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菏泽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调查与思考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关于菏泽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调查与思考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df2a2a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19

关于菏泽市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调查与思考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就是要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不断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培育新兴产业,形成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打造新引擎、形成新动力。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当前,菏泽市农民工返乡创业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为了解菏泽农民工返乡创业情况,为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抓好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市统计局深入部分村镇,进行实地走访调研。从调研结果来看,菏泽市农民工返乡创业措施落实到位,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明显,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

一、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返乡创业工作高度重视,把促进返乡创业工作摆上十分突出的位臵,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全民创业的意见》、《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关

1

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实施方案》、《关于促进外出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和创新性举措。多次召开全市全民创业及返乡创业工作会议,提出了“返乡创业、建设菏泽”的宏伟目标,吹响了返乡创业工作的集结号。过去,农民工如大雁般外出经商务工;如今,越来越多打工农民回乡创业,他们带着回报故土的反哺之情,把握新一轮发展机遇,点燃了农村创业激情,增添了脱贫攻坚的合力。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对返乡创业工作的认识越来越统一,措施越来越灵活,内容越来越丰富,成效越来越明显。去年以来,全市7.5万名菏泽籍在外人士相继返乡创业,领办创办企业3.8万家,带动就业21.5万人,其中农民工返乡创业已占相当大的比例,成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领头雁、带头人。

(一)心系家乡,引领社会大扶贫。如:单县李田楼镇桑河村的马秋花,在广东东莞一家服装厂打工时,不仅仔细钻研技术,还留心学习管理经验,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马秋花回乡探亲时,看到家乡妇女因孩子上学、照顾老人等,赋闲在家,没有活干,马秋花萌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今年春节前夕,在镇政府帮助下,马秋花办起了单县同心服装厂。经过近半年的摸爬滚打,同心服装厂慢慢步入正轨,截止目前,已吸纳贫困员工40余人,人均月收入近2000余

2

元。杨玉兰是单县蔡堂镇河滩村人,初中毕业后外出在江阴、常州等地服装厂打工,学习服装制造及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学到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后,杨玉兰决定返乡创业,开办了单县信达服饰有限公司。信达服饰于2013年1月份正式投产,年销售收入达到1200余万元,吸纳就业职工近200人。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她不忘回报社会,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杨玉兰响应政府号召,开展了“技术脱贫巧媳妇”行动,对贫困妇女免费进行培训,让她们掌握缝纫技术并自愿入厂工作。截止目前,共吸纳贫困人口26人就业,得到当地政府和村民的一致赞誉。

(二)情系乡亲,致富路上带头人。如:郓城百利安制衣有限公司经理李海霞,1993年到北京一家中外合资的服装企业打工。打工期间,李海霞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业务技术能力有了飞速提高。2012年初,李海霞返乡创业,投资500万元创办了制衣公司,帮助乡亲们一起致富。她招进了就业较难的140余名留守妇女,其中有31名贫困员工。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一家集专业设计、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女装企业,固定资产1000余万元,每年实现利税50多万,工人每月平均工资2600多元,许多贫困家庭实现了脱贫。单县张集镇刘庄行政村的周深,16岁时就外出打工,20岁在济南成立了一家装饰工程公司和一家餐饮公司,积累了一定的资本。但当他看到家乡的父老乡亲没有稳

3

定的收入,而且很多都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老人没有人照顾,孩子教育受到很大影响时,毅然决定返乡创业。2016年年初,周深卖掉了自己的装修公司和餐饮公司,先后投资50多万元,在家乡建设了十座香菇大棚,并成立了单县恩友食用菌合作社,年产香菇30万斤,年产值150万元。目前,投资170万元的加工制作菌棒车间准备开工建设,建设大棚140座,实现菌棒全年化生产,创出了工厂加合作社加基地加农户的新的发展模式,带领更多乡亲共同致富。

(三)学有所成,返乡创业显辉煌。如:鄄城县大埝镇冀庄农民崔节义,在外打工二十多年,学习了木耳的种植技术。2015年,他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返乡创业,通过了解各项惠民政策、实地考察,投资300多万在冀庄建立集木耳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工厂,招收工人30多人,并带动10多户群众种植木耳,向贫困户赠送木耳种子,教授他们种植技术,激发了附近群众创业的热情,创出了一片新天地。鄄城县董口镇双庙村李志超,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积累了电子类产品的生产、管理经验。2015年,响应政府精准扶贫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号召,从南方辞职回到家乡,在镇政府的帮助下,承包了就业扶贫车间,开办了鄄城睿尔电子公司,先后带动周边300多人就业,其中贫困户70多人。

(四)报效家乡,招商引资成功臣。如:单县李新庄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