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GPON上行e8-C终端技术规范书-20110128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中国电信GPON上行e8-C终端技术规范书-20110128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e346210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7d

4.1.7 其它功能要求

a) 家庭网关(e8)应支持IPv4 ALG功能,实现H.323、SIP、RTSP、L2TP、IPSEC、

FTP等的私网穿越的功能,每种ALG应提供单独的开关功能。 b) 家庭网关(e8)应支持IGMP/MLD(Multicast Listener Discovery) SNOOPING、

IGMP/MLD(Multicast Listener Discovery) PROXY功能,组播协议符合IGMP V2和MLD(Multicast Listener Discovery)V1版本协议要求;应具备将组播流转发到所有LAN接口和WLAN接口的能力。

c) 应支持IPv4 virtual server功能,实现外部网络对于家庭内部主机的访问。 d) 应支持SNTP,可根据运营商部署的NTP Server同步时间,要求家庭网关(e8)

每次上电和NTP服务器同步,持续上电时每24小时同步一次。

4.2 WLAN AP功能要求

WLAN AP具体功能如下:

a) 应支持WLAN功能启用/禁用,默认为启用;WEB页面和设备外部硬开关每次操

作都为反转,且WEB页面和设备外部硬开关状态需一致。

b) 应支持并符合IEEE 802.11n协议,至少支持两条空间流,应支持802.11b/g/n

Mixed工作模式。

c) 应支持20MHz频宽、40MHz频宽、20/40M频宽自适应三种频宽模式,频宽模

式可使用电信维护账号进行配置,并支持TR069远程配置。默认为20MHz频宽。

d) 应支持多SSID功能。至少支持4个虚拟AP,每一虚拟AP应拥有自己的SSID

(依次表示为SSID-1,SSID-2,SSID-3,SSID-4)、BSSID、Sequence Number、发送队列、安全机制、配置参数,即对外看来,每一虚拟AP和实际物理AP等同。应支持单独设置每个SSID的隐藏及加密设置,应支持各SSID和WAN连接间建立独立的绑定关系。默认仅启用SSID-1,其他SSID的启用和相关配置仅通过TR-069方式实现,不对电信维护人员及普通用户开放。 e) 应支持自动速率调节。

f) 应支持STA在节电模式下工作,能够识别STA进入节电状态,并缓存相关数据,

能够通过Beacon信标帧唤醒STA,并发送已缓存的数据。 g) 信道要求:应支持13个工作信道(channel 1~13),信道范围符合802.11协

议要求。

h) 应支持自动信道选择和手工配置两种方式,默认自动信道选择方式,在自动信

道选择方式下,仅在channel 1~11做选择。

i) 应支持发射功率可调,整机最大发射功率(包含天线增益)达到85~100mW。 j) 应支持Wi-Fi Protected Setup(简称WPS)规范,支持PIN、Push Button功

能。针对Push-Button功能,具体要求如下: 1) 能够和支持WPS Push-Button功能的WLAN终端设备在2分钟内协商好加密

算法,分发密钥,各自配置好相关参数,建立连接 2) 正常工作状态下(无需设备或AP重新启动),应能和多个STA依次建立连

中国电信GPON上行e8-C终端技术规范书 11

3) 新STA和AP通过WPS Push-Button方式建立连接的时间段内不应影响已连

接STA的连接和使用

4) 自动保存相关配置,在设备重启后,保证和STA的连接 5) WPS功能无需在WEB页面启用和配置,默认启用

6) 可以通过登陆本地管理页面多次修改WPS相关配置,如SSID和密钥 7) WPS PBC按钮应和WLAN功能开关独立设计,不能共用

8) WPS按钮按下至协商成功(或2分钟超时)时间段内,应有对应的指示灯

为用户提供反馈,指示WPS工作状态;建议采用多色指示灯;指示灯应符合如下WPS规范要求的时序,如图1所示

图1 WPS指示灯时序要求

9) 应支持WPS功能和多SSID的结合,能够通过一个WPS按钮,依据不同的关

键字,实现不同SSID的接入。具体可通过在AP和STA侧增加如下WPS IE的扩展实现设备和关键字的匹配(见图2),同时在AP侧实现关键字和SSID的映射关系,此映射关系可通过TR069远程设置

图2 WPS扩展IE

表2说明图2中各参数定义:

表2 WPS扩展IE参数定义

Field Length Value 12 中国电信GPON上行e8-C终端技术规范书

ID KeyWord 3 bytes 1 byte Verder OUI 特定的关键字 k) l) m) n) o) p) q) r) s) t)

说明:

— 对于未携带上述扩展字段的设备,AP应默认使用SSID-1连接; — Vender ID默认使用ff:00:00(hex)。

应提供统计功能,建议至少支持IEEE 802.11-1999 附录D MIB库中规定的“dot11Counters TABLE”中的所有统计项

家庭网关(e8)应具备和其它WLAN设备的良好兼容性,应通过WiFi联盟认证 建议支持通过馈线方式延伸无线天线,实现天线和整机设备的分离安装。 应支持数据帧汇聚 (Frame Aggregation),支持把两个以上的帧组合成一个帧传输,减少协议开销,提高信道利用率。

应支持块应答 (Block ACK),支持对接收到的多个帧用一个帧回应,让发送方只重传没有接收成功的帧。 可选支持隐式波束成型技术。

可选支持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智能天线。

应支持400ns、800ns两种保护间隔,保护间隔可使用电信维护账号进行配置,并支持TR069远程配置。

可选支持802.11n规范STBC、LDPC功能,符合802.11n协议相关规定。

应支持802.11n规范MLD(Maximum-Likelihood Decoding)功能,符合802.11n协议相关规定。

4.3 设备发现功能要求

家庭网关(e8)对其连接设备进行自动发现后,对特定设备配置IPv4特定私网IP地址和特定参数(如QoS、Port Forwarding等)。

a) 家庭网关(e8)应支持DHCP报文扩展字段Option 43、Option 60,应符合RFC2132、

RFC3925标准,参见附录B。对于不能识别的终端(如DHCP请求未携带Option 60字段,或Option 60字段不符合本规范附录B定义),则视其为“Computer”。 b) 支持UPnP IGD1.0协议,要求如下:

1) UPnP功能应支持启用/禁用,默认是禁用(disabled);

2) 对于用户/应用接入家庭网关(e8)的操作,应可以配置为read-only,避

免一些接入后的操作对家庭网关(e8)状态的更改; 3) 应支持NAT traversal启用/禁用;

4) 应支持用户做基于LAN IP地址的UPnP流量block。 c) 支持UPnP AV Media Server 和 DLNA DMS

1) 应支持UPnP AV Media server,应支持Media server的CDS(Content

Directory Server)、Connetion Manager,可选支持Media server定义的AV Transport服务

2) 应支持DLNA1.5的DMS设备功能,建议通过DLNA 1.5认证; 3) DMS功能只能通过ITMS进行开启/关闭,缺省关闭;

4) 应支持向家庭网络发布家庭网关连接的存储设备中的共享媒体内容,支持

共享内容的读写;

中国电信GPON上行e8-C终端技术规范书 13

5) 内容共享应支持FTP Server、SAMBA协议,支持共享访问的用户权限管理,

可支持6个账户,每个账户均具有能够进行有效访问的根目录,账号可由本地GUI(包括电信维护账号和用户账号)和ITMS进行修改,缺省账号为家庭网关用户账号;

6) 具备支持索引1000个媒体文件的能力,能够生成并定期刷新维护共享内容

的目录索引树,刷新的周期时间可设置。

4.4 业务发现和控制功能要求

家庭网关(e8)应具备用户业务发现和控制的功能,家庭网关(e8)通过与业务平台交互实现业务管理和控制,接口详见《中国电信家庭网关与终端综合管理系统(ITMS)接口》。

4.4.1 业务发现

业务发现应实现家庭网关(e8)对用户使用业务的实时发现,发现的方式支持两种:

a) 基于设备的业务发现:当有用户设备接入家庭网关(e8)时,家庭网关(e8)

可以根据设备发现的结果进而发现设备的业务能力。

b) 基于数据流的业务发现:家庭网关(e8)应支持根据源/目的MAC、源/目的IP、

协议(如TCP、UDP、RTP协议等)、源/目的端口号、Flow Label(仅针对IPv6的数据流)等信息,对用户数据流进行分类。根据数据流分类的结果,完成对用户业务发现。

4.4.2 业务控制

家庭网关(e8)应具备业务控制的功能:

a) 家庭网关(e8)能够将业务发现的信息上传到ITMS。

b) 家庭网关(e8)能够执行控制策略,实现对家庭网关(e8)上承载业务的控制

功能。

c) 家庭网关(e8)能够根据平台下发的指令,对业务控制策略进行修改、增加和

删除。

4.4.3 QoS功能要求

家庭网关(e8)设备作为家庭网络和外部网络的数据枢纽,应能够根据用户侧端口(包括有线及无线接口)、业务发现结果进行数据流分类,对不同数据流进行QoS适配:

a) 应支持基于数据流的CAR; b) 优先级标识:

1) 根据业务发现结果,对特定业务的数据包(如RTP数据流)进行以下标识: — 二层IEEE 802.1D标识 — 三层DSCP(RFC3260)标识

— 三层Flow Label标识(仅针对IPv6数据,可选支持)

14 中国电信GPON上行e8-C终端技术规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