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透视原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详解透视原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e1e46b6f121dd36a32d8241

上面4步是作图的初步安排。参考下图

(5)桌子平面上有1、2、3、4四个角,其中1角与画面相接,用垂直线将其引到下面的基线G.L上。 (6)再从立面图中将桌子的高度引到直线上,根据这个高度向左右二灭点做灭线。 上面两步参考下图

(7)连接视点和平面上的2、3、4三点得到的三条直线与画面的交点2'、3'、4'(即2、3、4三点在画面上的投影点)。

(8)将这三个相交点用垂线向下引,将2'引到2",3'引到3",4'引到4";得到桌子所应该画的高度和宽度。参考下图 ?

重点步骤:

找出灭点(过视点做平面图中各方向的平行线); 画出平面的透视图(根据心点、距点和量点来画); 找出透视图的高度(根据立面图来找);

?

(3):成角透视的注意事项

1:灭点一定在视平线上;

2:两个灭点之间的距离一定要比画幅宽,至少要宽一倍以上。

3:灭点可以距离画幅很近,甚至进入画幅之内,但一个灭点接近画幅时,另一个会更远。

4:灭点距离的远近是根据物体与画面所成的角度而定的,物体一个面与画面所成的角度大,灭点距心点就越近(当面与画面的角度为90°时,与心点重合)角度小则远。

5:灭点距心点近,物体可见面积就小,反之越远可见面积就大,宽。 ?

(4):成交透视的图例

? ?

3:倾斜透视 (1):斜面的概念

与画面和基面都不平行,且不垂直于基面的平面叫斜面。参考下图: (一个面的垂直线只有一条,但凡是经过此垂直线的面都垂直于该面,故某个面的垂直面有无数个)

当视点通过画面观察物体远近成倾斜角度的边线,产生倾斜透视变化。

凡是一个平面与水平面(基面)呈一边高一边低的情况,如屋顶,楼梯,斜坡等,这种水平面成倾斜的平面表现在画面上叫倾斜透视。 ?

(2):斜面的分类:

1、上斜斜面:近低远高的斜面叫上斜斜面,灭点是通过天点的水平线。 2、下斜斜面:近高远低的斜面叫下斜斜面,灭点是通过地点的水平线。

(此处的近高远低要与透视规律中的近高远低向区别:透视规律中是指同样高度的平行物体存在近高远低的现象。) ?

(3):倾斜透视的基本画法(利用灭点做两个三角形柱体平行透视画法) 三角柱体的分解图参考下图:

分解为:斜面;平面(平行于基面的)

(1)确定心点O,视点E,以及视平线H.L和基线G.L,过心点O和是视点E为垂直于视平线H.L的主垂线。 (2)找出左右距点(D1、D2)(根据ED1=EO=ED2来找出距点)。参考下图1

(3)利用已知角E、A找出天点T和地点D,如果取A角与我们形成近低远高的关系,可得天点T的位置。参考下图2上图的平面

(4)确定三角柱体在画面的摆放位置KA(从上面的分解图可以看出,KA是平行于视平线,地平线的线段)。

(5)根据灭点消失原理(某条线段的消失线,是通过视点E做该条线段的平行线,该平行线与画面相交,交点引垂线,垂线与视平线的相交,该交点则为该条线段的灭点),可以知道三角柱体在画面的消失方向和位置(过A点不平行于画面的直线有三条,一条是平行于画面的,没有灭点;一条是垂直于画面,灭点是心点O;一条是与画面呈A°夹角,灭点是天点T;故A点应向O和T点引灭线;同理可知K点也应向T和O引灭线)。

(6)过D(A)点向上引垂线,该垂线为量高线,在量高线上量出AB'=DB(因为DB是垂直基线的,过D点的垂线为量高线,且DB为真高线,又因为AD是垂直画面的线段,故A和D的高度是一样的,表现在基线上,则为A何D点重合)。 (7)在基线上量出AD'=AD;然后D'向距点引灭线,A点向心点O引灭线,两条灭线的交点为D,连接AD得出透视深度。(垂直于画面的线段AD(其中A点是画面上的点)的透视求法:①在基线上量该线段的长度A'D' ②A'向心点引灭点,D'向距点引灭线 ③两条灭线交

于点C',连接A'C'则为AD的透视线段)。

(8)由D点向上引垂线,与A点向天点T引的灭线相交,交点为B。

(9)由B点引水平横线,与K点向天点T引的灭线相交与B。,然后该交点B。再与K连接。自此得到三角柱体ABD的透视图。 参考下图1。

(10)用同样的方法可得到三角柱体CDE的透视图。在基线上量出AE=AE';然后由E'向距点D1引灭线,该灭线与A点向心点O引的灭线相交,交点则为点E。

(11)过A点向上引垂线,在垂线上量出AC'=AC(则CC'与画面垂直);过C'向心点O引灭线(因为CC'是垂直画面的店,故C点是落在该灭线上的点)。

(12)延长线段DB,与C'向心点O引的灭线相交,该交点为C。然后再由C点引水平横线,由B。引垂线,这两条线的交点为C。 (13)连接DECC。得到另外一个三角柱体的透视图。自此透视图完成。参考下图2.

?

重点步骤:

画出作图框架;找出天点和地点(根据斜面的角度来找); 确定斜面的放置位置(即找出斜面中平行于基线的线段);

由确定好的点引灭线;

根据量点和距点找出透视图的深度点; ?

(4):倾斜透视实例2

下图A是平行透视中的三种倾斜情况,在平行透视中,天点和地点一定是在心点的垂直线上。 图A1是向下倾斜,它的灭线向“地点”集中; 图A2是向上倾斜,它的灭线向“天点”集中;

图A3的画法是倾斜的角度正与画面成平行,故没有“远高近低”和“近低远高”的变化,按实际的角度来画,不用天点和地点。 下图B是成角透视,在成角透视中,倾斜面的天点和地点一定是在灭点的垂直线上。 图B1是向左上方倾斜,它的天点就在左灭点的垂直上方; 图B2是向右下方倾斜,它的地点就在右灭点的垂直上方; ?

图A1的作图步骤(A1是物体后方的面呈向下倾斜): (1)确定视平线H.L和心点O,画一个方形abcd(其正面是正方形)。 (2)从abcd四点向心点O引灭线。

(3)从灭线cO上确定一点c'(cc'为透视图的深度)。

(4)因为物体后面一个面是倾斜面,故不能由c'点向b点的灭点做垂线,而是由c'点连向地点g。 (5)延长c'g与b点灭线bO交于b',连接bb'。 (6)由b'引横线与a点灭线aO交于a',连接aa'。

(7)由a'连向地点g,a'g与d点的灭线与dO交于点d',不连接dd'(因为dd'是底面看不见的线)。 (8)最后将a'b'c'd'连接起来。 ?

图A2的作图步骤(A2是物体正面呈向上倾斜):

(1)确定视平线H.L和心点O,因为正面是倾斜面,故不能在正面画出方形。

(2)先画一条横线ab,由ab两点分别向心点O和天点s引灭线,分别为aO、bO、as、bs。

(3)延长线段sa和sb,并且在ab下方画一条横线,该横线与sa和sb的交点分别为cd。则物体的正面倾斜面abdc完成。 (4)由cd两点向心点O引灭线cO和dO,在cO上确定点c'(cc'为该物体的透视深度)。 (5)由c'向上引垂线,与aO交于a',连接aa'。 (6)由a'引横线,与bO交于b',连接bb'。

(不需要再由b'向下引垂线,与dO交于d',因为bd'和d'c'还有dd'都是不可见的线条。) (7)最后将a'b'、a'c'两条线段连接起来。

总结:天点距离视平线的高低,是根据斜面的角度而定,角度愈大,天点愈高(当角度为90°时,天点消失,没有倾斜透视)。

?

(5):利用距点,心点画楼梯的平行透视

(侧视图是既垂直画面又垂直基面的图,后视图是平行画面的图,俯视图是平行地面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