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33 T1096-2014)(报批稿)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浙江省《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33 T1096-2014)(报批稿)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e65b00da0116c175e0e483a

1 总 则

1.0.1为在基坑工程中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证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技术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浙江省内基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与监测。

1.0.3基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及形状尺寸、地下结构形式、周边环境及荷载特征、施工技术条件和地方经验等,注重概念设计,精心组织施工,严格监测与控制。

1.0.4基坑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与监测,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及浙江省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1

2 主要术语、符号

2.1 术 语

2.1.1 基坑工程——为挖除建(构)筑物地下结构处的土方,保证主体地下结构的安全施

工及保护基坑周边环境而采取的围护、支撑、降水、加固、挖土与回填等工程措施的总称。

2.1.2 基坑支护——为保护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和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采用的临时

性支挡、加固、保护与地下水控制的措施。

2.1.3 支护结构——支挡或加固基坑侧壁的结构。

2.1.4 围护墙——设置在基坑周边,承受作用于基坑侧壁上各种荷载的墙体。

2.1.5 放坡开挖——又称坡率法,是利用土体自身的强度保持边坡不发生坍滑、移动、松

散或不均匀下沉,达到边坡稳定的方法。

2.1.6 土钉墙——由原状土体、设置于土中的土钉体和挂钢筋网的喷射混凝土面板等共同

作用所形成的补强复合土体。

2.1.7 复合土钉墙——由超前支护桩及原状土、设置于土中的土钉体和挂钢筋网的喷射混

凝土面板等共同作用所形成的补强复合支护体。

2.1.8 水泥土重力式挡墙——以水泥作为固化剂加固处理基坑周围一定深度和一定宽度

内的土层,使之形成壁状或格栅状水泥土体,作为支挡结构。

2.1.9 桩墙式支护结构——由分离排列的桩式结构或连续排列的墙式结构与坑内支撑或坑

外拉锚组成的支护结构。

2.1.10 土层锚杆——由设置于钻孔内、端部伸入稳定土层中的钢筋或钢绞线与孔内注浆体

组成的受拉杆件。

2.1.11 截水帷幕——用于阻隔或减少地下水由基坑侧壁或基底流入基坑内而设置的竖向或

水平向的截水体,分为竖向截水帷幕和水平向截水帷幕。

2.1.12 两墙合一——基坑围护墙兼作主体工程地下结构的外墙。

2.1.13 逆作法——利用主体地下结构的全部或一部分作为内支撑,按楼层自上而下并与基

坑开挖交替进行的施工方法。

2.1.14 基坑土体加固——在基坑开挖工程中,对软弱土层采用注浆、高压喷射注浆、深层

搅拌等方法来改良土质条件的方法。

2.1.15 基坑监测——在基坑开挖与施工过程中,采用仪器对基坑及周围环境进行测量、监

视,以便对可能出现危害施工和周围建筑物、构筑物安全的险情,及时采取加固措施。

2.2 符 号

A??截面面积(m2); a0——加固深度(m); B——挡墙宽度(m);

C——位移、沉降等的限值;

2

ck——土的粘聚力标准值(kPa);

d——桩径(m); e——土的孔隙比;

E──材料的弹性模量(MPa); Ea──主动土压力合力(kN/m); Ep──被动土压力合力(kN/m); Es——压缩模量(MPa);

f——锚杆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kPa);

fa——经深度修正后的墙底面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fy——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kPa); G——土体、墙身自重(kN/m); h──基坑开挖深度(m); hi——第i层土的厚度(m); hw——静止水压力(kPa); Hcr——临界深度(m); IL——土的液性指数;

k——土的渗透系数(m/d); kv——土的竖向渗透系数(m/d); kh——土的水平向渗透系数(m/d); kH——土的侧向基床系数(kN/m3);

K──安全系数、入土深度经验调整系数; K0——静止土压力系数; Ka——主动土压力系数;

Kb——围护墙底端土体抗隆起稳定安全系数; Ke——嵌固稳定性安全系数; Kf——抗倾覆安全系数; Kg──抗管涌分项系数; Kp——被动土压力系数;

Kr——绕最下层支点圆弧滑动的抗隆起稳定安全系数; Ks——整体稳定性安全系数; Ksl——抗滑移分项系数;

Kt——土钉或锚杆抗拔安全系数; Kw——抗承压水稳定安全系数; l──支撑的计算长度(m); L——土钉或锚杆总长度(m);

m——土的侧向基床比例系数(kN/m4); M——计算截面处的墙身弯矩(kN?m);

Ma——主动土压力绕前墙趾的力矩和(kN?m/m); Mp——被动土压力绕前墙趾的力矩和(kN?m/m); N——标准贯入试验击数;

Nc、Nq──地基土的承载力系数; Nk——土钉的轴向拉力标准值(kN); Nu——锚杆轴向受拉承载力设计值(kN); OCR——土的超固结比;

3

p——集中荷载(kN);

p0——静止土压力强度(kPa); pa——主动土压力强度(kPa); pp——被动土压力强度(kPa); q——地面均布荷载(kPa); q0——设计单井出水能力(m3/d);

qsk——土体与锚固体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 qu——单轴抗压强度(kPa); Q——基坑总涌水量(m3/d)、单位宽度的剪力(kN?m); R──支护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kN)或半径(m); R0——基坑等效半径与降水影响半径之和(m); Rd——结构构件的抗力设计值。

Rk——抗力标准值; s——位移(m);

S──内力组合设计值(kN);

Sd——作用基本组合的效应(轴力、弯矩等)设计值; Sh–––土钉或支撑的水平间距(m); Sk——作用标准组合的效应;

Sr–––土的饱和度;

Sv–––土钉的垂直间距(m); t──围护墙的插入深度(m); W——截面抗弯模量(m3);

?d——作用标准组合时的效应(位移、沉降等)计算值;

?──土体重度(kN/m3);

; ?'——土的有效重度(kN/m3)

?0──支护结构的重要性系数;

?F——作用基本组合的综合分项系数;

?w——水的重度(kN/m3); ?k–––土的内摩擦角标准值(?);

; ?k'——土的有效内摩擦角标准值(?)

?——土的泊松比、墙体材料的抗剪断系数;

?——土钉或锚杆的倾角(o);

; ?max、?min——截面最大和最小正应力(kPa)

?——土钉与土体之间的界面粘结强度(kPa);

?hw——基坑内外水头差(m);

?──墙体截面水泥土置换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