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最全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最全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e43729bd7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8f

其中:猪牛羊肉产量 万吨 禽蛋产量 万吨 牛奶产量 万吨 水产品产量 万吨 全年肉猪出栏 万头 全年家禽出栏 6834万只

项目建设地国民经济状况 综合:某地区市2004年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亿元,比上年增长%, 增幅为1996年以来最高水平。三次产业全面发展,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调整为::,第一、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了和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市人均生产总值9126元,比上年增长%。

市场价格总水平上涨:与上年比较,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其中,食品类价格受粮油等商品价格上扬的拉动上升%,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升%,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升%,居住类价格上升%。除此之外,衣着类价格下降%,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

各项税收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各项税收收入亿元,比上年增加亿元,增长%。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2004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农业产值亿元,增长%;林业产值亿元,下降%;畜牧业产值亿元,增长%;渔业产值亿元,增长%;农业服务业产值亿元,增长%。农林牧渔业各业的比重分别为:农业%,下降个百分点;林业%,下降个百分点;畜牧业%,提高个百分点;渔业%,提高个百分点;农业服务业%,下降个百分点。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出现新变化。粮食种植面积呈恢复性增长,全年粮食种植面积万亩,比上年增加万亩,增长%;全市蔬菜种植面积万亩,比上年增加万亩,增长%;各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含其他农作物面积)万亩,比上年增加万亩,增长%;各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为%,全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比例为1:;水稻优良品种覆盖率上升,水稻优质品种种植率%,比上年提高个百分点。畜

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粮食、甘蔗产量受夏季洪涝和秋季干旱的严重影响有所下降,其他主要农产品产量增加。

各类商品市场不断发展,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市拥有建材、装饰材料等生产资料专业市场,粮食、蔬菜、果品、水产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各类农贸市场共485个,比上年增加 7个,其中成交额超过亿元的市场14个。全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达亿元,比上年增长%。 发展规划与预测

某地区市农业产业优势发展规划

根据某地区市农业产业优势发展规划,某地区市农业优势产业发展总体目标是:规划期内达到优势产业及其骨干产品突出,建成一批较大规模的具有区域特色优势的农产品基地;培育一批龙头企业群;创立一批名牌农产品;建立完善农业优势产业科技和市场创新体系;扶持兴办一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中介组织,基本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的新格局。 一.发展目标

1.农业优势产业经营水平大幅度提高。优质稻谷、大宗蔬菜、糖料蔗、荔枝、龙眼、香蕉、柑橙、西瓜、木薯、茉莉花、八角、板栗、金银花、生猪、肉鸡、肉鸭、黑山羊等传统农业优势产业基本形成一体化经营格局,产品优质品率、商品率和加工转化率大幅度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甜玉米、马铃薯、木瓜、菠萝、桑蚕、蘑菇、花卉苗木、速生丰产林、肉牛、奶牛、罗非鱼等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大幅度扩大,成为新兴产业,初步形成一体化经营格局。

2.农业优势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到2010年形成年销售收入10亿元、税利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3 家;年销售收入1亿元、税利1000万元以上的20家。

3.优势产业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10年,建立 5家年交易额10亿元以上的国内区域性农产品专业市场。

4.农业优势产业中介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到2010年,发展注册会员500个以上运作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0家。培育交易额100万元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个以上;建立甘蔗、蔬菜、水果、畜禽、水产等主要农产品全市性的行业协会10个以上。

5.农业优势产业品牌产品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加。到2010年,农业优势产业产业经营组织创国家和自治区级著名品牌产品 进一步增加,并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二. 培育壮大农业优势产业及其骨干产品

规划期内着重培育优质粮食、蔬菜、水果、蔗糖、木薯、桑蚕、食用菌、中药材、花卉苗木、速生丰产林、畜牧、水产等12大农业优势产业。对已经具备相当规模的传统农业优势产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按照既定的规划、目标和措施,重点提升产业化程度,向纵深延伸产业链,提高整体效益;对已经具备较大规模,具有明显自然资源和市场优势,生产规模扩大和产业链延伸开发潜力较大的产业,重点培育农业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增加科技投入,建设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特色品牌和名牌,建设优势农产品市场体系,推广标准化营销。

1.粮食类产业及产品开发

a.传统优势产业。做强优质稻产业,重点调整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推行稻谷收获、干燥、储存技术应用,提高大米整精米率;研发应用大米精深加工、米糠油深加工、米糠健康食品生产技术,提高粮食加工的综合利用能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和营销技术,打造品牌和名牌,应用包装技术,提高市场竞争力。

b.新兴优势产业。(1)甜玉米产业。引进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加强育苗、大田栽培、生产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主攻甜玉米食品罐头加工项目,引进玉米糖和玉米饮料产品加工企业;应用甜玉米秆、玉米苞心等副产品的综合加工技术,开发肉牛和奶牛粗饲料加工项目,进一步提高甜玉米的附加值。(2)马铃薯产业。引进推广高产高粉优质新品种,加强土地流转引导和服务,推行规模种植,提高规模效益;主攻马铃薯淀粉加工项目,加强马铃薯产业化开发服务,完善和规范淀粉加工企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马铃薯订单生产;开发马铃薯食品加工项目,引进加工企业,带领马铃薯产业发展。 2.蔬菜类产业及产品开发

调整优化蔬菜种植结构,重点发展耐储运的菜用瓜豆和加工原料蔬菜;推进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和有机蔬菜生产,适当增加名特野生蔬菜品种比重;突出秋冬菜和反季节蔬菜两大特色,提高市场占有率;推广产地蔬菜预冷保鲜、分级、包装技术,增强蔬菜冷链运输和市场竞争能力;引进做大蔬菜罐头食品加工、贸易和连锁经营企业,增强蔬菜加工出口生产能力,增加蔬菜市场份额;加快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建设,促进蔬菜品种结构调整和产品销售。 3.果品类产业及产品开发

a.传统优势产业。做强荔枝、龙眼、香蕉、柑桔、西瓜、芒果、板栗等7大产业。重点做好品种改良和中低产果园改造,力争到2010年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推广水果采后清洗、分级、预冷、杀菌、打蜡、包装等商品化处理技术,增强鲜果市场竞争能力;引进开发果汁、果酱、果酒、果粉、果脯罐头等果品加工项目,提高水果出口加工生产能力。 b.新兴优势产业。(1)菠萝产业。引进推广高产优质菠萝新品种,加强土地流转引导和服务,推行规模种植,推广规模效益;主攻菠萝罐头食品和饮料项目,开发菠萝蜜、菠萝糖制做技术,引进加工企业,延长菠萝产业链。(2)木瓜产业。引进推广高产高酶木瓜新品种,加强技术服务,推行连片种植;主攻木瓜罐头食品加工项目,引进木瓜酶提炼深加工企业,发展订单木瓜生产。 三. 畜牧产业及产品开发

1.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猪、鸡、鸭等大宗畜禽生产,重点调整结构,以优质种畜禽繁育企业为龙头,推广规模养殖;扶持供产销一体化龙头企业,确保规模养殖稳步发展,加快畜禽肉类加工企业建设和引进,发展熟制包装肉类食品;加快畜禽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增加优质畜禽市场份额。 2.新兴优势产业。(1)肉牛产业。以牧草和精饲料养殖相结合的方式,推广无公害小区养殖,扩大肉牛养殖规模;做大宾阳、横县2-3家皮革加工企业,完善和提升宾阳牛皮专业市场功能;在养殖地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自我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发展肉类、皮革、羽绒综合加工项目,提高肉牛产品加工能力。(2)奶牛产业。开发农作物秆饲料加工技术,提供优质饲料,推广无公害小区养殖,扩大奶牛养殖规模;加快建设奶制品加工企业,扩大加工生产规模,增强实力,树立奶制品企业及其产品品牌,争创名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四. 水产产业及产品开发

重点抓好罗非鱼产业。组织罗非鱼养殖经济合作组织,实施标准化、规模化健康养殖,扶持农民建设规模化生产基地;加快建设现有罗非鱼加工出口项目,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五.农业优势产业基地建设 1.粮食产业基地建设

a.优质稻生产基地。在武鸣、横县、宾阳、上林、隆安、马山6县及邕宁、良庆、青秀、江南、兴宁5城区70个重点粮食生产乡镇建立连片优质稻生产基地,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优质稻生产基地建设;2005至2010年全市优质稻播种面积占水稻播种总面积比重保持在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