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5新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dc7e5a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1d

(3)讨论,学生说一说对家乡桥的了解。 ①用木质(或其它)材料建造。 ②坐落在??街。 ③古老。 ④市民纳凉。 (4)教师小结。

教师:西津桥就是石桥墩木结构,是全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现存最长的廊桥。 2. “穿越”。

(1)教师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局部)“汴水虹桥”。 教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座桥,看,它藏在一幅名画里。 (2)观察后说说它与前面展示的桥的区别。 ①造型不同。 ②所处的时代不同。 (3)小结。

教师:当时,这可是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技术含量最高的木结构拱桥呢!可它已经消失了近800年了。它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①木材,可能被火烧。 ②雨水的侵蚀。 ③毁于战乱。

教师: “它”真的消失了吗?可我们的桥梁专家们却还在苦苦地寻找着“它”!寻找这种桥的建造技术呢?

3.寻找“活化石”。

教师:同学们,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语文课本中就学到过他所建造的“赵州桥”),他花了大量的精力搜集整理我国传统造桥技术,并在浙江泰顺发现这座号称传统木拱桥的“活化石”——泰顺溪东桥。

(1)观看视频。

教师:为什么要去寻找呢?它有什么地方让专家们这么着迷?让我们一起看一个短片。

(2)师生交流,深入探讨。

教师:找到答案了吗?找到这座桥,我们就能掌握造桥的技艺了吗? (不能,要找到建造桥的工匠。)

教师:是的,以往传统手工技艺并没有文字的记载(如果有,也是不外流,祖传秘方!),而且传承方式基本上是口传心授,家族继承。所以,当时人们只有通过桥身牌匾上的刻字辗转找到了这座桥的手艺继承人。他已经80岁了!

教师:如果你是著名造桥专家茅以升,找到这位造桥师傅后,你接下来会怎么做?

(记录下他的制作方法,写成书籍。) 4.对比欣赏。

(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欣赏讨论。

教师:那么我们将北宋时期的汴水虹桥与泰顺的溪东桥相比,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工艺更加复杂??)

教师:那么木拱桥营造技艺是如何传承的呢? (通过拜师学艺。) (2)教师小结。

教师:中国匠师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营造过程中,不断积累形成了精湛的技术与丰富的经验,使木拱桥更加实。

5.拓展。

教师提问: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手工艺人? (1)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你看一座木拱桥就向我们传递了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文化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的见证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2)引导学生去了解课本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简单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 (3)小手拉大手“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手工技艺只是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里小小的一部分,我们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很多,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的明信片看一看,还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生互相欣赏,交流分享。 6.教师小结。

教师:把这张明信片寄给你的亲朋好友吧!希望它能为专统文化搭建起通往未来的桥梁,让更多的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加入到传承文化的大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