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A统考题库 电大奥鹏网络教育远程教育 word文件193页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大学语文A统考题库 电大奥鹏网络教育远程教育 word文件193页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e54a5433968011ca30091d2

史实,着重记载了春秋战国以来的纷争和秦亡汉兴的过程。

《史记》共130篇,包括十二“本纪”、 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五个部分。以“本纪”和“列传”为主体,各体互相配合,这种体制后来成为历代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更对后代史学家有着深刻的影响。

《史记》既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在史学上的先例,也成了我国纪传体文学的楷模。

《史记》中所写的历史人物,不仅表现了作者对历史高度的概括力和卓越见识,展开广阔的生活画卷,更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批判精神,及对广大被压迫、被剥削者的深切同情。

《史记》中的人物,大都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不少篇章脍炙人口,如《项羽本纪》、《陈涉世家》、《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管晏列传》等,历来为人们所传诵,是传记文学中的精品,对后世的人物传记,特别是唐代传奇和明清小说有很大影响。

《史记》既是史学著作,也是文学著作。

《史记》的文学价值:

《史记》首创以“纪传”为主的史学体裁,第一次以人为本位来记载历史,表现出对人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高度重视。

《史记》的叙事方式,基本上是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

《史记》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具有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个性较鲜明等三大特点:

善于描写人物的外貌和神情,使得人物形象具有可视性。 注重生活细节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展现其内心世界。

17

语言的运用也很有特色:语言基本上是书面语,同时也运用口语。语言淳扑简洁,通俗流畅,有很强的感染力。

《史记》在文学史上的影响很大,对古代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等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后世不少历史小说直接取材于《史记》。

2,《史记》中的故事成为后代戏剧取材的宝库。(如《赵氏孤儿》、《霸王别姬》等) 3,《史记》的模式,为后世产生了大量的历史人物传记。 4,在散文方面,也被后世推崇为骈文相对的“古文”的崇高典范。

《史记》的艺术特色:

1、作者以宽广的历史舞台为背景,在忠实于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塑造了一系列完整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史记》中人物众多,出身不同,经历各别,有帝王贵族、政治家、军事将领、学者、刺客、游侠、倡优、有农民起义的领袖,还有失败的历史人物,司马迁擅长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个性,用不同的笔调,不同的语言,选取重要事件,抓住细节描写,十分传神地表现各类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对项羽的描写,司马迁选择了“讵鹿之战”、“鸿门宴”和“垓下之围”这三个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故事来塑造他勇敢善战,叱咤风云,悲怆慷慨的失败英雄的人物形象,刻画他直率而少谋略,和刚愎自用的性格。

2、文笔生动,议论精彩,叙事状物,无不曲尽其妙。语言通俗,简练生动。作者善用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神态和性格的特点,还常常引用民谣、谚语和俗语,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叙述语言感情充沛,夹叙夹议,寓评断于叙事之中,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对材料的安排有组织、有系统。题材“以类相从”,叙事不重复,结构严谨,故事性强,许多作品都可以当小说来读。

继《史记》后,东汉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并称“史汉”。它记载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西汉历史。有十二“本纪”、八“表”、

18

十“志”、七十“列传”共100篇,对后世历代正史影响很大。

《汉书》虽在体例和内容方面有承袭《史记》之处,但也有所更新。特别在运用《史记》原文时增补了不少史料,从而保存了丰富的古代文献。

《汉书》行文简练整饬,详瞻严密。作者常常在平铺直叙中寓含褒贬,而且分寸掌握得相当准确;对材料的取舍,作者善于剪裁;在结构方面,作者十分注意历史事件来龙去脉的交待。

除《史记》、《汉书》外,两汉还有一些杂史类的历史散文,比较著名的有赵晔的《吴越春秋》和袁康的《越绝书》。

汉代的散文,除主要的历史散文以外,还有一些作家,写了许多政治论文、经济论文。如贾谊的《陈政事疏》、《论积贮疏》、《过秦论》,晁错的《言兵事疏》、《论守边备塞疏》、《论贵粟疏》,桓宽的《盐铁论》,王符的《潜夫论》,仲长统的《昌言》等等。这些作品从维护封建统治的立场出发,反映现实,指讦(jie)时政,是它们共有的特点,文学性强。

先秦两汉文选

(一)《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1,《左传》与编年体史书、叙事方式(见教材P30)

2, 作者在《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一文中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

答:A,在行动中刻画人物形象。作者将几十年的事情删繁就简,去粗取精,排成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以庄公和共叔段兄弟二人的权利之争为展现人物性格的主要线索,在权利之争中表现出各人的性格。如写庄公用“请封”、“收贰”和“平叛”三个环节,突出了他的阴险狡猾。

B,对比中刻画人物形象。如庄公对武姜“佗邑唯命”的顺从,“寘(zhì) 姜氏于城颍”、“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的誓言以及“遂为母子如初”的可笑场面,淋漓尽致的表现

19

了他老谋深算、凶狠残忍以及死要面子的虚伪性格。

C,烘托手法的运用,也有助于丰满人物形象。如祭仲、子封等人的多次规劝,就成功的揭示了庄公的阴险形象。

(二)《论语·先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本文作者是用什么为中心线索并如何将全文连为一体的?

答:本文是语录体散文。文内有一条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并按照这一线索的内在逻辑,言而有序地把全文组织起来。这就是几个学生侍坐时,孔子同他们进行了关于志向问题的谈话。按照这个话题的顺序,由孔子问志,他的几个学生或主动陈述其志,或答师问言志,最后孔子对各人的志向加以评述,把全文有机组织起来,使全文成为一个整体。

2,间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个性化语言和人物形象 答:孔子问志,子路抢先回答,说四面受敌的中等国家,外有敌国

入侵、内有饥荒,他去治理三年后可以使人民勇敢还能懂大道理。这就把性急、直率且带有一些粗鲁的子路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冉由则比子路谦虚得多,说话也委婉得多。他说自己只能治理小国家,只能让人民生活富足(其实这点很不简单),至于人民的礼乐教化,要等比自己能力强的人去做。

公西华说话 则更有分寸。他说,如去治理国家,不是说自己“能”而是愿意“学”,遇到祭祀、会盟等国家大事,自己愿意做个司仪。这表现了公西华说话得体、善于辞令的外交家风度:言虽卑而志实高。

至于曾皙,他的志向与“三子者异,他的兴趣不在从政,而是仰慕“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礼乐教化。这些都成功地塑造了孔子四个第子各自不同的性格。

3,语录体的特点

答:《论语》中不少篇幅虽有简单的记事,但主要是记录人物的言论。语录体中的人物评语都十分简单,但言简意赅,生动隽永,给人留下极大的回味余地。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