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地区发展介绍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含山地区发展介绍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e25044ecf84b9d528ea7a46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但同时,我国社会也将进入矛盾凸现期,战略性资源刚性约束日益加强,体制、机制问题越发突出,解决和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

从区域层面看,一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完善,“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有利于中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二是长三角、珠三角的资金外溢和产业转移,有利于我县进一步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三是“南京经济圈”的加速构建和融合,必将给区域内的经济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四是我省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加快皖江经济带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在基础设施、体制创新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全方位接轨长三角,成为“泛长三角”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利于我县接受辐射、主动融入、加快发展。

从内部层面看,一是“十五”确定的各项目标已经全面完成,主要指标超额完成,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一批重点和骨干项目已相继建成投产,沿巢宁路、合裕路的两个经济走廊已初具雏形,塔运路的棉花产业带,含山工业园区以及含山经济开发区、清溪、陶厂等工业项目区日渐壮大,已经构成了我县大发展的增长极。二是区位、交通优越,环境容量较好。我县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可用于工业开发的土地资源相对较多,使得承载经济发展的空间较大,“十一五”期间和马长江大桥的建设,必将为我县发展带来新的战略机遇。三是主导产业具有优势。石膏、石灰石等矿产资源开发初具规模,建材、机械铸造、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具有明显的优势,产业升级和拉动作用日趋增强。四是具备良好的发展氛围。政府职能的优化、投资政策的优惠以及强大的人和优势使得含山拥有了高效率的“软环境”,全县上下心齐力顺、风正劲足、干事业的局面业已形成,各项工作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必将推动含山的跨越式发展。 在把握好发展机遇的同时,必须正视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一是来自跨越式发展的压力。预计全国将在2016年前后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到2020年接近4000美元;省委、省政府业提出“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保持

两位数的增长目标,到2010年人均GDP达到1850美元。因此,要在“十一五”期间缩小与全国、全省的差距,加速发展的压力较大。

二是来自新一轮区域竞争的压力。进入21世纪,各地围绕抢占经济发展先机、争取产业分工有利位置,展开了新一轮竞争。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中,如果不尽快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就会受到周边地区更大的竞争挤压。

三是来自宏观调控的压力。2003年下半年以来,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中央加强宏观调控,在执行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同时,严把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给全县经济发展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较大影响。“十一五”期间,国家为保持经济快速平稳增长,将继续进行宏观调控,使得土地、资金等主要生产要素供需矛盾将会进一步加剧。

四是来自社会稳定的压力。“十一五”期间,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城市扩容步伐加快,城乡差距短期内难以缩小,就业总量和结构性矛盾突出,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等。这些影响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正日益凸现并趋于复杂,有效减少和妥善处理各类矛盾,努力构建和谐含县面临较大挑战。

“十一五”是实现奋力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显著提高经济实力、综合县力,缩小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必须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进程,全面完成工业化中期初级阶段的历史性任务;必须在完善机制、转变增长方式、构建和谐含山等方面迈出关键性步伐。必须抢抓发展机遇,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发展步伐,提高发展质量,在新的起点上实现高水平的发展。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第一节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一、“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

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跨越式发展,全力实施“工业强县”、“东向发展”、“城乡联动”三大战略,强化一个区域中心,构建两条经济带,发展三个经济,建设四大基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含山,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强化一个区域中心,就是着力抓好含城建设。

构建两条经济带,就是构建巢宁路、巢二路两条经济带。 发展三个经济,就是发展资源经济、民营经济、配套经济。

建设四大基地,就是建设建材及新材料生产基地、机械铸造产品基地、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和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基地。

第二节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

为实现各项社会经济目标,“十一五”期间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跨越式发展。努力促进经济增长赶超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效益的增长快于速度的增长,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坚持结构调整。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着力调整经济结构、所有制结构和城乡结构,在发展中推进调整,在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加速推进经济外向化,不断增强竞争能力,把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强化创新意识,大力引资引智,加快现代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

——坚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增加人民收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坚持以人为本。加快各类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增强服务意识,强化服务技能,努力建设高效、创新、奉献的干部队伍、企业家队伍和科技人才队伍。

——坚持走特色道路。综合、全面考虑含山的实际情况,在国际、国内、区域范围内思考含山经济发展的分工定位,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专的思想。

第三节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展战略

工业强县战略。作为人口小县,利用有限的发展空间和资源承载能力要挤入经济强县,必须实施跨越式发展,必须强化集约经济意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托现有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以项目和招商引资为抓手,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加快工业化进程。以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为依托,建设、壮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增强工业经济的实力。以引资、引智为突破,增创后发优势,大力发展民营工业,努力构筑多元化发展的工业新格局。以技术创新和外向带动为手段,以项目为支撑,深化改革、完善工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工业发展后劲,迅速提高工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打造建材基地、铸造基地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使全县工业规模迅速膨胀,管理水平、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和对财政贡献率大幅度提高。

东向发展战略。东向发展的核心是加速融入“长三角”,本质是接轨开放、接轨国际,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东向发展”战略和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具体目标,坚持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主体为工作格局,按照“加快融入、承接辐射,主动接轨、甘当配角,发挥优势、突出重点,错位发展、实现双赢”的总体思路,加强经济运行机制接轨,在招商引资、行政审批、激励机制等方面积极推行与东部地区相同的政策。强化基础设施对接,大力建设与东部地区相连的水路、公路。推进产业互补发展,充分发挥优势,提供资源支撑,接受产业转移,形成互动可持续发展。加强市场体系对接,加快与东部地区商品和要素市场的对接。推动与“长三角”和“南京一小时经济圈”实现全方位无缝对接,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进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城乡联动战略。建立和完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机制。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