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钟祥一中、京山一中、沙洋中学四校2019届高三化学六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钟祥一中、京山一中、沙洋中学四校2019届高三化学六月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dde28bc12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6a

D项、制备无水AlCl3时,碱石灰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E中,吸收过量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制备无水NaH时,碱石灰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E中,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把握反应原理,明确装置的作用关系为解答的关键。

5.下列实验操作或现象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 卤化银沉淀的转化

B. 配制FeCl3溶液

C. 淀粉在不同条件下水解

D. 探究石灰石与稀盐酸在密闭环境下的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足量NaCl(aq)与硝酸银电离的银离子完全反应,AgCl在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加入少量KI溶液后生成黄色沉淀,该沉淀为AgI,Ag+浓度减小促进AgCl溶解,说明实现了沉淀的转化,能够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B、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和氢离子,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加入稀盐酸可抑制铁离子水解,能够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C、淀粉水解反应中,稀硫酸和唾液起催化作用,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D、二氧化碳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塞上瓶塞时随着反应的进行压强增大,促进CO2与H2O的反应,不再有气泡产生,打开瓶塞后压强减小,向生成气泡的方向移动,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正确答案选C。

【点睛】勒夏特列原理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使用勒夏特列原理时,该反应必须是可逆反应,否则勒夏特列原理不适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移无关。

6.如图所示是一种酸性燃料电池酒精检测仪,具有自动吹气流量侦测与控制功能,非常适合进行现场酒精检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H3CH2OH + 3H2O - 12e-B. 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O2 + 4e+ 4H

-

+

2CO2↑ + 12H+

2H2O

C. 电流由O2所在的铂电极经外电路流向另一电极

D. 微处理器通过检测电流大小而计算出被测气体中酒精的含量 【答案】A 【解析】

由图示可知,呼气时进去的是CH3CH2OH出来的是CH3COOH,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CH2OH-

4e+H2O===CH3COOH+4H,A错误;氧气由正极通入,酸性条件下生成H2O,B正确;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C正确;酒精含量高,转移的电子数多,电流大,D正确。

7.某学习小组在室温下用0.01 mol/L NaOH溶液滴定20.00mL 0.01 mol/L的H2A溶液,滴定曲线如图。(H2A的电离分两步,H2A=H++HA-,HA-H++A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室温时,E点对应的溶液中0.01 mol/L

由题给信息可知,H2A分步电离,第一步完全电离, 第二步部分电离,F点20.00mL 0.01 mol/L NaOH溶液与20.00mL 0.01 mol/L的H2A溶液恰好反应生成NaHA,G点溶液显中性,溶质为NaHA和Na2A,H点40.00mL 0.01 mol/L NaOH溶液与20.00mL 0.01 mol/L的H2A溶液恰好反应生成Na2A。

【详解】A项、由题给信息可知,H2A分步电离,第一步完全电离, 第二步部分电离,则0.01 mol/L的H2A溶液中0.01 mol/L

B项、F点20.00mL 0.01 mol/L NaOH溶液与20.00mL 0.01 mol/L的H2A溶液恰好反应生成NaHA,NaHA溶液中只存在电离,溶液显酸性,故B正确;

C项、G点溶液显中性,溶质应为电离显酸性的NaHA和水解呈碱性的Na2A,故C错误; D项、H点40.00mL 0.01 mol/L NaOH溶液与20.00mL 0.01 mol/L的H2A溶液恰好反应生成Na2A,因H2A第一步完全电离,溶液中不存在H2A,则Na2A溶液中的物料守恒关系为c(Na) = 2c(A2-) +2c(HA-),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试题侧重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注意酸的电离方程式,正确分析图象曲线变化特点,明确反应后溶液的成分是解答关键。

8.碳酸镧[La2(CO3)3]可用于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的高磷酸盐血症。制备反应原理为2LaCl3 + 6NH4HCO3 = La2(CO3)3 ↓+6NH4Cl +3CO2 ↑ +3H2O;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在实验室中

+

+

2--

模拟制备碳酸镧。

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碳酸镧实验流程中导管从左向右的连接顺序:F→____→____→____ ,____← C。 (2)Y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3)X中盛放试剂是_______。

(4)Z中应先通入______,后通入过量的另一种气体,原因为________。

(5)该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La2(CO3)3 和La(HCO3)3 的稳定性强弱,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则甲试管中盛放的物质为_____;实验过程中发现乙试管中固体质量与灼烧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试描述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

【答案】 (1). A (2). B (3). D (4). E (5). NH3gH2O+CaO=Ca(OH)2+NH3↑ (6). 饱和NaHCO3溶液 (7). NH3或氨气

(8). NH3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先通NH3可以溶解更多的CO2 (9). La(HCO3)3 (10). B中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A中后变浑浊 【解析】 【分析】

由实验装置可知,装置Y用以制备氨气,装置W用以制备二氧化碳,装置Z用以制备碳酸镧,因氨气极易溶于水,装置Y的C接口应与装置Z的E接口连接,因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应用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X装置除去氯化氢,则制备装置的连接顺序为W—X—Z—Y。 【详解】(1)由制备装置的连接顺序为W—X—Z—Y可知,制备碳酸镧实验流程中导管从左向右的连接顺序:F→A→B→D,E← C,故答案为:A;B;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