症状出现多伴有痛苦体验 e.症状会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损害 第二节 常见的精神症状学

1、感觉():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形状、颜色、大小、重量和气味等。感觉障碍有:感觉减退、感觉过敏、内感性不适。 2、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神经症

3、感觉减退:对外界一般刺激的感受性减低,对强烈的刺激感觉轻微(抑郁、木僵和意识障碍)或完全不能感知(感觉缺失癔症)

4、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或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性质难以描述,没有

明确的局部定位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和躯体化障碍.

5、知觉():是一事物各种不同属性反映到脑中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的经验,在脑中形成的整体印象。知觉障碍有:幻觉、错觉、感知综合障碍。 正常情况下,感知觉印象与外界客观事物一致。

两者区别: 感觉: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应 知觉: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在人脑中的综合反应

6、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可出现生理性的错觉。病理性错觉:常在意识障碍时出现,带有恐怖色彩,多见于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谵妄状态。

7、幻觉: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8、知觉、表象与幻觉区别

知觉 表象 真幻觉 假幻觉 当时有无相关的客

观刺激作用于感官 有 无 无 无

映象的清晰、鲜明

的程度和生动 高 低 高 高或中等

当事人是否感到映象

是自己意志的产物 否 是 否 否

映象来源有无明确

的定位 有 无 有 无

根据幻觉所涉及的感官分为幻听(最常见的幻觉)、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 幻 听( )

最常见的幻觉。分为非言语性和言语性幻听。

非言语性幻听属原始性幻听,如机器轰鸣声、鸟叫声,多见于脑局灶性病变。言语性幻听最多见,具有诊断意义

幻听可见于多种精神疾病,其中评论性幻听、议论性幻听和命令性幻听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 幻 视( )

内容多样,从单调的光、色到人物、景象等

意识障碍时,幻视多为生动鲜明的形象,常具有恐怖性质,多见于谵妄状态、癫痫先兆或精神运动性发作

意识清晰时出现的幻视见于精神分裂症 幻 嗅( )

多为难闻气味,如腐尸味、焦味等,往往引起患者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常与其他幻觉和妄想结合在一起

仅出现幻嗅,需考虑颞叶癫痫或颞叶器质性损害 幻 味( )

多数嗅幻觉或味幻觉是患者以前接触过的,令人不愉快的气味或味道。味幻觉和嗅幻觉常同时出现

患者尝到食物有某种特殊的怪味,因而拒食,常继发被害妄想,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幻 触( )

患者感到皮肤、粘膜或生殖器官有某种异常的感觉,如虫爬感、针刺感,通电感,也可有性接触感,常与被害妄想同存。 内脏性幻觉( )

患者对躯体内部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的一种异常知觉体验,如感到肠扭转、肺扇动、心被压缩、肝破裂等。常伴其它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

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真性幻觉:患者体验到的幻觉形象鲜明,如同外界客观事物形象一样,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的。病人常叙述这是他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确信性)。不从属于自己,不能随自己的意愿而加以改变。患者对幻觉内容深信不疑,并作出相应的情感反应。

?假性幻觉:幻觉形象不够鲜明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体内,幻觉不是通过感觉器官而获得幻觉形象与一般知觉不同,但患者坚信不移

假性幻觉可以与真性幻觉同时出现,两者也可以相互转化。据报导假性幻觉约占幻觉总数的14%左右

按幻觉产生的条件分为功能性幻觉、反射性幻觉、入睡前幻觉和心因性幻觉

功能性幻觉:一种伴随现实刺激而出现的幻觉,即当某种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同时出现涉及该器官的幻觉(涉及一个感官),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或心因性精神病,如听觉器官受到外界声音剌激时伴随出现的幻听

反射性幻觉:当某一感官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出现涉及另一感官的幻觉(涉及两个感官), 见于精神分裂症

入睡前幻觉:出现在入睡前,闭上眼睛就能看见幻觉形象,多为幻视。与睡梦时的体验相近似

心因性幻觉;在强烈心理因素影响下出现的幻觉,幻觉内容与心理因素有密切联系,见于心因性精神病、癔症等 幻觉具有两个特性:

?逼真的知觉体验,并非想象 ?幻觉似乎来自外部世界

9、内脏性幻觉与内感性不适区别:内脏性幻觉通常感觉有固定的部位与症状而内感性的不适没有固定的部位与症状。

10、感知综合障碍:对客观事物的部分属性如大小比例、形状结构、空间距离、物体的动静等产生歪曲了的知觉(对客观事物的整体感知是正确的)。

分别为:视物变形症;空间知觉障碍;时间感知综合障碍;非真实感;自身感知综合障碍。 视物变形症:患者感到周围的人或物体在大小、形状、体积等发生了变化。看到物体的形象比实际增大称作视物显大症;比实际缩小称为视物显小症 空间知觉障碍:患者感到周围事物的距离发生改变

时间感知综合障碍:患者对时间的快慢出现不正确的知觉体验

非真实感:患者感到周围事物和环境发生了变化,变得不真实,对此患者具有自知力 自身感知综合障碍:患者感到自己的整个躯体或个别部分发生了变化甚至畸形,对自我体验到一种陌生感和空虚感-躯体变形症(体形感知综合障碍)

11、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通过言语或文字来表达,是人类认知活动的最高形式

正常人的思维有以下特征:①目的性;②连贯性;③逻辑性;④实践性 12、?思维形式障碍(主要为思维过程的联想和逻辑障碍)主要表现如下 思维过程障碍: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中断(阻滞)病理性赘述。

a.思维奔逸:又称观念飘忽,联想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丰富生动。表现说话增多,语速加快,说话的主题极易随环境而改变(随境转移),可有音联、意联,多见于躁狂症 b.思维迟缓: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的减少和困难。表现言语缓慢、语量减少,语声甚低,反应迟缓,多见于抑郁症

c.病理性赘述:思路的障碍。思维活动停滞不前迂回曲折,联想枝节过多,做不必要的过分详尽的累赘的描述,进行速度缓慢但不离题,最后能到达预定的终点癫癎、脑器质性、老年性

d.思维中断(阻滞):意识清晰时无外界原因,思考进程中思维突然中断。若患者认为其思维被某种外力夺走,则为思维被夺精神分裂症

思维联想障碍:思维贫乏;思维散漫;思维破裂;思维不连贯;强制性思维。 思维贫乏: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谈话言语空洞单调或词穷句短,回答简单精 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发育迟滞

思维散漫: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缺乏主题,东拉西扯,回答不切题 思维破裂:意识清楚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破裂,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和应有的逻辑。 严重时言语支离破碎,个别词句之间也缺乏联系,成了语词杂拌,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不连贯:在意识障碍的背景下出现的言语破碎和杂乱无章状态,多见于谵妄状态。 强制性思维:若患者体验到脑内强制性地涌现大量无现实意义的、不属于自己的联想,是被外力强加的,出现突然消失突然出现。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逻辑障碍: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属于概念转换,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一抽象概念,不经患者解释, 旁人无法理解精神分裂症

语词新作:概念的融合、浓缩以及无关概念的拼凑。自创新的符号、图形、文字或语言并赋 予特殊的概念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逻辑倒错性思维:推理缺乏逻辑性,既无前提也无根据,或因果倒置,推理离奇古怪,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