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节指导意见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三环节指导意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e64482227284b73f24250a9

宁阳县教科研中心关于进一步

加强小学课前预习、课堂教学、限时作业

改革的指导意见

为抓好“课前预习、课堂教学、限时作业”三个环节的改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打造“轻负高效”的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以下指导意见。

一、课前预习

(一)预习的意义。预习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渠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研究的重要阵地;预习是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二)预习的设计。预习的设计,是落实好三个环节的关键,要在教师吃透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后,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条件,在完成第一次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预习的设计要全面,具体,可操作性强。应包括预习的内容、方法和预习的要求。预习的设计可以以预习提纲或预习学案等形式呈现给学生。

1.预习的内容。学生在现有水平上,能够自己学习的所有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思维能力等方面。预习内容的设计要全面、具体、有梯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2.预习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原有学习水平,预设预习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并在预习设计中对某项预习内容的学习给予方法途径上的提示,以便学生更好地完成预习任务。此处的预习方法,可以是学生课上学习时学会的,在预习中加以运用,也可以是学生还没掌握,在预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运

18

用的。年级不同、学科不同,提示的学习方法也不同。学生在预习时已经运用自如的方法,教师不必再提示。

3.预习的要求。预习的要求是学生对预习内容应达到的程度。提出预习要求时,要考虑课标的要求、本年级的教学目标、本册教科书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条件等方面的因素。学生随着已掌握学习方法的增加,预习习惯的养成,预习能力会不断提高,能完成的任务就会不断增加,要求相应也要逐渐提高。

在预习过程中除要求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外,还应让学生将预习中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可通过自学、请教同学和家长等方式解决,确实不能解决的,通过小组长汇报给老师。

(三)预习的方式。预习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分散进行,也可以利用课上时间集中进行。预习设计一般要提前三天呈现给学生,有的学科或内容甚至要提前一单元。随着学生预习习惯的逐渐养成,告知时间还可以提前。在课上集中预习时,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可以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预习的检查。预习完后,一定要检查。检查要尽量在课前完成。检查预习可以采取小组检查和教师普查、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既要检查预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又要交流预习方法,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学会知识、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提高预习效果。教师要通过查看小组长的预习情况记录、学生的预习提纲(预习学案)、课本上的记录、预习本或现场检查,了解预习情况,诊断预习效果,收集学生遇到的难点和疑惑,作为二次备课的依据。

教师在检查预习中,要适时对学生的预习效果和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同时也要对预习方法进行指导。

19

(五)结果的运用。教师根据收集到的预习信息,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二次备课。二次备课是对第一次备课进行批注,或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或对教学过程进行再设计。二次备课重在备教法、学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二、课堂教学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效益,即打造高效课堂。 (二)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要在学生预习、教师二次备课的基础上进行。多数学生在预习中感到困惑的内容或不能解决的问题是教学的重点,部分学生不能完成的任务则是教学的次重点。

教师要把学生在预习环节没能很好地完成的任务,没能解决的问题融合在一起,通盘考虑,设计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而不是对照预习提纲,哪个问题不会,孤立地解决哪个问题,或者给问题找答案。

1.教学流程。基本的教学流程可以分四步进行,即,“成果展示——精讲点拨——拓展延伸——系统总结”。 2.各环节要求及注意事项。

(1)成果展示:该环节要与预习检查区分开。预习检查重在学生互帮互学,教师收集预习信息;成果展示重在对部分学生在预习环节已经掌握的内容进行班内展示,指导归纳学习方法,以此启发所有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2)精讲点拨:在该环节,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适时创设情境,用问题启发引导,引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引导学生操作、体验、

20

演练,合作探究,还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增强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学生仍然不能掌握的知识或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知识的缺陷等,教师可以进行点拨、讲解,降低难度,分层训练,直到学生能理解、掌握、运用为止。

(3)拓展延伸:通过拓展,适当延伸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一是同类拓展,即拓展与教学内容类似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二是特例拓展,即拓展典型的变式,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三是拓展联系,加强前后知识以及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4)系统总结:在课上要及时进行系统总结,提升学生的认知与应用水平。一是知识总结:分析知识要点及前后联系,总结知识内涵,促进学生形成知识系统;二是方法总结:总结掌握知识的程序及方法,促进学生形成研究思路或方法。

(三)其它几种课型。在“三环节”改革的初级阶段,还可以开设“预习指导课”、“预习检查课”、“预习展示课”、“学法指导课”等几种类型的课。 1.预习指导课:在学生还没有掌握预习方法和科学的预习程序时,可以上预习指导课。在预习指导课上,教给学生基本的预习方法,按一定的步骤引领学生预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和预习程序。

2.预习检查课:以下三种情况下可以上预习检查课:第一,预习的初始阶段,学生交流检查预习情况的方法和步骤还不够科学、高效时;第二,学生在某一段时间抽不出课余时间交流检查预习情况时;第三,学生预习得比较好,节省出课堂教学时间时。

第一种情况下,预习检查课上,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预习内容,指导学生如何分配检查任务,每项任务如何检查,检查不会的内容怎么处理,以提高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