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练习册参考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病理生理学》练习册参考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e703ba5f242336c1fb95e2b

病理生理学课程练习册答案

第一章 疾病绪论、概论

一、选择题

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 揭示疾病的机制与规律

2.下列有关疾病条件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条件因素即为疾病的诱因 3.下列哪项不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应激反应 4.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不可逆性永久性停止 5.脑死亡发生于: 临床死亡期

6.脑死亡判断标准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脑干神经反射存在

二、名词解释

1.脑死亡 全脑功能(包括大脑半球、间脑和脑干各部分)的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停止。

三、问答题

1. 脑死亡与植物人存在哪些方面的区别?

参考答案:脑死亡指全脑功能不可逆地永久性丧失,标志机体已经死亡。植物状态指大脑因受损而功能停止,意识及脑电波消失,病人处于持续深昏迷状态,但植物人脑干功能尚存在,故基本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仍存在。

第二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一、选择题

1. 体液是指: 体内的水及溶解在其中的物质 2. 正常成人体液总量约占体重的: 60%

+

3. 细胞外液中的阳离子主要是: Na

-4. 细胞外液中的主要阴离子是:cl

+--5. 血浆和组织间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Na、Cl和HCO3 +

6. 决定血浆渗透压高低的最主要离子的是: Na

7. 血浆和组织间液所含溶质的主要区别在于: 蛋白质 8. 机体正常的排水途径不包括:生殖道

9. 体液中各部分渗透压的关系是: 细胞内、外液基本相等 10. 高钠血症是指血清钠浓度高于: 150 mmol/L 11.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也称为: 低渗性脱水 12. 低渗性脱水的特点不包括: 细胞内液量增加

13. 低渗性脱水的婴儿皮肤弹性降低、眼窝凹陷、囟门下陷主要是由于: 组织间液量减少 14. 昏迷病人最易出现的脱水类型是: 高渗性脱水

15. 下列有关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哪项是错误的?

++

肾外因素所致失钠者,尿Na含量高;肾性因素所致失钠者,尿Na含量减少 16. 低渗性脱水时体液丢失的特点是: 细胞内液无明显丢失,细胞外液明显丢失

17. 下列关于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维持不变 18. 尿崩症患者易引起: 高渗性脱水

19. 高渗性脱水时体液容量的变化为:细胞内液量↓↓,细胞外液量↓

20. 下列关于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哪项是错误的? 细胞外液量增加 21. 低渗性脱水对机体最严重的影响是: 外周循环衰竭 22. 高热病人容易发生:高渗性脱水

23. 下列哪一类型水电解质代谢障碍更易发生休克? 低渗性脱水

24. 患者口渴,尿少,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明显减少,血钠浓度>150mmol/L,其水电解质紊乱的类型是: 高渗性脱水

25. 产生脱水热的主要原因是: 散热减少

26. 有关等渗性脱水的描述,下面哪项错误?等渗液大量丢失只引发等渗性脱水 27. 等渗性脱水时体液容量的变化为: 细胞内液量变化不大, 细胞外液量↓ 28. 等渗性脱水如未得到任何处理,易转变为:高渗性脱水 29. 高渗性脱水的补液原则是: 补水为主,适当补钠 30. 低渗性脱水的补液原则是: 补充等渗液

31. 等渗性脱水的补液原则是: 补偏低渗(1/2或2/3张)液 32. 细胞内、外液均增多并有低钠血症,说明有:水中毒

33. 水中毒最常发生于: 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而又补液过多时

34. 下列有关水中毒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低渗性液体主要在细胞外液潴留 35. 水肿液在组织间隙以游离状态存在,说明存在: 显性水肿 36. 水肿是指: 组织间隙或体腔内液体过多

37. 下列有关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的发生机制中,哪项是错误的?球-管失衡 38. 下列哪项不会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低渗性脱水

39. 水肿时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的主要机制是: 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大

40. 钠水潴留的发生机制中,下面哪项是错误的?肾血流重分布(较大量的血流转入皮质肾单位,而近髓肾单位血流量↓↓)

41. 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位,提示发生了: 心性水肿 42. 区分漏出液和渗出液的主要依据是水肿液的: 蛋白质含量

43. 下述哪项不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 肾小球囊内压下降

44. 下列有关钾跨细胞转移因素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细胞外液钾离子浓度升高可直接抑制

++

Na-K-ATP酶活性

45. 下述哪项不是高钾血症的原因: 胰岛素过量使用 46. 高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高于: 5.5mmol/L

47. 下列哪一项不是低钾血症的原因: 代谢性酸中毒 48. 引起低钾血症最主要的原因是: 钾丢失过多

49. 某手术患者术后禁食7天,仅从静脉输入大量的5%葡萄糖维持机体需要,此患者最易发生:低钾血症

50. 下面关于肾外途径过度失钾的原因,哪一项是错误的?长时间使用速尿等利尿剂 51. 过量使用胰岛素产生低钾血症的机制是: 跨细胞转移,细胞摄钾增多 52. 低钾血症时,血清钾浓度低于: 3.5mmol/L 53. 高钾血症对机体最危险的影响是: 心室纤颤 54. 碱中毒患者尿液呈酸性,提示存在: 低钾血症

55. 急性轻度低钾血症对神经肌肉的影响是: 兴奋性下降,肌肉松弛无力 56. 急性低钾血症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是

兴奋性 传导性 自律性 收缩性

B. ↑ ↓ ↑ ↑或↓(严重缺钾) 57. 低钾血症对机体的影响,不包括: 去极化阻滞 58. 引发高钾血症最重要的原因是: 肾排钾障碍 59. 高钾血症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是

兴奋性 传导性 自律性 收缩性 C. 轻症↑,重症↓ ↓ ↓ ↓ 60. 高钾血症患者尿液为: 反常性碱性尿 二、名词解释

1. 低渗性性脱水 其特点是:失H2O<失Na;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无明显减少。

2. 水中毒 亦称稀释性低钠血症。其特点为: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由于过多低渗性液体在体内潴留造成细胞内、外液量都增多,并引起重要器官功能严重障碍。

3. 高渗性性脱水 其特点是:失水>失Na+,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

4. 等渗性脱水 其特点是:H2O与Na+呈比例丢失;血清Na+浓度:130~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310 mmol/L;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无明显减少。

5. 水肿 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的一种病理过程。

6. 显性水肿 也称凹陷性水肿。是指当皮下组织有过多的游离液体积聚时,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用手指按压时,游离的液体从按压点向周围散开,形成凹陷。

7. 隐性水肿 也称非凹陷性水肿。分布在组织间隙中的胶体网状物(如透明质酸、胶原及粘多糖等)对液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和膨胀性。水肿时,虽然组织间液量增加,但若积聚的液体未能超过胶体网状物的吸附能力时,则组织间隙无游离液体出现。因此,用手指按压时,未出现可觉察的水肿体征-凹陷。

8. 反常性酸性尿 低钾血症时,细胞外液K+浓度↓,故细胞内液 K+外出,而细胞外液 H+内移→细胞外液代碱;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内K+浓度↓,[H+]↑→肾小管K+-Na+交换↓,而H+-Na+交换↑→尿排K+↓,排H+↑,故尿液呈酸性。

9. 反常性碱性尿 高钾血症时,细胞外液K+浓度↑,故细胞外液K+进入细胞内液,而细胞内液H+外移→细胞外液为代谢性酸中毒。此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内K+浓度↑,H+浓度↓→肾小管K+-Na+交换↑,而H+-Na+交换↓→尿排K+↑,排H+↓,故尿液呈碱性。

三、问答题

1.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与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相比,何者更易引起休克? 为什么?

参考答案: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更易引起休克。是因为:

(1) 血浆渗透压↓→细胞外液水移至细胞内液→细胞外液量明显减少。 (2) 血浆渗透压↓→ 早期无渴感。

血浆渗透压↓→ ADH分泌↓,早期尿量不↓。

2. 一剧烈腹泻的成年患者补充了过多的5%葡萄糖,试问其脱水类型有何改变?对机体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由于肠道液体为等渗性液体,故剧烈腹泻者,水与钠呈比例大量丢失,可引起等渗性脱水。但对等渗性脱水补充了过多的5%葡萄糖,而忽略了钠的补充,则可使等渗性脱水转变为低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对机体的影响:

(1) 易发生休克:血浆渗透压↓→细胞外液水移至细胞内液→细胞外液量明显减少,而细胞内液量无明显变化。

(2) 血浆渗透压↓→ 早期无渴感;

+ +

晚期由于血容量↓,AngⅡ↑→渴感。

(3) 血浆渗透压↓→ 抗利尿激素分泌↓,早期尿量不↓;晚期由于血容量↓↓→抗利尿激素↑→尿量↓。

(4) 有明显的失水体征:血容量↓,血液浓缩,血浆胶渗压↑→组织间液向血管内转移→组织间液↓↓→皮肤弹性↓,眼窝凹陷等。

3. 一剧烈呕吐的成年患者,若此患者未得到及时处理,其脱水类型会如何转变?此种类型的脱水对机体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由于胃液为等渗性液体,故剧烈呕吐者,水与钠呈比例大量丢失,可引起等渗性脱水。

+

但等渗性脱水患者未得到及时处理,由呼吸及皮肤不感蒸发失水,故失H2O>失Na,从而使等渗性脱水转变为高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对机体的影响:

+

失H2O>失Na,血浆渗透压↑→

(1) 细胞外液渗透压↑→刺激口渴中枢→渴感→饮水。

(2) 细胞外液渗透压↑→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抗利尿激素↑→远曲小管重吸收水↑→ 尿量↓;尿比重↑。

(3) 细胞外液渗透压↑→H2O由细胞内液移至细胞外液→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明显减少。

(4) 细胞外液渗透压↑→脑细胞脱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嗜睡,昏迷);脑出血。

第三章 酸碱平衡紊乱

一、选择题

1. 机体的正常代谢必须处于 A. 弱酸性的体液环境中 B. 弱碱性的体液环境中 C. 较强的酸性体液环境中 D. 较强的碱性体液环境中 E. 中性的体液环境中 答案:B

2. 正常体液中的H主要来自

A. 食物中摄入的H

B. 碳酸释出的H

C. 硫酸释出的H

D. 脂肪代谢产生的H

E. 糖酵解过程中生成的H 答案:B

3. 碱性物质的来源有

A. 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氨 B. 肾小管细胞分泌的氨 C. 蔬菜中含有的有机酸盐 D. 水果中含有的有机酸盐 E. 以上都是 答案:E

4. 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最多的酸性物质是 A. 碳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