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关照女性命运学案(4份) 鲁教版1优质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关照女性命运学案(4份) 鲁教版1优质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e7bc410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d6

[整体·感知]

本文通过对祥林嫂一生悲惨遭遇的描写,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示了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了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文脉·梳理]

①②

【答案】 ①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②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文本·层析]

一、阅读课文第一部分(~自然段)和结尾部分(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文章开篇和结尾都描写了祝福的景象,这种特定环境的描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 为人物提供了活动的环境,小说开头的环境描写渲染了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结尾的景物描写则渲染了悲凉沉寂的气氛,烘托了“我”的心情,与开头的描写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首尾呼应,使小说的结构更臻完善。

二、阅读课文第~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 请简要概括本部分故事情节。

【答案】 ①祥林嫂再次到鲁镇做女佣;②祥林嫂的痛苦成了人们取笑的材料;③祥林嫂捐门槛;④祥林嫂捐门槛后仍得不到解脱,最后被赶走沦为乞丐。

. 原来不爱说话的祥林嫂为什么反复讲阿毛的故事?鲁镇人们的反应说明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答案】()是因为她心中非常悲伤,想通过倾诉来发泄心中的痛苦,希望得到人们的安慰和同情。()鲁镇人们的反应说明了当时的社会是一种愚昧、麻木和残酷的生命形态。

. 结合上下文,探讨第自然段中“微雪点点的下来了”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 “微雪点点的下来了”和下文“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相照应,这样一方面将过去短暂生活的甜蜜和现实生活的冷酷形成强烈对比,另一方面又暗示柳妈讲的故事将对祥林嫂造成严重的精神打击。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 鲁迅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请找出作者对祥林嫂眼睛的描写部分,通过眼睛这一“窗户”透视祥林嫂内心的特点,进而概括其形象特征。

眼睛 初到鲁镇—— 特点 再到鲁镇—— 讲阿毛故事—— 捐门槛后—— 不让祝福—— 行乞—— 问有无魂灵—— 形象 特征 【答案】 眼睛 初到鲁镇——顺着眼 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带着泪 讲阿毛故事——直着眼 捐门槛后——分外有神 不让祝福——失神、窈陷 行乞——眼珠间或一轮 问有无魂灵——忽然发光 特点 安分 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精神有些麻木 又有希望 再受打击 麻木 一丝希望 ①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②她勤劳、善良、安分守己,想形象特征 依靠自己的努力劳动生存下去;③但在旧社会她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最终为旧社会吞噬。

.作者用倒叙的手法,回忆了祥林嫂的一生,小说的整个思路是“现实—过去—现实”。请在第一部分中找出标志作者思路转换的句子。在结构上采取这种

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作用:造成悬念;形成对比,增添悲剧气氛;突出主题,将祥林嫂的悲惨结局一开始就呈现在读者面前,设置了一系列悬念吸引读者: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死去?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形成鲜明对比,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话题·互动]

话题:祥林嫂到底是怎么死的呢?到底是谁杀害了这个善良的女人?是鲁四老爷,是柳妈,还是……

学生甲:鲁四老爷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他是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他政治上迂腐、保守,顽固地维护旧有的封建制度,自觉地维护着封建礼教。他自私伪善,厌恶祥林嫂是个寡妇。而女人再嫁,这在封建理学的伦理观念上,是女人最大的罪恶,更是他所不能容忍的。因而他说祥林嫂“败坏风俗…不干不净”,直至祥林嫂死后还认为她是个“谬种”。

学生乙:柳妈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柳妈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的矛盾,说明柳妈是以剥削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为指导,来寻求解救祥林嫂的“药方”的,这不但不会产生“疗效”,反而给自己的姐妹造成难以承受的精神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

我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