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节指导意见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三环节指导意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e64482227284b73f24250a9

可以采用略读法、浏览法阅读有关的文章,捕捉需要的信息,筛选信息并加以整理。

11.培养想象能力的方法。

(1)读课文时,抓住课文中富有特征的、形象的画面描写,认真阅读、理解,在大脑中形成形象。

(2)抓住富有启发性的情节、细节进行阅读、理解,以此想开去,进而形成完整的画面。

(3)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并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加以分析和归纳。

12.培养思维能力、质疑能力的方法。

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并且设法找到答案。 (三)预习的要求。

预习要求是指学生对预习内容应达到的程度。各年级的预习要求要根据课标的要求、本年级的教学目标、本册书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来提出。学生随着学习方法的增加,预习习惯的养成,预习能力会不断提高,完成的任务就会不断增加,要求相应地要逐渐提高。

预习要求要具体,如:要求会写的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会听写;理解词语类,要列出要求理解的词语;读课文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四)预习题目的设计。 1.按形式设计。

(1)“要求”。预习的内容以要求的形式提出。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这就是提出了读课文应达到的程度:读正确,读流利。

(2)“要求+方法”。预习题中既有要求,又有方法的提示。如:“结合上

30

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其中,“理解词语”是要求,“结合上下文”是方法。 (3)“要求+途径”。预习题中既有要求,又有途径的提示。如:“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或询问周围的人,收集左宗棠的资料,了解左宗棠这个人。”要求是“搜集资料,了解人物”,途径是“查阅资料、上网搜索或向周围的人询问”。

(4)“要求+方法+途径”。预习题中既有要求,又有方法、途径的提示。如:“轻声读课文,想想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学琴的?孔子学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最后达到了怎样的境界?试着把这几个问题的答案连成一段话,写下来,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其中,“读课文”是途径,“思考、回答问题,把答案连起来”是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要求。

(5)“问题”。如:“伦纳德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为什么这样说?” (6)“问题+方法”。

如:“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其中,“‘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是问题,“联系上下文”是方法。

(7)“问题+方法+途径”。如:“‘面对父亲的坚持,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人们以为他精神失常了’。请同学们默读2——11自然段,划出文中描写其他父母的语句,与这位父亲的言行进行对比。你认为这位父亲真的精神失常了吗?为什么?”其中,“认为这位父亲真的精神失常了吗?为什么?”是问题,“默读2——11自然段”是途径,“划出文中描写其他父母的语句,与这位父亲的言行进行对比”是方法。

不管哪种形式,在学生没掌握方法的时候,要有方法或途径的提示,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法后,可以只提要求和问题,或者只提要求,或者只提问题。

31

2.按内容设计。 (1)读:读课文。

(2)字:一类字:音、形、义,二类字:音、义;多音字:不同的读音和意思。 (3)词:

①认读类。如:生字词,新词,生僻词,音译词。

②理解类。如:重点词、关键词、难理解的词、有特殊含义的词,近义词,反义词,多义词等。

③积累类。如:成语,4字词语,特点突出的词(词组),描写生动形象的词等。 (4)句子:

①认读类。如:长句子,难断的句子,生字较多的句子等。

②理解类。如:重点句,关键句,中心句,有深刻含义的句子,难理解的句子。

③句式类。如:陈述句,反问句,疑问句,设问句,祈使句;把字句,被字句,转述句;肯定句,否定句;连动式句子,兼语式句子;复句等。 ④积累类。如,名言警句,俗语,谚语,歇后语,对句,诗句,修辞类的句子,描写生动形象、具体类的句子,说明道理的句子,触动学生心灵的句子等。

(5)问题:此处设计的问题用来引导学生预习时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揣摩表达顺序、领悟表达方法。要根据课文的重难点来设计,问题的设计要明确、具体。教师可以自己设计问题,也可以抓住课后问题,把课后的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甚至具体到理解哪几个自然段,哪些重点

32

词、句子,降低预习的难度。

(6)其他:归纳概括类,如,归纳文章的要点,归纳事物的特点,归纳写作特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等;收集处理信息类;质疑类;拓展类等,也是设计预习题时要考虑的。

预习的要求有的是常规性的。如:读课文,认、写生字,标自然段,这是每课都有的,前几次提纲中可以出现,在学生已经清楚了这些要求后,可以把它们固定成几条要求,在提纲中可以略,如:1、2、3题同前。 (五)呈现方式。

预习内容、预习方法和预习要求的呈现可以用预习提纲或预习学案的方式呈现。

三、预习的方式

预习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分散进行,也可以利用课上时间集中进行。在课上集中预习时,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可以对个别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预习设计一般要提前三天呈现给学生,有的内容甚至要提前一单元。随着学生预习习惯的逐渐养成,告知时间还可以提前。有条件的可以以学案或提纲的形式印发给学生,条件不允许的,可以让学生抄写或听记在预习本上。 四、预习的笔记

学生预习时需要动笔写的内容,可以在课本上以批注(圈、点、标、画、写)的形式呈现,可以写在预习学案上或者预习提纲上,可以写在预习本上,几种形式也可以结合使用。 五、预习的检查 (一)预习检查的目的。

1.通过检查预习,促进学生的二次学习,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学生在小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