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9年春七年级下册语文:全一册集体备课教案七(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人教部编版2019年春七年级下册语文:全一册集体备课教案七(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e746a4b58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f

1.文字通顺。 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可以判断出话怎样说才算通顺,怎样说就别扭。 这种通顺感主要表现在对词语的搭配和词语的排序正误的判断上。汉语用词 有一定的搭配习惯,比如,我们可以说“深情厚谊”,也可以说“深厚情谊”; 可以说“浓情蜜意”,却不可以说“浓蜜情意”。词语的排序也是如此,先说 什么,后说什么,有约定俗成的规律,我们写作中遵循这些规律,话就会写 得通畅。 2.意思连贯。 在向别人陈述一个问题时,注意话与话之间该怎样衔接别人听了才会明 白,这就是语言的连贯感。例如,上下两句话的安排要合乎事物发展变化的 过程或人们观察认识问题的顺序;一段话要围绕一个话题说,说完一个意思 再说另一个意思,而不能东一句西一句,前言不搭后语;讲完一个意思再讲教学步骤另一个意思时,衔接处要有过渡词语。写作时注意这个问题,也有利于把文(包括引入章写得通畅。 新课,新课3.注意分寸。 讲授,课堂人们掌握了大量语汇,这些语汇在描绘事物时在范围、数量、程度、褒练习,小结贬上都存在一些细微差别,若能敏锐地感觉到这些差别,在遣词造句时表现作业布置。) 出精确的分寸感来,将有利于把自己的认识表达得精妙确切。 4.掌握韵律。 汉语有音调上的变化,在人的视觉或听觉中形成自然的节律,产生韵律感。例如人们会说“又唱歌又跳舞”或“又唱又跳”,而不会说“又唱歌又跳”或“又唱又跳舞”。这种形式上的匀称感和语调上的协调感运用在写作中,也有助于将文章写得文从字顺。作文完篇后,注意检查:一是自己出声地读,看有没有拗口的地方;二是请别人来读,自己听,看是不是句句听得清;三是对觉得别扭处认真检查一下,查语汇的搭配、词性,语法的结构、语序等。除了在语言运用上下功夫外,还要注意书写、行款、标点。 【范文引路】 月亮 中秋节,我约了几个同学到我家阳台上赏月。爸爸还为我们准备了月饼、石榴、梨子等食品,为我们赏月做好了准备。 傍晚,我邀请的小伙伴陆续来到我家。大家围着圆桌坐着,吃着食品,谈笑风生。 渐渐地夜幕降临了,这时钟圆月大叫起来,“快看!”我们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月亮像一个害羞的姑娘,羞答答地从乌云背后伸出半个脑袋,偷偷地向下俯视,发现没有什么动静,一扭身,就出现在天空中,天空中就像挂着一盏明亮的灯,周围的景物都被镀上了一层银白色。我和伙伴们望着这盏挂在夜空中的明月,畅想着议论着。 过了一会儿,月亮姑娘便在一团白云的簇拥下隐没了。多扫兴啊!我们只得耐心地等待着“月亮姑娘”再一次出来。过了一会儿,月亮出现了,这会儿我们发现月亮更加晶莹剔透。它是那样纯洁,那样明亮,真是美极了。我们凝视明月,隐约发现月亮里还有无数灰白的山。我的伙伴周端,情不自禁地讲起《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他讲得绘声绘色,把我们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了。 又过了一会儿,天边飘起一片白云,掩住了月儿的秀丽面容,月儿立即把清辉从白云边上放射出来,在白云四周形成一个灿烂的光环,光环托着白云从月亮下面轻轻地流过,月光把半边天都照亮了,只有在远远的天边,看得见一两颗星星。 举目远眺,皎洁的月光把湖边的柳树照得雪亮,像铺了一层白霜。月亮映在湖面上,湖面形成一层亮晶晶的波,闪闪烁烁,好像游龙身上的银鳞。被大家称为小文豪的方亮,望着这美丽的景色,诗兴大发,双手后背,踱着小方步,情不自禁地诵起古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过了一会儿,月亮又消失了,夜已经很深,可大家仍在一起谈论着。谈到长大后的理想,我们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宇航员,坐着宇宙飞船在天空遨游,登上月球开发宝藏,来为人民服务。 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美文。小作者紧紧抓住“中秋”这一特殊的时令,写了月之“圆”、月之“羞”、月之“白”、月之“晶”、月之“亮”,共同突出了家乡中秋月亮的显著特征,语言优美,语句通顺。篇末由月亮引发的想象自然、大胆、丰富,很能撼动读者;巧借月亮寄托美好理想,更显写作之高超,有“情”有“志”,主题鲜明、突出、积极向上,引人思考和赞叹。 1.当堂作文。 2.推荐作文评讲。 (1)同桌互评。(2)教师点评。 1.文字通顺。 2.意思连贯。 3.注意分寸。 4.掌握韵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