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A统考题库 电大奥鹏网络教育远程教育 word文件193页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大学语文A统考题库 电大奥鹏网络教育远程教育 word文件193页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e54a5433968011ca30091d2

(三)《孟子·公孙丑下》(《天时地利人和章》)

1,这一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一、否定句式的大量运用。 二、对偶句的运用。 三、恰当地运用排比句。 四、对比和顶真手法的运用。 (参见教材P42)

(四)庄子《遥游游》(节选)

1,庄子与道家思想(见教材P43)

1,“逍遥游”的含义是什么?

答:《遥游游》是一篇哲理论文,但庄子不重逻辑思维,而注重形象思维,他不是作纯理论阐述,而是借助直觉体悟,将深奥的哲理化为光怪陆离、丰富生动的艺术形象。

所谓“逍遥游”,即这篇文章所谓“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也就是说,是无拘无束、怡然自得的遨游。“无待”而“逍遥乎”“无何有之乡”,这是庄子最高的人生理想,它 是庄子不满黑暗现实的羁绊而提出来的一种生活方式与社会理想,它集中体现了庄子的人生观。

2,庄子《逍遥游》(节选) 是通过哪些方面来阐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一思想的?

答: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说“至人”是忘掉自己躯体的存在的;“神人”是无为、无用,抛弃一切功利的;“圣人”是隐姓埋名,不计一切是非荣辱的。庄

21

子认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与“正道”(宇宙精神)同体,超乎“六气”(物质世界)的变化之上,神游于天地宇宙之外,才会不受任何限制而达到“逍遥游”(绝对自由)

作者为了表达这一思想,运用“重言为真,寓言为广”即大量征引名言典故(重言)和编织奇幻故事(寓言)的手段,从正反两方面作了反复的阐述。先是从反面来说,庄子认为不仅蜩、学鸠、斥鴳(yan)之类只是小知小见,“快起而飞”,算不得什么“逍遥游”,就连他所大事渲染的“绝云气、负青天”的大鹏,由于仍然必须乘风而行,也算不上真正的“逍遥游”的。然后,再从正面阐述,庄子列举了许由不受尧让、尧见四子而丧其天下的事例,推出“无所用天下”的观点。最后写自己与惠子的一场辩论,得出“无所可用,安所困苦”的结论。

4,庄子《逍遥游》(节选)在艺术上的特色 答:第一,想象丰富,构思奇特。 第二,寓哲理于形象之中。 第三,词汇丰富,用语新颖准确。

第四,文章句子长短错落,又杂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使整篇文章形成汪洋恣肆的语言风格。

(参见教材P47)

(五)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节选)

司马迁与《史记》见教材(P48)

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描写人物的主要手法有哪几种? 答:A,以事件写人物。 B,细节描写。 C,场面描写。 D,运用对比手法。 (参看教材P57)

3,请你找出《史记·项羽本纪》(节选)中的成语,并给予释义。

22

答: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即最后一博之意。(其出处是本文中的“钜鹿之战”:“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项庄舞剑-------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并不一致,后世也多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连用。(其出处是本文中的“鸿门宴”:“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其出处是本文中的“垓下之围”:“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羽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4,项羽的性格特点

答:项羽的性格具有强烈英雄感和悲剧性。从选录的三节来分析,司马迁从三个不同的方面来展示其英雄气概和悲剧性格。

在“钜鹿之战”、“破釜沉舟”的描述过程中,展示了项羽作为一名指挥员把握战机、当机立断的果敢和坚定。

在“鸿门宴”中,项羽轻信于人,缺乏主见;对现实的观察

陶醉自我,近乎愚蠢;怀疑亲信,失去人心,也就失去了群众基础。 在“垓下之围”中真实地展示了项羽性格的另一面——儿女情长的感情世界,它让读者对项羽的悲剧结果不再令人惋惜,而是令人对其产生深深的同情。其次是项羽面临战事的失败,他的结论是:“天亡我,非战之罪也”,足见其刚愎自用、虚荣心及强的内心世界。

第三章 唐 宋 诗

一、唐宋诗概述

(一)唐诗之盛、分期和主要流派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空前强盛和繁荣的时代。 唐代文学,历经360余年,大致可以分为初唐(公元618--712年),盛唐(公元713--765年),中唐(公元766--827年)和晚唐五代(公元828--978年)四个阶段

23

被誉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已经在作品的内容上有所开拓,而且创造了近体诗。另有宋之问、杜审言、陈子昂等人,他们从作品的内容到形式也都有新的开拓。

开元、天宝四、五十年间的盛唐时期,这是唐代文学特别是诗歌的鼎盛期。这时期,涌现了中国诗史上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派,他们以洗炼含蓄,清新自然的诗句,描绘出田园的风情意趣和山水的壮美清幽,风格清奇、幽深、淡雅;还涌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包括王昌龄、王之涣、李颀和崔颢等在内的边塞诗派,他们吟唱祖国边地恢宏风光和奇观异景,笔调高亢苍凉、奇丽峻峭。

李白、杜甫更是盛唐时期文学中的两位巨人,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的诗历代被人们推崇,不少作品均是脍炙人口的佳作,杜甫的大量现实主义诗作更是成为“诗史”。

中唐时期,大诗人白居易的出现,使原比较冷落衰微的诗坛,重新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白居易敢于正视现实,抨击黑暗邪恶,积极倡导新乐府诗运动,提出“为时”、“为事”而创作的理论,主张用诗歌反映百姓的痛苦。他的不少讽喻诗和《琵琶行》、《长恨歌》等名篇,就是体现这种理论主张的佳作。他的诗友元稹、张籍、王建和李绅等积极参加新乐府诗运动。

另一诗派的韩愈、孟郊、贾岛、刘禹锡和李贺,他们同白居易等一派诗人一样,源出于杜甫诗风,但又在艺术上刻意求新,富于创造性,以其幽峭、谲丽的诗篇而成为唐代文学百花园中冷艳、险怪的奇葩。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和《金铜仙人辞汉歌》独具匠心,构思新颖、想象丰富而出人意外,辞采绚烂而不涉妖冶,显示出诗人既受到楚辞和汉魏乐府的影响,又有着自己的艺术独创。

晚唐时期,杜牧和李商隐步尘杜甫和韩愈的文风而另辟蹊径。 杜牧擅长七绝,诗风清丽飘逸,李商隐工于七律,诗风蕴丽缠绵,他的无题诗尤其婉曲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