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尔雅中国古典小说巅峰课堂笔记及部分课间课后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6年12月尔雅中国古典小说巅峰课堂笔记及部分课间课后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dca3bb1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e8

2、思考《水浒传》作者设置公孙胜这一晚起角色的意义何在?

1“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是容与堂本《水浒传》的第几回?(A) A、第一回 B、第十回 C、第五十回 D、第一百回

2今版的一百零八将中一共有几位没有出场诗?(D) A、十位 B、十二位 C、十五位 D、十八位 3《水浒传》中出场诗的位置不可能在(C)。

A、第一次出场时 B、第二、三次出场时 C、最后一次出场时 D、第四、五次出场时 4前十三回不是晚起情节,而是水浒故事一直都有的。(×)

5聂绀弩认为王庆的故事是早期水浒故事,林冲和王进的故事都从中得到过启发。(√) 1《水浒传》中谁首先通报了生辰纲的消息给晁盖?(A) A、刘唐 B、阮小七 C、白胜 D、宋江 2公孙胜没有出场诗的原因在于(C)。

A、在小说流传过程中遗失 B、人物形象属于临时添加,没有相应准备× C、身份发生变化,出场诗被删除 D、次要人物,在创作阶段被忽略 3公孙胜的身份最终定为了(B)。 A、和尚 B、道士 C、书生 D、军官 4公孙胜没有参加智取生辰纲的活动。(×)

5《大宋宣和遗事》中公孙胜是一个有名字没故事的人物。(√)

24.《水浒传》的宗教色彩与文体类型

通过本章学习,你需要掌握和了解以下问题: 1、论述摩尼教对《水浒传》的影响。 2、《水浒传》与历史演义的区别。

1下列哪一个不是摩尼教的教义?(D)

A、反对婚姻 B、反对繁衍 C、主张吃素 D、提倡杀戮 2下列哪个《水浒传》角色不是和尚的身份?(B) A、裴如海 B、樊瑞C、鲁智深 D、崔道成×

3摩尼教中有二宗三际论,其中“中际”是指(D)。 A、过去 B、未来 C、昨天 D、现在 4历史上的方腊起义借助的是什么宗教来煽动造反?(C) A、佛教 B、道教 C、摩尼教 D、基督教 5萧让的绰号是(A)。 A、圣手书生 B、智多星 C、霹雳火 D、浪子 6佛家把一切扰乱身心妨碍修行的心理活动称之为魔。(√) 7吃菜事魔在《宋史》中是对摩尼教的敬称。(×) 《水浒传》的文体类型定位以及它在小说文体演变史当中的重要意义。 1把《水浒传》归入讲史类的是(D)。 A、胡适 B、孙楷第 C、闻一多 D、鲁迅 2最初把《水浒传》定义为英雄传奇小说的是(B)。 A、鲁迅 B、郑振铎 C、胡适 D、闻一多 3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列为四大奇书的是(A)。 A、冯梦龙 B、李渔 C、王世贞 D、王国维

4今天研究界一般把《平妖传》归入英雄传奇小说的类别中。(×) 5“奇书体”的概念是由汉学家浦安迪先生提出的。(√)

25.《三国演义》的引言

13

段启明 首师大教授

通过本章学习,你需要掌握和了解以下问题: 1、《三国演义》的语言呈现出什么特点。 2、《三国演义》在当今社会有怎样的意义。

25.1《三国演义》的渊源及语言特色

宋元时期的小说类型:(1)文言小说;(2)白话通俗小说。 中国小说史的发展线索:(交互影响) (1)以文言小说的发展为线索;(2)以白话通俗小说的发展为线索 文言小说与白话通俗小说的区别:语言不同,内容不同,题材不同。 宋元时期“说话”包括四种类型:讲史、说经、铁骑儿、小说等。

讲史特点:1.以书史文传为据;2.讲前代的兴废战争之事。3.歌颂正义、鞭挞邪恶。 宋元时期“说话”兴盛的标志:1.有了分类(四家);2.艺人的出现 话本:记录说话人所讲故事的文本。 平话:平铺直叙的讲故事。

1说话是在(B)时期成为了一种技艺的。 A、隋唐 B、宋元 C、五代十国 D、两晋 2下列哪个不属于“讲史”的特点?(D)

A、以书史文传为据 B、讲前代的兴废战争之事 C、歌颂正义、鞭挞邪恶 D、以传奇故事为蓝本 3从产生来看,是先有话本后有说话的。(×) 4关于宋朝的“说话四家”,很多研究者的说法不一致。(√) 25.2《三国演义》产生的背景与影响 元刊平话五种,《三国志平话》。 诗话也是平话,韵文分量更多一些。

历史演义由宋元时期的“讲史”发展而来。 罗贯中(1330-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中国历史小说的特点:(1)久盛不衰;(2)具有典范性;(3)对民族文化影响深刻。 历史题材的艺术品众多的原因:

(1)中国历史悠久。(2)有完整、丰富、系统的历史文献典籍。(3)对历史的尊敬和重视。 1《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属于说话中的哪种平话?(A) A、说经 B、小说 C、讲史 D、铁骑儿 2《三国演义》的作者是(D)。 A、施耐庵 B、吴承恩 C、曹雪芹 D、罗贯中 3之所以说历史小说久盛不衰的原因不包括(B)。

A、数量众多 B、促进民族交流融合 C、有经典传世 D、带动民族文化发展 4中国古代详尽的历史典籍是促进历史小说创作的根源之一。(√)

26.《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

通过本章学习,你需要掌握和了解以下问题:《三国演义》的成书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6.1三国的历史概述及史料渊源 【判断题】《三国演义》实际所写的历史时期局限在历史上所划分的三国时代。(×) 1三国时期魏国的第一位皇帝是(D)。 A、曹操 B、曹植 C、曹冲 D、曹丕 2《三国志》的作者是(B)。 A、罗贯中 B、陈寿 C、裴松之 D、司马迁 3从史学角度讲的三国是指哪个时间段?(C)

14

A、公元110年-公元180年 B、公元180年-公元240年 C、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D、公元280年-公元360年 4裴松之按照陈寿的《三国志》又仿写了一部《三国志》。(×) 5《三国演义》是从黄巾起义开始写起的。(√) 26.2裴松之注《三国志》

1 《东坡志林》的作者是(C)。A、苏洵 B、苏辙 C、苏轼 D、苏文 2“或笑邓艾吃”表现出在(A)就有了关于三国故事的表演。 A、唐朝 B、宋朝 C、南北朝 D、东晋

3两晋以来,文人的笔记小说里就记载有三国故事。(√) 4宋代皮影戏被禁止演绎三国故事。(×) 26.3三国故事流传对《三国演义》成书的影响 《三国志平话》是一部很重要的文献性平话。

1现存元杂剧中大概有多少种说三国故事的?(A)

A、二十多种 B、四十多种 C、六十多种 D、八十多种 2宋代时说话艺术中拥刘反曹的倾向就很明显了。(√) 3元刊本的《三国志平话》是上文下图的形式。(×)

27.《三国演义》的作者、版本及全书概况

通过本章学习,你需要掌握和了解以下问题:从几点依据可以看出《三国演义》的作者为罗贯中。

27.1作者考证

如何确认罗贯中为《三国演义》的作者:

明刻本《三国演义》题署为罗贯中;明朝文献资料多处提到《三国演义》作者为罗贯中。 书的题署是确认作者的方式之一。

1《录鬼簿续编》没有记载的是罗贯中的(D)。 A、籍贯 B、号 C、性格 D、生辰 2《七修类稿》指出罗贯中是(A)。 A、杭州人 B、苏州人 C、应天人 D、长安人

3《录鬼簿续编》中认为罗贯中是哪里人?(B)A、杭州人 B、太原人 C、兴化人 D、东元人 4根据贾仲明“与余为忘年交 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年矣”等的记载,大致可以推断出,罗贯中是明中期人。(×)

5嘉靖元年本的题署“后学罗本贯中编次”中“后学”是一种对先人的敬称。(×) 27.2版本及全书概况

《三国演义》的版本系统:嘉靖本系统;志传本系统;毛本系统。 三个版本系统的区别: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文字叙述的繁简有差异;《三国志通俗演义》

不属于志传本系统。

一百二十回《三国演义》结构:

1据《录鬼簿后续》一书,没有提到是罗贯中作品的是(C)。 A、《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B、《连环柬》 C、《三国演义》 D、《三平章死哭蜚虎子》 2学界可以确定的是,以下哪一本不是题署为罗贯中编次的?(D) A、隋唐两朝志传 B、残唐五代史演义 C、三遂平妖传 D、说岳全传

3下列哪一个不属于三国演义的版本系统?(B)A、嘉靖本 B、叶逢春本C、志传本 D、毛本

15

4现存的《三国演义》的明代刊本有多少种?(A) A、二十多种 B、四十多种 C、七十多种 D、八十多种 5现在不能确定罗贯中的籍贯。(√)

28.《三国演义》的思想

通过本章学习,你需要掌握和了解以下问题:

1、对《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的几种看法各有什么不同。 2、作者是如何通过书中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思想的。 3、作者意图在书中表达自己的何种态度。

28.1对主题的不同理解 《三国志演义》:对《三国志》这部书更深层次、更细致的讲解。 阐释空间:对于文学、艺术所讲解、理解、阐发、论述的范围。 三国演义“阐述空间”类型的不同:

1.人群不同,阐述不同 2.时代不同,阐述不同 艺术作品主题思想:指艺术作品的核心思想。 《三国演义》主题的分类:

1.以历史观念作为主题。2.以阶级、政治、军事斗争作为主题。3.以人才作为主题 1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现的是什么主题?(C) A、军事主题 B、人才主题 C、悲剧主题 D、历史主题 2三国演义中“演”的意思是(B)。 A、表演 B、广、大 C、深刻 D、表现 3下列不属于三国演义中有巨大阐释空间的原因的是(D)。

A、时代不同 B、作品阅读角度不同 C、读者群不同 D、版本不同 4《三国演义》是大家的一个通俗的叫法。实际上,《三国演义》是对正史《三国志》的演义,所以严格来说应该叫《三国志演义》。(√) 28.2对“正统观念”的解释

1《三国演义》中刘备自称是汉景帝的什么人?(C) A、儿子 B、孙子 C、玄孙 D、皇叔 2以下哪个人物没有称帝?(B) A、孙权 B、曹操 C、曹丕 D、刘备 3《三国演义》中贯穿着拥刘贬曹的思想倾向。(√) 28.3“正统观念”与作者政治理想的关系

1罗贯中在三国的蜀汉集团中寄托了他什么样的理想?(D) A、人人平等 B、天下大同 C、复归自然 D、明君仁政

2写《三国志》的陈寿是哪个朝代的人?(B) A、三国时期 B、西晋 C、东晋 D、南北朝 3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认为哪个国家是正统?(A) A、魏 B、蜀 C、吴 D、晋 4《蜀书》中刘阿斗被写进本纪中。(×) 28.4人物形象与作者政治理想的关系

1刘备“携民渡江”中,他一开始驻扎在(C)。 A、宣城 B、襄城 C、樊城 D、考城 2《三国演义》中从哪个战役以后开始由军阀混战走向三足鼎立的?(B)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夷陵之战 D、淝水之战 3桃园三结义中不包括(A)。 A、赵云 B、刘备 C、关羽 D、张飞 4刘备“携民渡江”是一种作秀行为,表现了他的虚伪。(×)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