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中国现代文学史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1e7bcf52cc7931b765ce1540

艺术特色:

第三节 解放区文学创作 (一)识记

1、40年代解放区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 ①解放区早起的小说创作以丁玲为代表,文艺座谈会以后,解放区的小说创作呈现出了新的面貌,代表性作家有赵树理、孙犁、孔厥等。②解放区最早出现的中长篇小说是章回体的抗日题材小说。③《种谷记》、《高干大》、《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都是反映农村改革的长篇小说。 2、40年代解放区戏剧创作的基本情况。 抗战初期延安戏剧创作以小型作品居多,多为“急就章”,普遍存在简单化、公式化的缺点

3、40年代解放区新诗创作的基本情况。 ①根据地早期的诗歌主要是朗诵诗和街头诗。②文艺座谈会议后,诗歌创作力求向民间歌谣学习。歌谣体新诗的叙事化倾向是40年代史诗性追求的一种表现形式。

4、40年代解放区散文创作的基本情况。 解放区散文创作的成就主要集中在报告文学、速写和文艺通讯方面,较著名的散文作家有华山、吴伯萧、刘白羽、孙犁、周而复等,写下了不少反映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军民生活的散文作品。 5、40年代解放区各类体裁文学创作的代表性作家和作品。 ①戏剧:《夫妻识字》、《牛永贵挂彩》、《红布条》、《白毛女》、《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和《血泪仇》。 ②新诗:《黄河大合唱》、《移民歌》、《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十绣金匾》、《王贵与李香香》、《漳河水》等。 ③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夜》、《在医院中》、《洋铁桶的故事》、《吕梁英雄传》、《新儿女英雄传》、《种谷记》、《高干大》、《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等。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抗战初期延安戏剧创作以小型作品为主。 抗战初期延安戏剧创作以小型作品居多,多为“急就章”,普遍存在简单化、公式化的缺点。 2、秧歌剧的改造创新。 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文艺工作者首先致力于秧歌剧的改造创新。鲁艺秧歌队创作并演出《兄妹开荒》等新秧歌剧,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好评,此后在延安各地迅即掀起了秧歌剧演出热潮。摒弃了旧秧歌侧重男女两性关系的思想内容,选择了现实的劳动生活题材,描绘了健康有活力的工农兵形象,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3、旧戏曲的改造与新编。 新秧歌运动的开展,促进了对传统旧戏曲的改造。酒戏曲改造成绩比较突出的有《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和《血泪仇》,毛泽东称《逼上梁山》“这是旧剧革命的划时期的开端”。 4、新歌剧的创造及其代表性作品《白毛女》。

延安文艺工作者在广泛吸收秧歌剧、地方戏曲和西洋歌剧的长处的基础上,创造了新歌剧。其代表性作品《白毛女》以流传于民间的“白毛仙姑”传说为素材,经过改造,融进了歌颂新政权、穷人得解放的思想内容,塑造了杨白劳、喜儿、大春等农民形象。《白毛女》继承了秧歌剧长于抒情的特点;同时适当安排剧中人物的道白,以推进剧情,适合大众欣赏习惯;还借鉴了西洋歌剧齐唱、重唱、合唱、伴唱的形式及音乐的戏剧性、性格化的传统,在广泛的继承借鉴中创造了新型现代民族歌剧的经典。

5、根据地早期的朗诵诗和街头诗。 根据地早期的诗歌主要是朗诵诗和街头诗。街头诗最早出现于抗战之初的上海、武汉等地,形成运动在延安。街头诗大多是政治抒情诗和小叙事诗。 6、文艺座谈会以后解放区大量出现的新民歌创造。 《移民歌》、《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等新民歌及战士诗人毕格飞的“快板诗”都曾广泛流传。柯仲平、公木、阮章竞等诗人借鉴民歌艺术创作了歌谣体新诗。歌谣体新诗的叙事化倾向是40年代史诗性追求的一种表现形式。

7、解放区短篇小说创作的主要成绩。 以丁玲为代表,表现解放区新人成长,揭示遗留旧思想旧道德对人的压制与腐蚀,提出了反对小生产思想习气的问题,具有独特认识价值。文艺座谈会以后,解放区小说创作呈现出了新的面貌。 8、解放区的章回体抗日题材小说。 解放区最早出现的中长篇小说是章回体的抗日题材小说。其中《洋铁桶的故事》、《吕梁英雄传》、《新儿女英雄传》等“新英雄传奇”,以章回体的传统文学形式表现人民武装斗争的新内容,传奇性的故事情节和充满英雄气概、乐观主义精神的英雄人物,是这类小说的共同特征。 9、解放区反映农村改革的长篇小说。 《种谷记》、《高干大》、《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 10、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与“赵树理方向”。 成名作《小二黑结婚》,另有《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孟祥英翻身》、《邪不压正》、《地板》。

1947年7、8月间,晋冀鲁豫边区文联为发展文艺召开座谈会,在这次会议上,边区文联负责人陈荒煤作了总结性发言《向赵树理方向迈进》,正式提出“赵树理方向”,号召作家向赵树理学习。 (三)综合运用

1、《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解放区文学创作发生的重要变化。

戏剧:①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文艺工作者首先致力于秧歌剧的改造创新。②延安文艺工作者在广泛吸收秧歌剧、地方戏曲和西洋歌剧的长处的基础上,创造了新歌剧。

新诗:文艺座谈会议后,诗人们整理发表了大量的新民歌作品。 小说:文艺座谈会以后,解放区的小说创作呈现出了新的面貌。

2、赵树理小说的思想意义、人物形象塑造和评书体的小说形式的创造。

思想意义:赵树理的小说多取材于他所熟悉的生活,多以反映农村社会或农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主题。 人物形象塑造:赵树理的小说成功的塑造了一系列传神的人物形象。《小二黑结婚》,二诸葛老实、胆小怕事,但封建思想严重。三仙姑游手好闲、生活作风轻浮。二诸葛、三仙姑是赵树理贡献给中国新文学的两个独特的人物形象。 评书体的小说形式:赵树理对中国传统的评书体形式加以改造,创造了一种新的评书体的小说形式,推进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在小说写法上,借鉴了中国传统的评书或章回体小说中注重故事连贯和完整的写法,在较大程度上适应了中国农民的欣赏习惯。在人物塑造上,既注重在叙述故事中介绍人物,又注意以人物的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尤其注意将人物放到具体的情境中去加以表现。

3、赵树理对中国现代小说民族化的贡献。 ①同上:评书体的小说形式。②在小说语言方面,赵树理注重使用经过提炼、纯化了的北方农民口语,加入必要的现代词汇,偶尔融入说书的语调,创作出一种既质朴通俗、简洁有力、又生动活泼、幽默有趣的语言。这种独特小说语言的创造,既成就了赵树理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为中国现代小说语言的民族化和丰富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4、孙犁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以他的家乡冀中平原农村为背景,具体生动的描写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冀中地区人民的斗争生活。 艺术特色:①侧重于从人的心灵、情感和生活诗意的层面上表现人物性格的丰富和优美。孙犁小说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于其着意刻画和赞美的主人公是妇女。②孙犁擅长以散文的手法来写小说,虽以抗战生活为题材,却以一条简单的情节线索串联起几个重要场景,用饱含诗情而又灵巧情节的笔触加以精雕细琢,将写景叙事、抒情和些人融于一体,从中发掘出生活的诗意和人情美的光华。

5、李季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的艺术特色。

①客观地反映了革命的曲折和爱情的纯洁、坚贞。②对“信天游”进行了继承,为新诗创作的民族化做出了很大贡献。 ③不仅表现在他对信天游形式的继承上,还表现在对这一民歌形式的创新上。首先,他为信天游添加了新的表现主题。其次,为信天游添加了一些新的词汇,使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具有时代感。 6、阮章竞长篇叙事诗《漳河水》的艺术特色。

①采用了民歌的形式,不重曲折情节的安排,而着力开掘这三个女子的内心生活,不侧重故事而侧重感情的抒发。揭示了封建思想在中国传统妇女心灵上留下的巨大阴影。②注意根据女主人公不同的个性、命运来安排场景、渲染气氛。对比中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也增添了艺术感染力。③这首长诗采用了民歌的比兴手法及三七言、七七言七七五言和七言四句这几种常见的民歌结构,但作者在保持民歌主要特色的同时也注意吸取了中国古典诗词简练典雅的句法。 第四章 50至70年代文学(1949—1977) 第一节 概述 (一)识记 1、“十七年文学”发展的基本情况。 1949年至1966年“文革”爆发,一般称作“十七年文学”,它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导,取得了一定的创作成绩,也因为“左”倾思潮的不断干扰而屡受挫折,其发展轨迹是曲折起伏的。 2、“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新中国成立前期,“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这是来自解放区和国统区两支文艺队伍胜利会师的盛会,它标志着在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文艺工作即将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

3、“十七年”时期文艺领域所开展的一系列思想批判运动的基本情况。 “十七年”时期文艺领域所开展的一系列思想批判运动中规模较大的有三次,即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和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斗争。 (二)领会和简单应用

1、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 孙瑜导演的电影《武训传》是一部思想内容比较复杂的作品。对武训这一形象及其行乞兴学的“义举”应如何评价,本可以在思想、学术领域内进行公开的讨论。但事实上,却发展成了一场事先定调的全国性批判运动,行政干预的不正常方式代替了正常的学术论争和文艺批评,致使影片的编导者及曾经肯定过《武训传》的批评者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尤其是开始了一种政治过多干预文学的局面。

2、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著名散文家、学者俞平伯对《红楼梦》颇多研究,形成一家之言,李希凡、蓝翎对其思想观点持不同见解,亦应在学术范畴争鸣。但是,毛泽东同志却指出“这是三十多年以来向所谓红楼梦研究权威作

家的错误观点的第一次认真地开火??”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及开展了一场批判资产阶级主观唯心论的思想斗争——从对俞平伯的政治性围攻深入到对胡适学术思想的全面批判。

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斗争。 1954年前后,全国开展了反胡风集团的斗争。胡风写就三十万字的《对文艺问题的意见》,呈交中共中央,由此引发了一场有组织的“粉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胡风被捕入狱,许多人受到牵连。 4、“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随着全国工作重心由疾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向大规模经济建设的转移,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院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一方针为文艺界解放思想、繁荣创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5、对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批判。 1965年,经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的精心策划,《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在《文汇报》公开发表。

6、“天安门诗歌”运动。 1976年清明前后,由人民群众自发开展起来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代表了文学对政治现实的积极参与精神。敲响了“四人帮”即将毁灭的丧钟,预告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的到来。

7、50—70年代台湾文学的发展状况。 50—70年代,是台湾文学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和乡土文学论战是50—70年代的台湾文学中比较突出的文学现象。

8、50—70年代香港文学的发展状况。 此时期香港文学,总体上呈现出现代主义文学和通俗文学双峰并峙的局面,第三波南来作家的创作也构成这一时期香港文学的重要内容。这一时期香港的学者散文成为香港散文的代表。 (三)综合运用

1、“十七年文学”中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实绩和明显不足。 实绩:“十七年”文学是延安文艺座谈会提出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直接延续。1958年,毛泽东提出“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强调革命理想的表现,但就其基本面而言,各种体裁的文学创作仍然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特别是从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无论是历史题材还是现实题材,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诗歌、戏剧、电影,都曾涌现过一批较好的作品,显示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实绩。

不足:不少作品因政治宣传、中心任务的制约而被迫付出真实性受损的代价。一系列政治批判运动之后,不能写劳动人民精神奴役的创伤,不能表现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几乎以成为作家们不可为拗的创作原则。至于“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口号,虽没有发展成为创作的主潮,但其具体的功利目的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确实客观存在的。受“大跃进”的影响,这种创作方法带有浓重的理想化乃至空想化的倾向。一些作品严重脱离现实,助长了浮夸风和共产风。1962年以后,“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政治形势,更是造成了现实主义之路越来越窄的局面。 2、“十七年”和“文革”十年文学的历史教训。

①社会主义文艺事业遭到严重破坏乃至空前劫难,其根本原因便在于1949年以后“左”倾思潮愈演愈烈,终于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②文艺与政治虽不无联系,但毕竟分属两个不同的范畴,用政治方式乃至专政方式来解决文艺问题,是违反文艺规律的错误做法,其危害性极大。③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只有充分发扬民主,并取得法律的保障,才能免遭戕害,健康发展。 第二节 “十七年”的小说 识记:

1.“十七年文学”中小说创作的基本情况 继承此前解放区文学的传统,坚持这一时期所理解的社会主义方向,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潮,展现中华民族除旧布新的时代风貌,与“十七年”的社会变动相一致。 2.“十七年文学”中小说创作的代表性作家和作品 杜鹏程《保卫延安》、吴强《红日》、曲波《林海雪原》、罗广斌 杨益言《红岩》俊青《黎明的河边》、茹志鹃《百合花》、孙犁《风云初记》、冯志《敌后武装队》 3.“十七年”时期的小说在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两个领域取得的成绩 历史题材:杜鹏程《保卫延安》、吴强{《红日》、曲波《林海雪原》等,以反映民主革命为主,描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个历史阶段的革命斗争。现实题材:赵树理《登记》、谷峪《新事新办》、王汶石《新结识的伙伴》。 领会:

1.“十七年文学”中以民主革命和抗美援朝战争为题材的小说 杨朔《三千里江山》、陆柱国《上甘岭》、路翎《洼地上的“战役”》

2.“十七年文学”中的历史题材小说 杜鹏程《保卫延安》、吴强{《红日》、曲波《林海雪原》、罗广斌 杨益言《红岩》 3.“十七年文学”中的农村题材小说 马烽《一架弹花机》、赵树理《登记》、李凖《不能走那条路》《农村散记》。 4.“十七年文学”中的工业题材小说 周立波《铁水奔流》、雷家《春风来了鸭绿江》、艾芜《百炼成钢》,反应“十七年”初期工业战线的生活,表现工人阶级风貌,但艺术个性普遍较弱。

5.“十七年文学”中的大胆“干预生活”的小说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6.50-70年代台湾小说创作几种形态 ①具有浓厚的现代主义文学色彩(白先勇、王文兴、欧阳子)②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现实主义意味(林海音、陈映真)③表现海外中国人生活的作品(於梨华、聂华苓)④通俗文学作品(琼瑶) 7.白先勇、欧阳子、林海音、陈映真、於梨华、聂华苓、琼瑶等台湾作家的小说创作 白先勇《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孽子》在处理传统与现在关系,塑造独特的人物形象、历史感的具备、语言的成熟等方面具有卓越的成就。 林海音《城南旧事》《婚姻的故事》《晓云》以对北平生活的“忆旧”和对女性成长、爱情、婚姻生活的表现为主。 陈映真《将军族》《第一件差事》关怀人生、同情弱者、反抗专制、思考社会。 於梨华《观棕榈·····》《雪地上的星星》留学生题材小说。 聂华苓《一朵小百花》《失去的金铃子》对世界的变化因惑惆怅。 琼瑶《窗外》《几度夕阳红》理想化的人物,跌宕起伏情节。

8.刘以鬯、金庸、梁羽生等香港作家的小说创作 先锋姿态明显的现代主义小说《天堂与地狱》《酒徒》通俗化大众化的小说 应用:

1.“十七年文学”历史题材小说的主要成就

以民主革命为主要内容,再现了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浴血奋战的历史进程,反应了军事战争、农民运动、学生运动以及监狱斗争等各种形式,歌颂了革命前辈艰苦卓绝的光辉业绩,表现了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英勇气概和为共产主义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回响着革命英雄主义的主旋律。引导读者理解和珍惜今天的生活。

2.“十七年文学”现实题材小说的主要成就 广泛反应了1949年以后的社会生活,注重农村的变迁、关心农民的命运,由于解放农村的政治、经济巨大变动,引起广大农民伦理道德观念和文化心理的巨大变化;作者来自农民家庭,能深入了解农村生活。在整个现实题材中本时期农村题材小说数量多但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3.“十七年文学”中小说创作的主要缺失 ①简单机械的理解文艺与政治的关系②采用非文字的构思方法思维把文艺为社会服务的功能等同于服务政治③对现实主义的理解比较狭隘,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不够多样,缺乏有批判现实主义深度的作品。

4.吴强小说《红日》的题材内容和艺术特色 战争题材的小说①将历时纪实与艺术创造相结合,表现广阔的战争画面和生活场景。②力图生活化、个性化的表现人物的复杂性格。 5.罗广斌、杨益言小说《红岩》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思想:小说以重庆地下党和被囚禁于“中美合作所”的共产党人的斗争事迹为题材,艺术的再现了他们在狱中战胜刑讯屠杀,终于迎来革命胜利的历史,充分暴露敌人凶残本性,歌颂共产党人革命信念和英雄气概,写两种政治、精神力量间惊心动魄的较量,使小说充满浓重的悲壮色彩。

艺术特点:①通过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和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刻画人物形象。②采用多线索的网状结构方式。 6.梁斌小说《红旗谱》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思想:通过农民反抗过程的描述概括了民主革命斗争的历史,艺术的表现了亿万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力量。 艺术成就:①重视文学的民族形式,借鉴古典小说的布局技巧,每部分相对独立,环环相扣。②通过行动、对话,以及粗线条勾勒人物性格;传统静态的叙述和人物心理的描写,工笔细描,发掘人物内心世界(外国小说表现手法)。③语言个性化、口语化、生活化。④注重描写中国北方农村的风俗画和风景画,使作品深深扎根于厚实的民族土壤之中。 7.杨沫小说《青春之歌》思想和艺术特点

作品集中概括了我国30年代众多青年知识分子的曲折经历与艰难的成长过程,解释了青年的人生追求与个性解放,只有投身社会解放事业才能真正的实现。

浓郁的抒情笔调,无论描写社会自然环境还是叙写事件,渲染气氛,作者总笔墨含情,情景交融,女作家阴柔情愫。 8.柳青小说《创业史》的艺术成就 将宏大的结构与精细的描写,深刻的心理刻画与哲理性的议论相结合。 9.王蒙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艺术特点

体现作者早期小说贴切近生活,干预生活的特点,也显示了独特的青春小说气息。以青年人特有的胆识开风气之先,遵循现实主义精神,积极直面现实,敏锐而深刻的发现并揭露了生活中与新的历史转折格格不入的消极因素。在题材、主题和人物方面进行了有意的探索和开阔,表现了五十年代的浪漫主义精神和理想主义色彩。

10.茹志鹃小说《百合花》的艺术特点 ①侧面表现战争刻画细节、前后呼应,精巧严密的结构布局,以小见大的构思全篇,于表面的微细波浪映现惊心动魄的激流洪波,同样获得了正面描写战争的艺术效果。②细腻刻画人物内心世界,艺术笔触深入人物内心,精心捕捉细微变化。 第三节 “十七年”的诗歌