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节指导意见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三环节指导意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e64482227284b73f24250a9

预习设计实际上是课堂教学的课前延伸,先通过自主学习对教学内容有适当的了解,对一些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尝试,获得一定的认识和体验,提出自己的思考,然后通过课上的交流和教师的指导,验证自己的想法,获得更完整、更准确的认识,纠正自己的偏差。教师的预习设计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是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标准的成果,如果对教材理解出现了偏差,对教学要求把握不准确,当然课堂教学设计就偏离了教学内容,偏离教学的重点,预习设计的面就会太宽或太窄,甚至该设计的内容根本设计不到,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就可能过高或过低。如《有利于生存的本领》一课,如果仅仅限于书上的几种生物资料的收集,就非常少了,应该让学生收集各种动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了解他们为适应环境所发生的变化,从而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二、关于限时作业 1.限时作业的意义。

限时定量作业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目标检测环节,检测结果可以反映学生对科学知识是否理解,认识是否到位,对生活和大自然的一些现象是否能运用科学知识进行解释,能否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通过检测结果可以判断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活动实效如何,这当然包括预习设计是否恰当,预习活动成效如何,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设计和预习活动安排。 2.限时作业设计的原则。

限时作业设计应当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的要求来设计,不能根据自己的教学活动来设计。限时作业设计要力求全面,要针对不同的目标设计不同的内容,特别是不要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要求。限时作业的形式

58

要灵活,一般是书面形式,有的内容也可以采取口头形式。小学科学的限时作业时间一般在5分钟左右。 3.几点注意事项。

(1)限时作业设计不能走形式。

调研中发现,有些教师在设计限时作业时,把这一环节过于简单化,基本是走形式,谈谈你学了这节课后有什么收获?学习了有利于生存的本领后以“生物与环境有何关系?”作检测,学生把教师的板书的内容读一遍或写下来就算完成了测试,实际上一点检测的意义都没有。还有的就是问概念,如学习了物体形状改变之后,以“什么是弹性?”来检测,难道学生背会弹性概念就达到目标要求了?

(2)限时作业检测目标要全面。

限时作业的设计要涵盖教学人总体目标,不能仅是针对个别目标,限时作业的题型可以是多样的,但每一个题目都应有针对性,调研发现,有些教师在设计限时作业时,往往限于知识目标的检测,对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检测往往没涉及到,而这些确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在教学《电磁铁》后,可以出一些知识性的,也可以是实验设计方面的,还可以出实验报告,让学生明确对比实验的特点。在即将下课的时候,也可让学生说说自己做实验时什么影响了实验的效果,从而反思自己在材料准备方面的不足,以后再准备实验材料加以注意。 (3)限时作业的形式要灵活。

限时作业一般采取书面形式的检测,但有些教学内容知识点比较单一,有的内容是以活动、体验、理解过程与方法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这就不一定非要用书面检测的方法,可以通过谈收获,谈体会的方式,让学生学生通过本

59

节课学习自己认识了什么(物体或现象)、理解了什么(现象)、学会了什么(方法或办法)、懂得了什么(道理)、知道了什么(做法)等。在教学《做一名小科学家》时,知识点很少,主要就是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是什么,树立做科学家的信心。在设计限时作业时,就可以让学生说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家如何工作,遇到困难如何克服的,你在探究时遇到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对自己有什么启示等。 (4)不能完全用基础训练替代限时作业。

调研发现有的教师最后留出几分钟的时间做基础训练,用以代替限时作业,这也是不恰当的,难道基础训练上的内容都适合教学目标的要求?都适合你的教学?适合你的学生?这实际是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基础训练上的内容教师要仔细研究其价值,可以适当选取,也完全可以一点不用。 (5)限时作业和实践性作业的关系。

调研发现,有些教师在限时作业和实践性作业上存在认识模糊的现象。限时作业是课堂40分钟的一部分,而实践性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课处延伸,二者存在的本意是不同的。当然有时实践性作业和限时有融合的情况,一些制作内容,课上不可能让学生再做一次用来检测,时间也不允许,这时可以把它留在课下,让学生根据课上学习到的方法进行制作,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展示评价,这种情况下可以说是限时作业是以实践性作业的形式来进行的,它是课堂上目标检测的补充。在设计《做一名小科学家》一课的限时作业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平衡的原理课上制作一个玩具时间不够,完全可以课下完成,下节课检查。

三、关于课堂教学改革 1.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

60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改革不是推倒重来,探究仍然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原则不会改变。那么什么需要改变呢?探究的内容发生了变化,以前小学科学探究的内容过多,分散了重点,使课堂教学有些杂乱,有的内容学生通过生活经验或一些简单的事例就能清楚明白,没必要再按部就班地进行探究。有的探究性内容学生可以在课前初步完成,也都完全放在课上,有些探究内容学生完全可以采取与教材上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但学生没有这种机会,所以说课堂教学存在着内容过多、指导过细、方法单一等问题,课堂教学的改革就是重点解决这些问题,预习活动中学生对于一些科学现象可以搜集生活实例进行解释,有些简单的内容预习中学会了课堂上可以省去或简化,有些内容教师可以提醒学生用教材以外的方法进行尝试性探究。这样,课堂教学针对性增强了,研究重点突出了,研究方法灵活了,教学效率提高了,这就是我们改革的目标所在。 2.课堂教学操作模式。

小学科学有模式,但是不能模式化,没有任何一种模式能适合任意一个内容,适合任何一个人,适合任何一批学生,针对不同的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条件,采取不同的方法,也就有了不同的模式,这反映着教师不同的特点和风格,具有个性色彩。所以我这里所说的模式,只能理解为一般的操作方法和程序,绝对不能僵化。

从时间分配上来说,一般采取“35+5”模式,“35”是指课堂教学活动,“5”是课堂限时作业,当然内容不同,“5”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可多可少,甚至可以取消。这种提法就是说教师要有两个意识,一是课堂教学活动不能安排过满,要留有余地,活动时间减少了,教师要思考的事情就增加了,本节课活动重点是什么,什么活动可以在课上安排,以什么方式开展活动更节时高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