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33 T1096-2014)(报批稿)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浙江省《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33 T1096-2014)(报批稿)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e65b00da0116c175e0e483a

7 对砂土和粉土,应进行颗粒大小分析试验,提供土的颗粒级配资料。

8 应提供土的侧向基床比例系数。土的侧向基床比例系数,对一级基坑,宜通过原位试验测定;对二、三级基坑,可根据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及附录A确定。

9、当存在承压水且可能影响基坑安全时,应设置承压水观测孔,测定承压水水头及水头随季节的变化。

4.2.8 基坑工程勘察成果应包括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有专门的章节论述,并包括下列内容:

1 场地土层分布、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的统计与综合分析,提出基坑工程设计参数的建议值;

2 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水位变化、补给条件、土层的渗透系数等水文地质资料以及地表水体情况,并估计其对基坑工程的影响;评价基坑发生渗流破坏和坑底突涌的可能性;提出基坑工程降水和截水方案建议;

3 对拟采用的基坑支护类型的建议,以及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4 估计基坑开挖和降水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并提出防范建议;

5 有关图表,包括场地总平面和勘探孔布置图、工程地质剖面图、试验及建议采用的物理、力学参数表等。

4.3 环境调查

4.3.1 基坑周边环境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基坑周围影响范围内建(构)筑物的高度、结构类型、基础型式、尺寸、埋深、地基处理情况和建成时间、沉降变形、损坏情况以及使用现状;

2 基坑周围影响范围内各类地下管线的类型、材质、分布、重要性、使用情况、对施工振动和变形的承受能力,地面和地下贮水、输水等用水设施的渗漏情况及其对基坑工程的影响程度;

3 对基坑及周围影响范围内存在的地下隧道、人防工程、河流水渠以及洞穴、人工填土、边坡等,应查明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对基坑工程的影响; 4 基坑周边道路的交通状况;

5 基坑周边地表水的汇集和排泄情况;对基坑周边正在进行抽降地下水施工时,应查明降深、影响范围和可能的停抽时间,以及对基坑侧壁土性指标的影响; 6 相邻工程建设状况,包括桩基施工、基坑支护、土方开挖等。 4.3.2 地下管线的调查宜采用物探为主、坑探为辅的方法。

4.3.3 环境条件复杂、环境保护要求高时,应进行专项环境调查工作,调查结果应能满足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的需要。

9

5 支护结构侧压力计算

5.1 一般规定

5.1.1 支护结构侧压力计算应包括下列内容“

1、土压力; 2、水压力;

3、基坑坑边地面超载、建筑物等引起的附加侧向压力。 5.1.2 支护结构侧压力计算应考虑下列因素: 1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2 支护结构相对土体的变位方向和大小;

3 地面坡度、地面超载和邻近建(构)筑物的荷载; 4 地下水位、渗流条件及其变化;

5 支护结构的刚度、围护墙形状和插入深度;

6 挡墙和土体间的摩擦特性、基坑内外工程桩的影响; 7 基坑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顺序。 5.1.3 计算支护结构侧压力时,土、水压力计算方法和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地下水位以上的粘性土,土的强度指标应选用三轴试验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或直剪试验固结快剪指标;对地下水位以上的粉土、砂土、碎石土,应采用有效应力抗剪强度指标,如无条件取得有效应力强度指标时,也可选用三轴试验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或直剪试验固结快剪强度指标;土的重度取天然重度。

2 对地下水位以下的粉土、砂土、碎石土等渗透性能较强的土层,应采用有效应力抗剪强度指标和土的有效重度按水土分算原则计算侧压力;如无条件取得有效应力强度指标时,可选用三轴试验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或直剪试验固结快剪强度指标。

3 对地下水位以下的淤泥、淤泥质土和粘性土,宜按水土合算原则计算侧压力。此时,对正常固结和超固结土,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可结合工程经验选用三轴试验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或直剪试验固结快剪指标;对欠固结土,宜采用有效自重压力下预固结的三轴不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土的重度取饱和重度。

5.1.4当预估支护结构位移达到相应土体的极限状态位移时,可采用主动、被动土压力;当支护结构未达到极限状态位移,有可靠经验时,可按支护结构与土的相互作用确定土压力值;当支护结构的水平变形有严格限制时,宜采用静止土压力。

5.2 静止土压力

5.2.1 当坑外地面为水平面,基坑围护墙背为竖直面时,静止土压力强度标准值可按(5.2.1)式计算。

p0k?K0(??ihi?qk) (5.2.1)

式中 p0k——计算点处的静止土压力强度标准值(kPa);

?i——计算点以上第i层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上取天然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有效

10

重度(kN/m3);

hi——计算点以上第i层土的厚度(m); qk——基坑坑边地面超载(kPa); K0——计算点处的静止土压力系数。

5.2.2 静止土压力系数可由试验测定或按式(5.2.2)的经验方法估算。

对砂土、粉土 K0?1?sin?k' (5.2.2-1)

对正常固结的黏性土、淤泥质土、淤泥 K0?0.95?sin?k' (5.2.2-2) 式中 ?k'——土的有效内摩擦角标准值(?)。

5.3 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

5.3.1 当坑外地面为水平面,基坑围护墙背为竖直面时,由式(5.3.1-1)计算主动土压力强度标准值,由式(5.3.1-2)计算被动土压力强度标准值。

pak????ihi?qk?Ka?2ckKa (5.3.1-1)

ppk???ihiKp?2ckKp (5.3.1-2)

式中 pak—— 计算点处的主动土压力强度标准值(kPa),pak?0时,取pak=0; ppk—— 计算点处的被动土压力强度标准值(kPa); ?i—— 计算点以上第i层土的重度(kN/m3)。地下水位以上取天然重度,地下水位

以下当水土分算时取有效重度、水土合算时取饱和重度;

hi—— 计算点以上第i层土的厚度(m); Ka—— 计算点处的主动土压力系数,Ka?tan2(45???k2); Kp—— 计算点处的被动土压力系数,Kp?tan2(45???k2);

ck,?k——计算点处土的粘聚力标准值(kPa)和内摩擦角标准值(?),按5.1.3条确定。 5.3.2 对带撑(锚)桩墙式支护结构,当采用弹性地基梁法计算支护结构内力及变形时,坑底标高以上主动土压力按式(5.3.1-1)计算,坑底标高以下主动土压力可采用与坑底标高处土压力相等的矩形分布模式(图5.3.2)。

图5.3.2 带撑(锚)桩墙式支护结构内力变形计算的经验土压力分布模式

5.4 水压力

5.4.1 按水土分算原则计算水压力时,应根据地下水渗流状况,采用不同的水压力分布模式。 5.4.2 基坑内外不考虑地下水渗流时,作用在支护结构上主动侧的静水压力,在坑内地下水位以上按三角形分布计算;在坑内地下水位以下按矩形分布计算,见图5.4.2。对承压水,地下水位应取测压管水位;当有多个含水层时,应取计算点所在含水层的地下水位。

11

5.4.3 当采用悬挂式截水帷幕,地下水达到稳定渗流时,宜考虑渗流对土压力的影响,可取平均水力坡降按图5.4.3所示的一维稳定渗流近似方法计算支护结构主动土压力侧的水压力,并不计作用于围护墙被动侧的水压力。对一级基坑,当渗流路径内存在渗透性不同的土层时,宜按不同土层相应的水力坡降计算水压力。

2?h?b (5.4.3-1) pw1??w?hw?hw?2?h?bpw2??w?hwb

?hw?2?h?b (5.4.3-2)

式中 pw1——坑内地下水位处主动土压力侧的水压力(kPa);

; pw2——截水帷幕底部处主动土压力侧的水压力(kPa); ?w——水的重度(kN/m3)

; b——截水帷幕厚度(m)

; ?h——坑底地下水位至截水帷幕底部距离(m)

。 ?hw——基坑内外水头差(m)

图5.4.2 地下水无渗流时的水压力分布 图5.4.3 地下水有稳定渗流时的近似水压力分布

5.5 其他情况下的侧压力

5.5.1 基坑外侧地表局部均布荷载引起的附加侧向土压力按下式近似计算:

?pHk?2qk????sin?cos2?? (5.5.1)

式中 ?pHk—— 附加侧向土压力标准值(kPa);

qk—— 地表局部均布荷载标准值(kPa);

?、?—— 如图5.5.1所示的角度,以弧度计。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