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地区发展介绍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含山地区发展介绍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e25044ecf84b9d528ea7a46

资产,加大投入,以增量带存量,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引导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增效益。二是做专做精一批。积极扶持引导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向“专、精、尖、特、新”方向发展,提高专业化配套和专业化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活跃城市经济、满足社会各方面需求以及吸纳劳动力就业等方面的作用。三是淘汰关闭一批。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对技术落后、质量低劣、污染环境、浪费资源以及不符合安全生产的小企业坚决关闭和淘汰。

以建立企业技术中心作为突破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的开发能力为重点,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增长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 四、全力推动企业上市,拓宽融资渠道

研究和掌握资本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的运行规律和内在机制,依靠直接融资发展工业。“十一五”期间,在骨干企业中选取1-2家具有一定优势的企业,帮助企业做好上市前的准备工作,引导企业顺利度过辅导期,利用创业板门槛低的特点,对中小企业和科技先导型企业进行政策扶持,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实现含山企业在证券市场上零的突破。开展担保和反担保业务,扩大县通达担保公司的信用担保规模,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第二节 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建设区域增长极

一、加速融入长三角经济区

大力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在主动承接长三角和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同时,积极为长三角地区发展提供农产品、工业原材料、劳动力和配套产品等支撑,促进县内资源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流动和合理配置,带动县内企业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形成与长三角联动发展的优势产业体系。通过融入,壮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加速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发展能力。

以融入“南京一小时经济圈”为起点,并以此为“跳板”,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融入长三角,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的质量和水平。强调并推

进产业的互补发展。

加快市场对接。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在长三角向中西部地区的辐射体系中占据重要的节点位置,加快与东部地区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对接,将含山建设成东部地区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按照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并重的要求,把承接产业转移与推动全县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力争总量上有较大跨越,质量上有明显提升。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完善招商工作机制,配强招商力量,保证招商引资工作持续升温。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领域,深入研究国内外产业转移新方向,重点引进加工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等项目。有选择地引进一批生产水平高、产业链条长、经济效益好的大集团、大项目,争取在利用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上取得新突破。积极开展利用世行、亚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工作,扩大间接利用外资规模。 三、加快构建东向快速通道

大力建设与东部地区相连的公路、航运等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抓住全省建设“四纵八横”高速公路网的机遇,争取开工北沿江高速、巢马高速在含山过境段工程,争取开工得胜河、滁河航运改造工程,全面构建我县连接长三角城市的快速通道,强化含山与南京及苏浙沪地区之间的联系。

第三节 实施“城乡联动”战略,加快城镇化步伐

一、建设一个中心

打造含山区域中心,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综合竞争力为重点,立足现状、着眼未来,提升含城品位,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进行含城建设。 (一)、扩大城市规模

完成含城新区2.58平方公里的建设,抓好西门2.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完成含

城环城路建设,建设一统碑路、竹园西路、仙踪路及昭关西路等道路建设;改造旧城区、建设新城区,重点打造含城公园及体育中心室内场馆建设,建设行政中心、文化中心广场;以创建生态城为发展方向,推进西门整治规划 ,完成旧城区、新城区的绿化建设,重点建设具有含城特色的环城绿化工程,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化网络;完善供排水工程、环卫工程及燃气工程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力争到2010年,含城城镇人口达到10万人,建成区面积 10平方公里,城区道路硬化率 100%,供水普及率100%,绿化覆盖率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4m2/人,污水处理量达2.5万吨/日。 (二)、完善城区服务功能

坚持以人为本,培育和完善城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满足不断增长的工业、办公、居住、道路、绿化及其他主要经济活动的需要。新建2个不低于三星级的宾馆,建设2个中型集贸市场(水心亭市场、新区市场),配套完成含山经济开发区和含城商业中心市场建设,以环城路建设为重点,加速完成含城城区道路建设。大力推进体育、教育、广电、文化中心建设等,把含城建设成为配套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具有带动和辐射作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三)、加强城区管理

加强城区管理,注重城区特色与形象,建设 “生态含山”;提高城区规划管理水平,加大城区执法、监察力度,加强项目区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建设;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增强街道、居委会管理能力,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加强含山作为铸造强县、建材大县、旅游名县的对外宣传力度,打造含山的城市名片,增强含城的品牌效应。

二、实施“城乡联动”战略,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十一五”期末,含山城镇人口规模将达到1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8%左右,城镇的规模等级结构、职能结构、空间布局趋向合理,形成以含城为龙头,各集镇为支撑,中心镇为突破点,一大批中心村为基础的城镇化体系。

进一步提高城镇文明创建水平,创建优良的人居环境、公共系统、卫生保障系统,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到2010年,重点集镇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0%。 完善各项法规政策改革,尽快配合国家法制改革,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以形成有利于人口合理有序流动的管理体制为目标,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增强各级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服务意识,为农村人口、资金向城镇快速聚集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培育劳动力市场,坚持城乡统筹就业的改革方向,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形成有利于鼓励劳动力顺应城镇化趋势转移的劳动力市场机制。

完善用地制度,按既有利于保护耕地、节约土地,又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原则,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在逐步缩小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总规模的同时,适度扩大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创新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充分发挥各级政府财政性资金的导向作用,积极吸引外资按有关政策参与城镇建设,鼓励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城镇建设,逐步形成城镇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

创立城镇功能宏观规划,结合现有基础和资源条件,培育综合型、工业型、旅游服务型、商贸型、农产品加工型、养殖型等六大职能类型的城镇。

第四节 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调整种植业结构。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扩大优质油菜、专用小麦和棉花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

——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到2010年,建成30万亩优质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80%。

——优质油菜生产基地。到2010年,全县要建成35万亩无公害优质油菜生产基地,基本实现全县油菜无害化。

——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到2010年,全县要建成15万亩优质棉花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